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難當,順豐不順

老大难当,顺丰不顺

△ 順豐創始人 王衛

繼2018年業績公佈,引發關注後,今日順豐再次因為工商信息變動,引起熱議。企查查顯示,王衛不再擔任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由陳雪穎接任,同時法定代表人也由王衛變更為陳雪穎。

作為順豐的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王衛是順豐無可替代的一號人物。其卸任法定代表人背後的意義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對於大眾質疑,順豐官方回應,此次變動不會對公司的正常運營產生影響,且順豐速運的公司股東也沒有發生變化。順豐進一步解釋,法定代表人變更,有助於提高日常經營的效率,“不排除後期還會對其他業務牌照進行變更”。

從王衛抽身子公司以及牌照變更來看,最直觀的影響是王衛將減少對公司具體業務的涉足,此後可能聚焦母公司層面重大戰略、重大項目等工作。

然而,2018年以來,順豐淨利下滑、股東頻頻套現。這個時候,工商信息變更,還是耐人尋味。

1

“快遞行業中,只有兩個品牌——順豐和其它。”這句話放在前幾年,完全是順豐的真實寫照,彼時順豐在快遞業一家獨大。然而近幾年,隨著其它快遞企業分食有限的市場份額,順豐危機重重。

順豐2018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其營收同比大增27.6%的同時,利潤總額卻同比下降9.9%,淨利潤下降4.57%。這是順豐控股上市兩年以來首次出現淨利潤下滑的情況。

同期,不少其它快遞公司卻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上漲,其中韻達股份實現營收增長38.48%,淨利潤增長67.34%;申通快遞營收增長34.42%,淨利潤增長37.46%。

對於淨利潤下滑的原因,順豐解釋,除成本上漲的影響外,公司主動應對市場需求,對新業務進行了開拓性投入,以擴展多元化的物流服務。

這裡的“開拓性投入”,主要就是指順豐在2018年的擴張。

去年一年,順豐先是收購了廣東新邦物流,發力重貨快運業務。接著又參與了美國物流服務平臺Flexport新一輪的融資,旨在加碼國際業務。10月,順豐宣佈收購德國郵政敦豪集團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地區的供應鏈業務。交易完成後,順豐香港或其指定的全資子公司將成為敦豪香港和敦豪北京的唯一股東。

這些投資和併購累計開支超過75億元。

從收購可以看出,順豐正在加碼快遞業務,在供應鏈、冷鏈以及國際快遞業務等多方向佈局。但是順豐目前的佈局能否形成差異化競爭,打開新的市場空間是個未知數。尤其是國際快遞業務,物流巨頭林立,順豐虎口奪食不確定性太多。

2

其實早在去年3季度,順豐財報就顯示,其負債率已經達到46.77%,高於同行業平均30%左右的負債率水平。對此順豐解釋,直營模式經營的財務數據與輕資產公司不可比。但是,從縱向來看,順豐控股的負債金額也由去年二季度末的250.51億元攀升至三季度末的308.74億元。

不斷攀升的負債率背後,順豐是真的燒錢。

2016年,順豐控股的員工總數就超過12萬人。人力成本高是吞噬順豐控股利潤的主要因素。

另外,上市之後,順豐控股在升級物流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巨大。全天候科技統計,從2017年2月上市至今,順豐控股買了5家大型全貨機,一架為波音767,其餘4架均為波音757,至此順豐機隊總規模已達到42架。順豐還在2017年12月斥資3.2億元購買了2架巨無霸波音747貨機。

同時在京東無人物流的挑戰面前,順豐也在拓展自己的無人物流設備。去年12月,順豐就試飛過一架巨型無人機。

大投入之外,順豐控股的股東套現離場,也給順豐帶來不好的影響。

2018年以來,嘉強順風、元禾順風、順達豐潤等多名股東以及公司監事均陸續發佈過減持公告。去年8月8日,嘉強順風、元禾順風、順達豐潤、劉冀魯四名股東減持不超過7.73%的股票。

主業受挑戰,後方又不穩。從具體公司業務中抽身的王衛,並不輕鬆。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目前情勢下,順豐要守住其行業老大的地位,是個難題。

往期熱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