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狀元的故事 文

陝西狀元的故事   文/朱文傑

南方才子北方將,所以陝西的狀元比起南方少得可憐。整個明清也就出現了三名狀元,一個是明朝武功人的康海,和高陵人的呂涇野,還有一個就是清朝韓城人的王傑。

明孝宗時,28歲的康海進京參加會試,他發誓要奪得第一名,可惜的是,會試第一名還是被魯鐸奪去了,他僅得了第四名,康海有點不服,對眾人說:“會試時讓了魯鐸,殿試時決不再讓他人!”殿試時,康海果然發揮出色,一舉奪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絕。送皇上審閱時,孝宗也讚不絕口,聲稱:“我大明一百五十年來,無此佳作,此卷變今( ?)絕古!”遂硃批康海為狀元。

當初會試時康海不服魯鐸,這次自然有人不服康海,第二名孫清便對人說他的文章比康海的強。待他看到康海及第時的文章,非常歎服。跑到康海家裡,稱自己甘願為徒。皇上、首輔和同年的讚譽,使康海名揚天下,朝野景慕,爭一睹其風采。能與康海家沾上點邊的,都引以為豪。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過官,南京人便聲稱:“康狀元乃南京風水所出。”

整個清朝268年,陝西就出了個獨苗狀元王傑。還傳說是當年乾隆皇帝認為陝西無狀元,於是將王傑由第三名移至第一名的,而原定狀元江蘇人的趙翼只好屈居探花。

還另有一說,說是王傑進京考試,取得第一,但有一位南方人擔任主考的考官,在殿試前奏報乾隆皇帝說:自古南方才子北方將,王傑如當狀元恐怕南方才子不服。乾隆皇帝一聽便說:那就殿前比一下!於是,考官們要考上前幾名的南方進士們出上聯,讓王傑應對,殿試當日,南方的進士們出的上聯是:“半日唯雨,天珠萬點,波長江之巨浪,潤河之光,湖之光,海之光,一片之光;登龍風樓觀五百乘名山,展星展鬥展日月,得配天地。”王傑從容不迫馬上應道:“一介書生,七斟八斗,讀聖賢之遺業,眾會之源,狀之源,介之源,三字之源;入翰林院,統十八大學士,安國安邦安天下,道冠古今。”乾隆皇帝聽後連稱妙聯,讚歎不已,欽點王傑為狀元。這一下,南方才子們也不得不服了。

據載王傑考中狀元后,山東籍的舉人們也不服氣,出了一副對聯想來難為王傑,上聯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王傑不加思索,立即對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統在西秦。”

從此,陝西籍的清代唯一狀元王傑聲名大震。王傑更為令朝野震動的是,當大貪官奸臣和珅事發鋃鐺入獄時,迫於其朝廷內外的勢力,竟無人敢擔任主審,這時,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傑挺身而出,主動要求擔此重任。和珅在獄中仍然目中無人,倨傲不服,王傑鐵面無私,秉公執法,按照和珅所犯事實,判處其死刑,並沒收了其家產。

韓城市博物館的大成殿裡,珍藏著兩塊燙金的匾額,上面分別書寫著“贊元錫嘏”和“福綏燕喜”,分別是清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賜給王傑的。王傑79歲辭京還鄉之日,嘉慶皇帝賜給他一把乾隆御用玉鳩手杖和御製詩兩首,以表器重。詩中寫道:“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 盛讚王傑。

還有一位中狀元的人,也很奇特,好像特別的福緣深厚,三星高照,很有祿命,運氣來了,任啥都擋不住。他就是畢沅。雖然不是陝西人,但他後來長期在陝為官,做到主政的陝西巡撫,還是值得一說。

畢沅中狀元前是軍機處的一個小吏,在那年的四月二十五夜裡,他與同僚儲重光、童鳳三人在軍機處值班。此三人都順利通過了會試,準備參加於四月二十六日舉行的殿試。儲、童二人想回寓所準備明天的殿試,便對老實的畢沅說:“我倆書法好,有望奪魁。你書法不行,就別做非分之想了,替我倆代勞吧。”清朝殿試的確有偏重書法的現象,而畢沅的書法又的確不行,就答應了。當夜,陝甘總督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摺轉到軍機處,畢沅詳加研讀。沒想到第二天殿試考時務策,題目正是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畢沅胸有成竹,揮筆立就。開榜結果,畢沅高中狀元。儲重光中了榜眼,童鳳則列二甲第六。當儲、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後,後悔莫及,自認祿命不如畢沅。

在任陝西巡撫的時候,畢沅有一次路過一座寺院,老僧出來熱情招待,談得十分投機,畢沅忽然開玩笑地問道:“一部《法華經》,不知有多少個阿彌陀佛?”老僧從容應道:“我一個破廟老和尚,非常慚愧生成鈍根。大人是天上文曲星,非同一般,不知一部《四書》有多少個‘子曰’?”畢沅不禁一愣,尤其是一句“大人是天上文曲星”,好像猜到自己曾經狀元的身份。加之他又非常佩服老和尚思維敏捷、談吐風雅,於是捐銀為寺裡添置田產,還把寺院整修一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