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成都市人民公園原名少城公園,始建於 1911年。少城公園之由來,與舊成都的城池命名直接相關,成都城基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早在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時,成都便有太城(亦稱大城)和少城(亦稱小城)了。

少城基地系清代在成都大城西南處另建的小城,作為"八旗"營地,專供滿洲和蒙古人居住,這就是後來的"滿城",少城公園由於當時地處少城範圍而得名。清宣統三年(1911年),駐防成都的將軍玉昆,為解決因朝廷籌備立憲,廢除旗米供給制度,使旗民生活日漸窘迫之困境,與四川省勸業道道臺周善培於祠堂街興建公園,開放少城(滿城),唯許旗民於園內開業謀生,並收門票,任人遊觀。遂於祠堂街關帝廟後側的水田、荒地、正藍旗前廳、馬廄、倉房、柴薪庫以及將附近旗人居住的永順、永清、永濟三條衚衕拆房遷戶的空地,用半年時間栽花種樹,修建迎禧樓、觀稼樓、松韻樓、湖心亭等,面積50餘畝。從此,四川成都便有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公園,就全國來說,“少城公園”都是較早開辦的公園之一,在四川就是最早開辦的第一個公園。由於公園佔地在當時的少城,市民約定俗成稱之為“少城公園”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門前寬到爆的人行橫道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公園內最大的茶館園子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公園內最大的茶館園子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幽靜的小道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金河故道》

成都有一條金河是唐代在成都城內修建的人工河,從西向東穿城而過,1566年整治之後河道未再有改變,由水西門入城,水東門出城,全長5087米,可行小船,清代後期有橋20多座。1971年,金河被改建為防空洞,全部加蓋,河道消失。這一小段河道就是唯一倖存的一段金河。

(第五圖河道原貌為翻拍圖)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

清末四川人民反對清政府出賣鐵路主權的愛國運動。1911年5月(宣統三年四月),清政府將已經由民辦的川漢鐵路強行收歸“國有”,隨後又將築路權出賣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激起四川人民強烈反對。6月17日,川漢鐵路股東在成都組織保路同志會,推立憲黨人蒲殿俊、羅綸為正副會長,各府州縣相繼建立分會,入會者達數十萬人。至8月下旬發展為罷市、罷課和抗糧抗捐的群眾鬥爭。同盟會員龍鳴劍、王天傑等乘勢聯絡會黨,組織保路同志軍。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保路同志會代表,封閉鐵路公司,命軍警開槍打死請願群眾數百人。次日下令解散各處保路同志會。民眾奮起反抗,保路同志軍在各縣發動武裝起義。9月25日,同盟會員吳玉章、王天傑宣佈榮縣獨立,建立了辛亥革命時期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進而在四川全省發展為反清大起義,成為武昌起義的前奏。11月27日,成都宣佈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清王朝在四川的統治徹底覆滅。1911年(宣統三年)5月以後,正當民主革命風聲激盪,清王朝統治搖搖欲墜的時刻,湖南、湖北、廣東、四川發生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其中以四川的運動最為壯闊,它促進了武昌起義的爆發,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金河故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成都人民公園】

【歷史文字資料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