當我們談論“下半場”時,王興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下半場”時,王興在談論什麼?

美團CEO王興

2016年,美團CEO王興首提“互聯網下半場”的概念,隨後的幾年中,王興也在多個場合進一步闡述互聯網即將到來的轉折點。如今這個判斷已經成為業界共識並各出應對之策。

每個人都想知道“首提者”王興在“下半場”如何抉擇?在2019年除夕夜的全員郵件中,王興為美團在互聯網下半場定下的發展戰略是:苦練基本功。他在郵件中提出,在互聯網上半場,基本功不太好,還可以靠紅利、靠戰略、靠資源帶動快速發展,但到了下半場,基本功不過關,活下去都很難。

俗話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前些年的互聯網浪潮中,管它是藍海還是紅海,迅速搶佔市場份額是每個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破局乃至取勝的不二法門。

很多明星企業也是在這一段時間出現的,如美團、小米、滴滴、摩拜、今日頭條等,他們的崛起無不是在國內市場的大環境下,依靠龐大的用戶流量,結合自身的戰略,以及滿足多樣化的需求而在行業中迅速佔有一席之地的。

用戶流量的基礎是中國的人口紅利。如今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也成為互聯網上下半場的分水嶺。不得不說,王興是一個非常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人,他對互聯網行業的每一片“落葉”都保有極高的敏感度。

當我們談論“下半場”時,王興在談論什麼?

如何辨別互聯網下半場的到來?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解釋得很清楚,他認為2003年前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到2018年結束,現在是下半場的開場——青銅時代。三個時代可以從三個維度來辨別:

一是資本收益率,從極高、還行、到現在低收益率和高收益週期。

二是商業模式,從黃金時代管理不復雜的互聯網商業地產模式,轉型到現在重資產、重運營、高複雜度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三是規模效應,從黃金時代的低投入高產出、白銀時代的高投入高產出,到現在有產出才有規模的邏輯。

2016年之後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裡,眾多行業、公司都從各種角度踐行著下半場的理論。從BAT以及眾多互聯網公司佈局與轉型的過程中可以總結出互聯網下半場的幾個特點:

一是從C端到B端,從單純的線上,到線上與線下融合。

在收割了數以億計的流量紅利後,很多企業都感覺到了互聯網流量逐漸被稀釋,中國互聯網的重心開始向產業互聯網轉移,整個互聯網都對2B進行了重新認知。超10億用戶的騰訊進行了6年來最大一次組織架構調整,隨後阿里巴巴也進行了組織架構升級,轉換戰略方向。

美團也不例外。王興認為互聯網下半場,需要更接地氣,不能僅停留在C端連接,得去了解產業的方方面面,需要更深層次地連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提升B端的價值,從而更好地服務於C端。美團已提前數年在服務B端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和佈局,截至目前,美團合作商家已經超過550萬,服務約4億消費者。

當我們談論“下半場”時,王興在談論什麼?

美團於2018年10月也進行了組織升級,組建了用戶平臺、LBS平臺,兩大事業群以及快驢事業部和小象事業部。 同時在今年的1月23日,美團外賣宣佈2019年將投入110億元扶持商戶,資金主要用於行業大營銷計劃、數字化升級、供應鏈服務和先鋒商戶獎勵政策4個方面。這將進一步推進了美團的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完善了其從需求側到供給側的生態閉環。

二是從用戶需求驅動,轉變到用戶需求和核心技術雙輪驅動。這也是王興的判斷,也是他所說的“上天”——科技創新變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去年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王興又一次提出了他的新思考,即供給側的數字化。美團要參與到餐廳的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建設當中,把消費者端跟商戶端做全面數字化,從而讓消費體驗變得完美。他說,“過去20年,需求側的數字化逐漸完成了,但是在供給側的數字化才剛剛開始。”

因此美團在技術創新上也加大了投入,2015年、2016年及2017年,美團在研發上的支出分別是12億元、24億元及36億元。在前不久舉辦的CES展上,美團推出三大黑科技:無人配送車、美團智能調度系統和美團大腦。

當我們談論“下半場”時,王興在談論什麼?

無論是線上與線下融合還是需求側、供給側的數字化,最終都是要回歸到商業最基本的常識:以客戶為中心。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堅持這個“初心”?王興在除夕信中特別強調:在互聯網下半場,美團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在新時代更需要耐力型長跑選手,配速要合理,步伐要均勻,需要繼續苦練基本功。

基於互聯網下半場的判斷,包括美團在內的各互聯網企業上述“打法”無疑是在做正確的事,但何為王興所說的關係企業生存的“基本功”?

這就如同一位籃球運動員,能贏球不是靠那些花哨的灌籃動作,而是很基本的動作,比如運球速度、失誤率、投籃準確率,還有體力、耐力、速度等更基礎、底層的事情。職業球員主要時間就是在練這些基本功,因為這是決定球賽勝負的關鍵鑰匙。

具體到商業上,互聯網上半場還處於增量市場時,即使基本功不太好,也可以依靠巨大的流量紅利、戰略、資源等推力得以快速的發展,但是到了下半場,如果企業的根基打不牢,就會暴露很多的弊端,成為“裸泳者”。正如王興在2019除夕內部信中說的:“從商業歷史來看,絕大多數公司的失敗不在於沒掌握高難度動作,而是基本功出了問題。”

當我們談論“下半場”時,王興在談論什麼?

王興所說的基本功,其實是企業組織能力的基本功。應該說美團是一個戰鬥力很強的組織,從千團大戰中脫穎而出,最後成為全球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誰也不能否認美團的基本功已經比較紮實,但是王興並不認為美團已經做到最好。

王慧文進一步解釋這種“不滿意”。他認為,企業發展有三個階段驅動:市場驅動、領導力驅動、創新驅動。而互聯網下半場的特點是市場驅動紅利逐漸消失,更有賴於領導力驅動或者創新驅動,而領導力驅動就是和組織能力相關。

王慧文認為,互聯網上半場,市場紅利仍存,組織建設差點沒事,而到了下半場,如果不把注意力從抓市場機會轉移到建設組織能力,用領導力驅動來推動業務發展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原本一個市場有100分的空間,因為組織能力不夠,只把市場做到60分。這將是很嚴重的事情,“跟人的身體一樣,冬天身體不好很容易凍死”。

所以王興說的基本功不僅僅包括對外要做正確的事,而且企業組織要“內省”,認識到企業在體力、速度、準確力上的不足,把基本技能一項項拆解,苦練是核心,爭取一遍比一遍做得更好,長期有耐心,一天有一點變化,從而能產生指數效應,就能將企業能力提高一大截。“通過苦練基本功,把它內化成為我們組織的能力。把基本功練紮實,我們就能贏99%的事情。”王興說。

對於美團是這樣,對於所有企業何嘗不是如此?

優秀的管理者都看到了下半場中組織能力的重要性,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也在公開信中表示,“我們就要面向末來,不斷升級我們的組織設計和組織能力,為末來 5 年到 10 年的發展奠定組織基礎和充實領導力量。”

這其實是商業常識和基本規律,但在中國互聯網上半場的高歌猛進之後,有如此清醒的認識是非常難得可貴的。組織能力的強大保證了阿里巴巴諸多業務順利推進而不出亂子,如果美團進一步練好“基本功”,一個聚焦於“Food + Platform”的中國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將會更加強大,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當然,這不僅僅是美團的“下半場”方法論,對於任何一家企業,同樣適用,但關鍵是知易行難,“練”比知更重要,下半場輸贏的關鍵也正在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