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AI芯片獨角獸誕生,這類芯片不用看外國人臉色了

近日,國內AI芯片再度掀起一波熱潮,“地平線”獲得了B輪近6億美元的投資。這也令其估值達到30億美元,超過“寒武紀”成為全球估值第一的AI芯片獨角獸。


全球最大的AI芯片獨角獸誕生,這類芯片不用看外國人臉色了


2月27日,國內AI芯片公司“地平線”正式宣佈已完成近6億美元的B輪融資,由SK中國、SK 海力士及數家中國一線汽車集團(包含旗下基金)聯合投資。

本輪融資後,“地平線”的估值達到了30億美元,超越“寒武紀”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AI芯片獨角獸。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早在A+輪就已經投資了“地平線”,此次SK海力士也來了,意味著全球前三的半導體巨頭(三星、英特爾和SK海力士)中,除三星外,另外兩家都入股了“地平線”。“地平線”所受到的追捧,可見一斑。

廣受資本青睞


“地平線”由前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 負責人餘凱博士在2015年7月創立。公司致力於開發覆蓋“算法、芯片、軟件、硬件系統”的全棧綜合能力。

自創立起,“地平線”就瞄準於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和計算平臺,場景聚焦於智能駕駛和AIoT邊緣計算(智慧城市、智慧零售)。

字面上是“邊緣”,可上述兩個行業都是芯片業較為火熱的方向。以智能駕駛為例,2017年3月,英特爾耗資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廠商Mobileye。

高盛曾預計,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市場的規模將從2015年的約3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960億美元,到2035年將達到2900億美元。

而AIoT邊緣計算,其實就是監控攝像頭芯片。A股市場上的大藍籌海康威視,就是其下游終端廠商。隨著新零售,無人售貨機和無人商店越來越廣泛,對監控攝像頭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前百度的團隊,再加上目標市場前景廣闊,“地平線”自一出生起,就得到了資本的垂青。

2015年10月,“地平線”剛成立兩個多月,就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且投資方每一個都鼎鼎有名,如紅杉資本中國、高瓴資本、晨興資本、真格基金、金沙江創投和創新工場。如此閃亮的天使投資陣容,可謂國內罕見。


全球最大的AI芯片獨角獸誕生,這類芯片不用看外國人臉色了



2016年7月,“地平線”獲得雙湖資本、青雲創投、祥峰投資、晨興資本、高瓴資本、金沙江創投、線性資本、真格基金的A輪融資。

2017年10月,“地平線”完成由Intel Capital領投的近億美元A+輪融資。

而此次B輪融資,不僅有國內外知名創投機構,也引入了“泛海系”旗下泛海投資,以及韓國半導體大廠SK海力士。這說明,“地平線”受到了創投機構、民營資本系和國外產業資本的廣泛關注。

或許,“地平線”此次6億美元的鉅額融資,與其研發成果獲得認可有關。目前,“地平線”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已向世界頂級L4自動駕駛廠商大規模供貨,合作方包括奧迪、博世、長安、比亞迪、上汽、廣汽等。

在AI物聯網領域,“地平線”的技術應用在多個國家級開發區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設,賦能多個智慧社區、智慧樓宇,並支持SK電訊、百麗國際、永輝超市、龍湖地產等企業實現智能化升級,不久前發佈的小米AIoT領域重量級產品——小愛觸屏音箱也搭載了其終端語音方案。

“地平線”的發展之路


“地平線”創始人之一黃暢屬於“三清幫”( 本碩博都就讀 於清華大學),2009年在朋友的推薦下加入了餘凱領軍的NEC Lab,便與餘凱結下了不解之緣。2012年倆人攜團隊加入百度,後餘凱任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副院長,黃暢為主任研發架構師,期間孵化了百度無人車項目。

從2015年開始,人工智能的風口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關注,但是大多公司的關注集中在人工智能的算法,對算法運行的載體即芯片關注較少。也正是關注到這一點,同年,餘凱、黃暢打算聯合創辦一家專門製造適用於終端設備的人工智能專用芯片的公司,於是“地平線”就這樣誕生了。

經過倆年多時間,“地平線”開發了第一代芯片——“征程1.0”,硬件的開發週期很長這是無法違逆的事實,動輒4、5年都是很正常的,而“地平線”的第一代芯片出生兩年後,又發佈了第二代芯片。

所以,直到2018年 ,“地平線”的芯片才開始落地到投產。“地平線”與全球的頂級Tier1s和OEMs都有著合作關係,包括奧迪、博世、長安、比亞迪、上汽、廣汽等。“地平線”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已向世界一線Robotaxi廠商大規模供貨。AI芯片產品的出貨達到幾十萬量級,全年營收收入達數億元。

除了供應芯片之外,“地平線”還協助提供解決方案,搭建了自動駕駛系統的解決方案——雨果平臺。為Tier1廠商提供“算法+芯片+雲”的完整解決方案,同時提供豐富的工具鏈開發工具、參考設計、模型和交鑰匙方案。

2月10日,CB Insights發佈了AI100 2019報告,評選了100家“最有前景”的AI創業公司,在僅有的6家中國公司中,“地平線”是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國AI芯片企業。

儘管受到投資人的廣泛青睞,且研發成果也得到認可,但是“地平線”在大規模商業化方面,仍然存在挑戰。2017年,“地平線”營收僅為千萬級別;2018年,營收擴大了十倍,也僅為億元級別。

目前,國內半導體設計龍頭為華為海思,早在2017年營收就達到了361億元,而當年半導體設計排名第十的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營收也達到20億級別。與上述企業相比,“地平線”在商業化方面,似乎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