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來源小和尚 遇見鄭州

城市深夜的地下鐵是都市劇的新舞臺。

為生計而勞於奔命的漂客,為情感而暗自神傷的背影,為徒行而輾轉往復的旅人......

單薄的外衣裹住城市秋來的晚風,一副懨懨欲睡的倦怠模樣,幾乎所有的晚歸人都如出一轍。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開往河南工業大學方向的列車即將停止服務......

站臺上,此起彼伏的女聲廣播:提醒著哪個方向的列車即將進站,哪條線路即將終止服務,哪條線路已經終止服務。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相較於早高峰比肩接踵的浩海,此時的地鐵車廂亦是寬裕了不少。也只有到了這個點兒,晚歸的人們才幸得混上個座位,撿一個靠窗的位置,用淺寐“犒賞”疲憊。

始發站的乘客並不很多,車廂空蕩著零星一二。人們或蜷縮一角作假寐之態,或埋頭俯首翻閱手機,而地鐵車廂就像是一個巨型的收納盒,載滿形形色色的故事,準點出發......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拖著行李箱從紫荊山站上車的男人,名叫王紅偉,濮陽清豐縣人。他徑直走向最後一節車廂,目的地鄭州火車站。今晚0點52分,他即將搭乘Z202次列車前往帝都北京。

今年42歲的王紅偉,在鄭州施工隊做水泥工已有些年頭。此行前往帝都,亦是尋思著在春節前多賺些錢,好置辦年貨為家中妻小添增衣食。

“家裡窮,勞苦的命。這麼多年都是孤身在外,早習慣了。”說罷,他抬起衣袖抹了兩下鼻子,以飾目光閃爍。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提及遠方,便是喜憂參半說來話長。王紅偉遠赴北京自有他的命途,而程輝珉鄭漂十年,卻也依然在路上......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今年36歲的程輝珉,是鄭州某商業地產公司的企劃,最近他時常有“未曾年輕就已老”的感慨。

這番感慨也並非無端自憐,和身邊多數80後如出一轍:被住房、養老、子女教育等問題搞得身心俱疲,被時光鞭打著陷入中年危機。

程輝珉不禁望洋興嘆:“再看看周遭正在崛起的90後,一個個朝氣蓬勃,精力旺盛。老傢伙的飯碗,險些要被搶掉。”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程輝珉是公司少有的幾個坐地鐵上下班的人,住在建設路西三環附近的他,地鐵是最佳選擇。

每日往返於城市東西兩端,50分鐘地鐵加20分鐘步行,加班追趕末班地鐵,程輝珉時常用跑的。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如果有了車,生活興許就沒這麼累了。”為了能早日達成所願,除了家庭必須的開支,程輝珉儘量節衣縮食,並在第四季度瘋狂加班。

他渴望能在年底分紅時多一杯羹,加上早前存下的10萬塊,一輛十餘萬塊的國產低配家庭SUV,是程輝珉每日工作的動力。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列車以80km/h的時速勻速向前,晃動的車廂,飛速而過的廣告屏。

不同於白晝的喧囂,深夜的地鐵1號線少有熊孩子的吵鬧,手機鈴聲也不會此起彼伏的響起。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晚歸的乘客頂著疲憊或是茫然的面孔湧入車廂,找到適合的位置或閉目養神、或呵欠不斷,即使是同行的好友同事也不見得怎麼聊天,偶有細聲碎語也多半是下車前的叮囑。

這並非有保持安靜的默契,只是疲憊讓人變得寡言少語。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緊貼地鐵門的是一個提著工具箱的女孩。10點45分,她從醫學院站上車,因為只有3站路程,她並未選擇落座。

閒聊間得知,女孩是南陽方城縣人,今年18歲正值高三,為了圓自己的美院夢想,她從家鄉遠道而來,參加鄭州某機構組織的美術集訓課程。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目前,她和同樣來鄭備戰藝考的同鄉,合租在國棉三廠的舊式筒子樓裡。

“年底,美院即將在鄭招生。晨起8時至晚間10點,我幾乎都在畫室練畫。想要考取美院,魔鬼訓練是必然。”女孩斬釘截鐵:“理想便是離鄉!”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夜色濃稠,更深露重。列車在封閉的隧道中夜行,地鐵如同一座地下城市,千萬人在這裡交匯、擦肩,出於起點,又歸於原點。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家住紫荊山附近的史先生,今年40歲,兼職代駕。送罷今晚的最後一單客人到西流湖,史先生這就準備打道回府。

在鄭州,晚7點到10點、零點到凌晨2點是代駕的高峰期。史先生通常在這個時候出來跑單,“若是運氣好一晚上能接三四單哩,賺個一二百塊不成問題。”說罷,他用手挪了挪放在腳邊的摺疊電動自行車,將其儘量靠向自己。

在鄭州生活17年,作為一對雙胞男胎的父親,家庭的重擔壓在他一人身上。儘管如此,史先生也並非想象中的鬱鬱寡歡,樂觀的他始終堅信: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有人說,地鐵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象徵,它記錄著城市的生活況味,承載著諸多城市人的情緒和故事。

正如美國小說家約翰・契佛的女兒所言:交通工具是有思想的生命體,只要你細心觀察,在無聲的車廂裡也能讀懂世人的嘴臉,聽到他們內心深處的渴望。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你坐過鄭州最後一班地鐵嗎?十點半鐘,終於每個人都有了座位

地下的鄭州,也同樣遵循時間的規律,白晝繁忙擁擠,深夜平穩充實,即使清閒了許多,也絲毫不敢懈怠。把每一位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是鄭州通勤建設的肌理,也是城市溫度的應有之意。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