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百聞不如一見”,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人知道

俗語:“百聞不如一見”,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人知道文/江南煙雨夜行人一個人的生命短暫,最長的也不超過一二百年,但是他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總結卻可以通過語言文字流傳千年。中國悠悠歷史長河中,許多人的許多智慧,化為文字和語言,流傳下來,最終彙集成一個成語、俗語、歇後語。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會聽到一些俗語,比如“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直白地說明了朋友的重要性。

俗語:“百聞不如一見”,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人知道

不過因為時代的變遷,社會環境都在變化,有很多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所作的俗語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了,但是無論怎麼變,關於為人處世這一塊,很多都是可以套用的,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百聞不如一見”,一直都很實用。

俗語:“百聞不如一見”,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人知道

聽別人說了一百遍,不如自己親眼見一見。比如說一家飯館,別人的用餐體驗可能都不錯,評價也高,但是你不去試一試,你永遠不會知道到是店家自己操控的,還是真實可靠的。而且每個人的口味都有不同之處,也許這一家飯館的評價不高,但是口味恰好對你的胃口也不一定?

俗語:“百聞不如一見”,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人知道

比如市面上的一本暢銷書,儘管很多人去買,很多人閱讀,但是並不代表它就是值得你花錢購買的。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本書,每一個讀者的閱讀體驗都不一樣;萬一你看到和“哈姆雷特”一點多不討喜,這本書對你的價值也是為零的了。

俗語:“百聞不如一見”,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人知道

“百聞不如一見”,相信大家對這句俗語的實用性沒有什麼疑問了吧。其實這句俗語之後,還有下一句:“百見不如一干”,這才是精華所在,卻很少人知道。“百見不如一干”,看過了一百次,不如自己親自做一次——這差不多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白話通俗版了。我們從課本上,從手機上,從別人的經驗裡學到的知識、技術,只有通過自己切實的操作,才會有真實的體驗,才會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術到底對不對,有沒有用。

俗語:“百聞不如一見”,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人知道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哪怕學到的就是真理,也得對此真理做一個測試才對。比如我們剛剛開始接觸一個新的行業,有了一個新的工作,一般都有一個適應的時間段。這個時間段裡,可能會有人帶著,說應該怎麼做怎麼做,但是都不如自己動手做一下,如果光說不練,只是在一旁圍觀——終將成為一個“無能”的人。“百聞不如一件,百見不如一干。”大家覺得這句俗語精闢嗎?有用嗎?歡迎留言討論。(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俗語:“百聞不如一見”,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