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車貸還是優質資產嗎?

今年以前,沒有人會懷疑車貸資產的“優質”。


今年以來,車貸平臺們相繼在雷潮中折戟,人們才看到這類資產多年以來被掩蓋在市場繁榮之下的弊端。


但是,仍有不少用戶關心,經此一役車貸資產是否就會走向沒落?在新的行業形勢下,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車貸資產?


從寵兒到棄兒的P2P車貸

因網貸行業的迅猛發展而勃興的車貸資產,一直以優質著稱。


憑藉小額分散、抵押物易變現、借款週期短、收益率普遍高於行業水平的天然優勢,過去幾年一度是P2P市場上的“寵兒”。


然好景不長,2018年甫一開年,聲勢浩大的“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直以來被詬病存在二押、暴力催收、套路貸等涉黑涉惡行為的車抵貸領域首當其衝,成為重點打擊對象。


偏偏還有“P2P雙降”的政策橫亙在前。去年還在招兵買馬開疆擴土的車貸平臺,今年只得偃旗息鼓,線下門店還未收回前期成本就匆匆關張,平臺資金鍊又添了一個更大的窟窿。


在各項政策的圍追堵截下,車貸平臺的戰鬥力已經被削弱大半,後來再面對雷潮中快速傳導的流動性風險時,自然是不戰而潰。


何況這還是一個惡性循環:行業持續震盪,用戶信心受損,資金出逃情緒上漲,線上滿不了標,線下放不了款,業務收入也跟著銳減。


光從數據上看,就可以想見車貸行業所遭遇的這一股血雨腥風。


經過雷聲陣陣的7月、8月,P2P行業以車貸業務為主的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平臺已

由2017年的540多家銳減到不足200家。


即使是僥倖活了下來的,也遠遠沒有恢復元氣,依然面臨著資金端疲軟、貸後催收受阻、規模化發展受限等嚴峻挑戰。


車貸平臺的突圍之道

車抵貸業務發展中的弱點雖然已經暴露,但車貸平臺並非無計可施。


從當下最棘手的風控說起。


今年由於政策嚴打,車貸平臺催收動作面臨諸多限制,平臺收車屢屢受挫,資產處置週期拉長帶來不良率的急劇攀升,宣告了以催收為核心的車貸風控邏輯的正式失靈,車貸平臺也開始將風控策略由“重貸後”調整為“重貸前”。


與其說是調整,不如說是“迴歸”,貸前審核原就是風控流程中最關鍵的一環。


但是目前車貸平臺普遍面臨的難題是,過於倚重傳統人工風控,無法實現對風險的智能識別和科學管理。


為此,不少車貸平臺都在借鑑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新風控案例,運用大數據等科技創新手段,減少傳統風控對人的依賴,快速提高風控能力。

P2P車貸還是優質資產嗎?


車貸平臺的另一個突破口是汽車金融。


相關數據表明,2017年中國汽車金融市場規模為1.16萬億元。未來幾年中國汽車金融市場規模將保持25.7%的年複合增長率,2020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


在汽車金融這塊巨大的蛋糕面前,車抵貸業務從來都只是一個入口,大多數車貸平臺都不會滿足於此。


一方面,車抵貸業務的市場需求雖然大,但這畢竟是一種重線下的模式,成本高、人力密集,與網貸的“互聯網”屬性大相徑庭,減負是早晚的事。


另一方面,隨著大數據的廣泛應用,車貸平臺在車抵貸業務開展過程中,已經有意識地積累了相當量級的車主數據。


圍繞這些數據,是否可以進一步挖掘車主需求,例如車險、融資租賃、互聯網養車等,通過線上積累數據、線下打通場景來實現從車抵貸平臺到汽車消費金融的轉型。


最後,再說回車貸資產本身。


對於理財端的用戶來說,車貸資產的小額分散、有實物抵押等優勢依然存在。


火鳳凰根據公開信息對比了車貸部分平臺11月的綜合收益率,大家可以看到,11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大約是10.11%,頭部平臺收益率低於行業水平,部分二線平臺收益率略高於網貸行業。


在資產端穩定的前提下,非頭部平臺在收益率上的競爭力還是比較明顯。

P2P車貸還是優質資產嗎?


此次行業風險的整體釋放,反而倒逼了車貸平臺升級風控策略,推動平臺加強貸前審核力度,從源頭上管控借貸欺詐風險,而對借款人資質的智能審核和風險定價,也將成為車貸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這樣的進步,不管是對於資產端的規範管理,還是對出借資金的保障來說,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