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黨中央擬提案:摘掉“所有制標籤”,釋放民企巨大活力

2019年全國兩會前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農工黨中央網站獲悉,農工黨中央擬提交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案38件,其中包括《關於為民營企業構建公平法治營商環境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

“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已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提案》指出,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新的歷史階段我國民營企業發展仍面臨著巨大挑戰,民營企業要實現高質量、快速發展,主要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是我國民營經濟低成本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步喪失。從企業從業人員的月工資來看,我國民營企業早已遠高於東南亞國家,而且差距仍在進一步擴大。預計2019年,中國與印度製造業每小時勞動力成本之比將從2012年的1.38倍上升到2.18倍。

二是民營企業仍集中在傳統行業,核心競爭力不高。當前全球傳統制造業的重要產品,如個人計算機(PC)、智能手機等市場趨向飽和。民營企業大量積聚在產業鏈的中低端,企業自主核心技術少,產品和技術無法經受市場長期考驗。隨著市場的快速變化,產品迭代升級,企業生存局面會更加嚴峻。

三是所有制標籤仍然是高懸在民營企業家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後,各部委、金融機構和各級地方政府密集出臺了一批扶持民企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所期盼的公平法治的制度保障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需營造法治化制度環境,一視同仁對待市場主體,不隨意改變市場規則,幫助市場主體穩定合理預期,重塑信心,保護企業家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

為支撐民營經濟更好發展,農工黨中央在上述《提案》中建議:

一是制定涵蓋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加快制定多維度、立體化、易考核的涵蓋政策標準、數據統計、績效分析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並著重向民營企業傾斜。針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發展瓶頸問題,下大力氣予以破除和解決,暢通貨幣金融政策傳導機制,推動實體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二是靈活運用稅制制度,保障經濟良性發展。目前我國有18個稅種,其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消費稅規模最大,具備足夠的降稅空間。當前國家有關部門已陸續出臺若干減稅降費的政策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出臺若干零星的稅基減稅政策,不如通過有效降低名義稅率,切實緩解實業界對稅收的心理負擔。建議選取企業最為關心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為突破口,適時啟動合理下調相關稅率。

三是摘掉“所有制標籤”,釋放民企巨大活力。國家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加快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摘掉企業“所有制標籤”,消除“所有制鴻溝”,突破“姓國姓民”桎梏,對企業“一碗水端平”,掃清體制觀念障礙,解放民營經濟的發展潛力。

四是適時召開全國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各部門要細化相關舉措,打通政策“最後一公里”,大力推進國家宏觀政策向部門、地方、企業有效傳導,中央可派遣督導組擇機對各地貫徹落實政策情況和企業獲得感情況進行調研評估。在此基礎上,建議中央適時召開全國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傳達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決策,貫徹關於民營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堅定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心和信心,有效引導民營經濟乘改革開放40年東風再創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