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的“七宗罪”

投資中的“七宗罪”


前些天筆者在網絡上看到有投資者總結出了期貨交易的“七宗罪”,總結的很有道理,但真正講到“七宗罪”,還是得從西方的源頭說起。

對於有西方信仰或者在教會學校上過學的人而言,七宗罪這一概念並不會太陌生。七宗罪屬於人類惡行的分類——分別是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在投資世界,類似七宗罪的行為同樣存在,而這些行為是造成投資失敗的重要原因。投資者必須瞭解如何避免類似的情況出現。


01

“暴怒”—發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投資者普遍認為交易或者投資理應順利,因此在實際交易中一旦面對虧損或者錯誤都不願意去及時解決。對虧損的厭惡情緒是異常危險的,如果你發現了錯誤,那麼就儘快的去解決(止損)。坐在那不停抱怨或者發怒而讓糾正錯誤的時機流失只能擴大損失。


02

“貪婪”—過度貪婪會讓投資者虧損的更多

人類與生俱來的貪婪情緒會讓人盲目確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這種情緒很有可能導致虧損的擴大化或者盈利的明顯縮水。所謂的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只是理論而已,過度貪婪很有可能導致未能及時鎖定利潤並引發一系列的惡果。


03

“懶惰”—如果你對自己的錢都不上心,那誰也幫不了你

投資本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取得成功。交易好比打理花園,每天花費一定的時間去研究是必須的。如果你自己都不願意研究,那麼結果只能是虧錢。


04

“傲慢”—永遠不要認為自己是市場最聰明的人

當市場走高的時候投資者很容易產生自滿情緒,但是交易的本質是概率而已。管理1400億美元的橋水CEO達里奧相信交易就好比打撲克,“零和遊戲的本質決定了這個市場不存在常勝將軍。即便橋水基金每年花費上千萬美元做研究和調查,我們也不能確定每次交易是否都能奏效。”


05

“肉慾”—過度追求回報率會讓你付出代價

市場本身的特質和不同階段的變化決定了市場的收益率不可能永遠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以美國標準普爾指數和新興市場指數對比來看,每個時段的收益有著顯著的差異,因此不需要盲目的追求高回報率。


06

“妒忌”—貪婪的孿生兄弟

作為一名交易者,沒有理由對別人的成功感到妒忌。每個人都願意將自己成功的交易或者表現告訴別人,因此你看到的只是別人最好的一面而已。正如之前所說的那樣,市場本身就是概率問題,別人眼前的成功並不代表未來的表現。專注並做好自己的投資。


07

“暴食”—勿重倉,別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那些重倉甚至是全倉交易的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中都不會存活的太久。一次成功的投機可能會給你帶來不菲的收益,但是長期來看,這種成功不具備可複製性。任何一次失敗都會讓重倉交易者血本無歸。

最後,如果你能理解這個市場大多數投資者的情緒並克服它的話,那麼成功就不會距離你太遙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