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衛星上拍下的羅布泊奇特照片

關於羅布泊

羅布泊位於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部,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最東緣,是世界上著名的乾旱中心,海拔780米左右,位於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最低處又被稱作“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

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較多,西北側的樓蘭城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咽喉之後由於氣候變遷及人類水利工程影響,導致上游來水減少,直至乾涸,現僅為大片鹽殼。羅布泊(Lop Nor),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由於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

從衛星上拍下的羅布泊奇特照片

羅布泊

在20世紀中後期因塔里木河流量減少,周圍沙漠化嚴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為中國第二大咸水湖,自從羅布泊乾涸後納木錯成為中國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敦煌、哈密、吐魯番、庫爾勒、玉門、鐵門關等都處於羅布泊周邊地區。

衛星拍攝照片

1972年7月,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拍攝的羅布泊的照片上,羅布泊竟酷似人的一隻耳朵,令人驚悚的是,這隻耳朵相似的不僅僅是輪廓,更包括細節。不但有耳輪、耳孔,甚至還有耳垂。

從衛星上拍下的羅布泊奇特照片

大耳朵

有觀點認為,這主要是50年代後期來自天山南坡的洪水衝擊而成。洪水流進湖盆時,穿經沙漠,挾裹著大量泥沙,衝擊、溶蝕著原來的幹湖盆,並按水流前進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環狀條帶。正因為乾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變化,影響了局部組成成分的變化,這就勢必影響乾涸湖床的光譜特徵,從而形成“大耳朵”。國內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大耳朵”實測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照片上的大耳朵形狀其實就是羅布泊在不同滯水期積聚的湖濱鹽殼在太陽光下折射出的不同色彩輪廓。鹽殼中以氯化物為主的鹽分高度集中並生成了光譜反射性極強的晶體物質,並在衛星照片上呈現出了一道道色調較淺的耳輪線。

羅布泊位移之謎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學家們曾對羅布泊的確切位置爭論不休,最終問題沒有解決, 卻引出了爭論更加激烈的“羅布泊遊移說”。此說是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認為羅布泊存在南北湖區,由於入湖河水帶有大量泥沙,沉積後抬高了湖底,原來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處更低的地方流去, 又過許多年,抬高的湖底由於風蝕會再次降低,湖水再度迴流,這個週期為1500年。

從衛星上拍下的羅布泊奇特照片

還是之前提到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此人於20世紀初開始在中國新疆探險。

第一次探險羅布泊時沒經驗,乾糧設備什麼的都帶齊全了就是沒帶水,結果差點渴死。不過之後他痛定思痛,發明了在冬季攜帶冰塊進入羅布泊。

1900年3月28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天斯文·赫定一行在羅布泊沙漠途中,他僱傭的當地維吾爾族農民去尋找丟失的斧頭,突然遭遇沙塵暴。結果意外發現沙子下面埋著一座古城,斯文·赫定淚流滿面,自己終於不是在中國做無用功了——無故消失的樓蘭文明終於重現天日。

從衛星上拍下的羅布泊奇特照片

樓蘭古城

從衛星上拍下的羅布泊奇特照片

樓蘭工作站

《侶行》270一行人穿越羅布泊

從衛星上拍下的羅布泊奇特照片

從衛星上拍下的羅布泊奇特照片

彭加木失蹤之謎

彭加木先後踏遍雲南、福建、甘肅、陝西、廣東、新疆等10多個省區,曾15次赴新疆考察並幫助改建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後任該院副院長。他冒著生命危險,先後3次進入羅布泊地區,調查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為開創新疆科研工作傾注心血,併為我國植物病毒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不幸在羅布泊失蹤。國家出動了飛機、軍隊、警犬,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地毯式搜索,卻一無所獲。

1982年,他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昂藏七尺志常多,改造戈壁竟若何。

虎出山林威失恃,豈甘俯首讓沉痾!

流動的河床,無盡的風暴,前赴後繼探索的人群。都為這片土地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