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見——且談一談中國文人的歷史造假案

歷史並不一定都是真實的,或者說不一定都是百分百真實的,這是筆者讀史之餘最深切的感受。特別是在讀《史記》的時候,關於始皇帝一生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處處透露著詭異,諸如他的身世之謎、他的皇后是誰、為什麼他不喜歡長子扶蘇,為什麼他鐘愛胡亥等等。如此種種令筆者百思不得其解。

淺見——且談一談中國文人的歷史造假案

筆者之所以會產生這一系列問題,是因為太史公的在《陳涉世家》裡的一句話,那時陳勝吳廣正在商量怎麼造反成功的幾率更大一些。“天下苦秦久矣。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 項燕, 為天下唱, 宜多應者。”身為楚國遺民,把故楚大將軍項燕抬出來做口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為什麼要把秦始皇的長子“扶蘇”拉出來呢?既然是反秦,可為什麼又要擁戴“扶蘇”?“扶蘇”可是秦始皇的長子,皇位原本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啊。擁戴“扶蘇”還能算是反秦嗎?因為根據歷史記載,秦楚兩國可是世仇,“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狠話就是楚國人放出來的。但是現在起義軍的行動綱領竟然極其不合常理的將“扶蘇和項燕”放在一起,那麼這次的起義行動到底是造反呢,還是奪權呢?不得不說,司馬遷是個很有德行的史官,他將一些不能明說的歷史真相很好的隱藏在書中的其他角落,只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挖掘。即使這樣,我也不敢就此肯定具體真相到底如何,但是可以做個大膽的揣測還是可以的,比如“扶蘇的身世必然與楚國有極大的關係,不然不可能被楚國人民所接受,也就無法作為起義軍行動的綱領”;又如“始皇帝的皇后會不會就是扶蘇的生母,而她又恰好是楚國王室的某位公主,因為聯姻而被迫嫁給始皇帝,又因為始皇帝滅掉了她的母國,而導致兩人決裂了呢。”總而言之,從陳勝吳廣這種反常的行為中,我們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歷史刻意湮滅了扶蘇和楚國之間的關係,或者說,秦始皇和楚國王室之間的關係。可現存的史料又不足以為我們解疑答惑。那麼我們也只能以假設為事實。不然,我們根本無法解釋這種詭異無常的舉動。

淺見——且談一談中國文人的歷史造假案

那麼為何當時的史官沒有秉筆直書,而要通過這種隱晦的方式來傳遞呢?想想《史記》剛問世的時候,曾經被兩漢王朝視為“謗書”而被禁止,直到東漢滅亡才慢慢流傳開來,而當時的版本與太史公的原著是否一樣,我們已經無從考究了,筆者之所以懷疑現在的《史記》曾被修改,是因為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道“僕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現,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為什麼要將寫好的書藏起來,顯然是受到了什麼威脅,而從《史記》的體裁(將項羽和呂雉都歸為帝王本紀,這是有損大漢威儀的事情,而漢武帝又是極重面子的人)和他對漢朝幾位帝王的書寫來看,這種威脅的最大可能性就是來自於朝廷。

淺見——且談一談中國文人的歷史造假案

其實,關於歷史造假的可能性,在中國歷史上應該不在少數,而秦、隋的可能性尤其大,每當王朝更替的時候,名正言順顯得極為重要,這就是開國皇帝之所以為自己杜撰奇異出身的原因。所有的出發點和目的無非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才是“天命所歸”之人。那麼否定前朝就是一件極其必要且不得不做的事情,而至於如何來否定就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了。翻開史書,我們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相似點,開國創業的帝王往往雄才偉略,出身神異,是天命所歸之人;被推翻的亡國之君則基本上都是或剛愎自用、或儒弱無能、或昏庸無道、或殘暴不仁之徒。總之,英雄是一樣的英雄,昏庸卻是各有各的昏庸。這種若合符契的神巧合,不得不讓我們心生懷疑。也許,在注重仁義禮智信等儒家道義的古代社會,從前代帝王的人格、人品、品行、出身等角度來進行詆譭汙衊否定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聯繫作者,必當及時糾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