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頁翻不過去的書

讀喜歡的書,走自己的路。用眼睛看世界,用心去感應你!

白巖松說過: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確實是,從爺爺奶奶輩有戰亂和文革,父母輩有饑荒和田間勞作掙工分,我們這一代的青春,雖有比現在小孩更多的自由,卻依舊有沉重的做不完的農活兒,而我們下一代,如果說我們是散養的,那他們就算是圈養的了,繁重的作業以及競爭的日趨激烈,都不容易。

青春是一頁翻不過去的書

如果僅僅是這些,似乎倒也還過的去,生活不就是這樣,幸福中夾雜些痛苦和掙扎,青春也是這樣。李玩的青春也沒有逃過。

粉刺和青春痘暴露在劉海沒遮住的額頭上,“八”字形的劉海很俗氣但是很合適地躺在她的腦門兩邊,帶點菜色的臉,看多了美顏濾鏡的膚白貌美瓜子臉之後,竟覺得清爽。一笑一口牙套,雖然並不美觀,但卻很有感染力。這就是李玩給大家的第一印象。

十三歲的年紀,成績尚好,有點偏科,喜歡物理和天文,被英語拉了後腿。所以,在辦公室裡,“百忙之中”抽出身來的爸爸,“煞費苦心”地把李玩選擇參加的興趣小組強行改成英語。末了,還要說一句“這都是為了你好”,李玩不高興了,以為給錢哄哄就好。

青春是一頁翻不過去的書

因為父母離異,並各自組建了家庭,李玩沒有選擇地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跟父母尚有溝通不來的地方,就更不要說跟爺爺奶奶了。雖然爺爺奶奶對李玩確實寵愛,可能是知道李玩不喜歡喝牛奶的,卻經不住地認為牛奶對孩子好,還是會在早餐端來一碗。他們不能知道的是,這個孩子最需要的還是被理解。

為了彌補和一點說不上的歉意,爸爸給李玩買了一隻狗,起初李玩並不喜歡它,奈何它是那麼依賴她,有點自來熟,在短暫的接觸中關係不但破冰,而且是迅速升溫,還給小狗起了一個名兒:愛因斯坦。因為她是那麼喜歡物理。

如果沒有人真正懂,那麼有一隻忠實的狗來陪伴也好,至少不會那麼孤獨吧。要不然,奶奶怎麼不知道自己真的不喜歡牛奶?爸爸怎麼會啥也不問就強行改了她最愛的興趣小組呢?

跟愛因斯坦同吃同住,她很安心。彷彿愛因斯坦就是那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自己。

不幸的是,愛因斯坦在跟爺爺去買菜的時候丟了。李玩的憤怒可想而知,她任性地在晚上跑出去找狗,爺爺怕她感冒特意送來了衣服,卻別她一把推倒在地。後來奶奶為了去找深夜未歸的她,險些迷路回不了家。

青春是一頁翻不過去的書

這終於激怒了爸爸,他認為一家人因為她的這隻狗付出夠多了,終於於一場暴力鎮壓下了這場風波。李玩被暴打,手也被啤酒瓶劃出了血。捱打的那個時候就像是一隻毫無還擊之力的狗,人與狗,在一些人比如爸爸的眼中,從來都是不平等,也不需要太多精力和耐心對待的牲畜。

這次的暴打就像是一次成人割禮,把青春期那些任性的,敏感的,叛逆的,張揚的和全心付出的標誌,全部被剔除。

之後就是一個聽話的,乖順的,虛偽的,善解人意的李玩。當爸爸答應帶她去天文博物館,卻把時間記錯了的時候,她說沒事;當後媽給她買了只新狗,哄騙她是愛因斯坦,她也慢慢接受;當爸爸因為她物理成績全省第一,高興地在車裡唱著自認為並不是很好聽的歌,她說很好聽;當弟弟被第一次帶進家裡跟她共處一屋,她努力融入;甚至最後在慶功宴上,大伯給她端來了一盤狗肉,她也能微笑著不失禮貌地夾起一塊吃起來。。。。。

如果自己的一味隱忍退讓和逃避,安穩地躲進自己的世界裡,倒也相安無事。那個愛因斯坦的替代者新愛因斯坦慢慢被李玩接受了,生活似乎回到了從前,之前的不開心的過往已經結成了痂。

青春是一頁翻不過去的書

但那個爸爸跟後媽的兒子昭昭,因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變身小魔王順理成章,家裡的日子可就麼那麼太平了。他用木棍將奶奶打傷可以不用道歉,還可以用哭來博取其他人的理解和同情。當然新愛因斯坦也免不了成為他隨意發洩和玩弄的對象,

狗通人性,誰對它好它也知道,誰對它不好那它也不是好惹的。終於一次在昭昭用木棍撩撥下,咬了他,結果後媽惡狠狠地對老公咆哮,要他把狗送到狗肉店去。

儘管李玩苦苦哀求,但這一切都猶如一隻螞蟻擋在車前,車子一騎絕塵而去,留下的不過是螞蟻的屍體。雖然最後李玩知道了新愛因斯坦並沒有送去狗肉店,去了流浪狗收容所,卻因為絕食,不吃不喝幾天後餓死了。

即便心碎,也聽不到任何的聲響了,卻依舊不忘對爸爸輕聲說句“謝謝”。“沒有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忽然就長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發生了,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天。”曹保平說。

成長的過程帶著陣痛,在走向圓滑世故的這條路上,那些曾經長在我們身上的純真的,善意的,熱烈張揚的都被看成是刺,從我們的肉裡拔出。即便有時候是血淋淋,生活只是隨意用時間給你包紮一下傷口,又催促著你往前走了。

青春是一頁翻不過去的書

《小王子》裡說:長大的本質是遺忘。會嗎?這些不曾被溫柔相待的青春,真的會消逝在歲月的長河中嗎?

不管是李玩,還是最後在滑冰場哭著說不會滑,不想滑,摔倒又被要求自己站起來的昭昭,他們的父母在童年乃至少年時期也是被這樣對待過,也被那句“都是為了你好”強行安慰過,所以,現在才會以他們自認為是對的,好的方式來對他們的孩子,全然不顧這種方式是否真的合適。

沒有被這個世界理解和溫柔相待,並不代表就沒有愛的能力和保護自己的孩子的青春免於被生生剝離的能力。我不希望你忘記這段時光,想必,你以後的孩子也不希望你忘記,因為記得自己“一個不被善待的人,也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青春是殘酷的,如今的現實也是殘酷的。對自己好一點,對生命中那些最親近的人,也儘量好一點。人這一生的經歷不過就是一本書,青春是其中一頁,希望在這一頁上,會留下你們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