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玉的你, 一定聽說過,有人用“很細”這類的詞,來形容和田玉,那和田玉究竟怎麼個“細”法,又有哪些是“假幻細”呢? 今天,我們來詳細解說一下:
和田玉的“細”
細即指:細度、細膩度,是和田玉很重要的品質指標之一
和田玉是纖維結構的集合體,用投射光觀察玉石的內部,可見它的纖維結構是不規則的,有的地方纖維結合緊密,有的地方結合的比較粗糙,由此可見到:玉石內部大小不勻的礦物結構,及玉石的顆粒.

細度體現在哪些方面?
1、結構的細
通常品質好的和田玉,內部結構分佈有細密的雲絮結構,排列的細密,並且整齊,這種絮狀結構越是細密,品質就越好
以籽料為例:雲絮越細密越好,白度高的籽料,一般雲絮會略大些,白度又高,結構又緻密的其實很少,有的話價格自然不低

2、打燈無結構,真的是好籽料嗎?
肉眼無結構的玉料,已經算是蠻細膩的了,一般無論玉質多緊密,打強光多少會有一點結構的,結構或大 或小,不太可能一點結構都沒有,如果真的是打燈看不到結構,就要考慮是否為料器的可能,如果不是料器,那就已經是極品,自然價值也是不菲的.
還有一種可能:有些打側光看不到結構,實際可能是料小或者很薄造成的,或因皮色覆蓋不甚明顯而已哦,自己可以仔細觀察
“無結構”的料子未必是好料!有的油性大的青白籽,肉眼是可見明顯結構的,而有的肉眼無結構的光白籽,反而是很嫩的料,混厚度不好,油性也不好,因而,需要根據料子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哦
3、籽料的結構:
顆粒細膩及均勻程度,對玉質影響很大,也是判斷不同產地和田玉料的重要依據之一
籽料結構雖有松,也有致密的,但其顆粒的大小,一般的話,籽料都較俄料和青海料細,俄料和青海料一般顆粒較大,所以不易打磨,容易出斑斑點點,成品盤起來會感覺澀手,雖然俄料和青海料也有細膩的料子,但是結構的密度,和脂粉感較籽料而言,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玉質結構松
▲棉絮狀結構
▲正常情況:料子棉絮大 說明肉鬆
4、注意!磨光的“假象細”
通常,我們所見的和田玉已經打磨過的,而一些經過特殊打磨的俄料、青海料表面,由於打磨的非常光滑,給人一種“光滑,細膩”的假象,而並非是原材料本身的細膩和油潤哦,這點需要注意
然而這只是表面功夫,經過長時間的盤完,就原形畢露了,料子的本性就會顯現出來,人為磨光會讓他變回它原來的樣子
5、注意:細度≠密度
細度好的玉石,內部的結構大小比較均勻,排列比較規則,透光看玉石內部的時候,我們能感到玉石內部是十分乾淨整齊的.
然而,細度好的玉石不見得密度就好,也就是玉石內部礦物成分的緊密程度不見得高,細度好的玉石,也不一定會呈現出油潤的感覺
謹記一點:大自然是千變萬化的,天然玉石,不可一概而論
6、如何判斷細度?
細度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細中還有更細的,因而,細度不應用“頂級”一詞來描述
和田玉在強光的照射下,會反射出光暈,越是朦朧,就說明細度越好,打磨拋光的效果也就越好,不容易產生崩口,而且玉質特別細膩的料子,稍微打磨下,那種使人愉悅的溫潤感和光滑感,就顯現出來了
然而,這種判斷力需要一定的經驗,大家要在多看、多比較中,慢慢體會和豐富自己的經驗和判斷.
閱讀更多 雅玉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