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與低維空間,兩者幾乎完美重疊的特性

暗物質早在二戰前就被發現了。當時的科學家發現,一些星系圍繞星系團運動的速度太快了,但竟然沒被甩出去。可見部分星系團的質量不足,根本無法產生足夠的引力束縛它們高速運行。銀河系也是如此。如果只計算可見物質(包括黑洞)的引力,我們的銀河系應該早就因高速旋轉而崩潰瓦解了。科學家由此推測,宇宙中一定有大量看不到的物質,並將它取名為“暗物質”。

暗物質與低維空間,兩者幾乎完美重疊的特性

暗物質很多,宇宙總質量的96%都是暗物質(能量)。這些暗物質的巨大質量產生了足夠的引力,幫助維持著星系的完整,甚至在宇宙形成之初,暗物質就用它們的引力聚集了大量的普通物質,這才形成了今天的星系和宇宙。

暗物質很怪,它不參與任何電磁相互作用。這意味著,它不發光,不反射光也不遮擋光,你看不見它也摸不著它,就算它每時每刻都在穿過你的身體,你也感覺不到它。人類現有的觀測手段只能證明它就在那裡,但無法說出它究竟是什麼、長什麼樣。

暗物質與低維空間,兩者幾乎完美重疊的特性

主流觀點認為,暗物質是一種未知粒子。它有質量,但它的質量和相互作用強度都非常低,低到我們即使身處暗物質海洋中也無法察覺。悟空號暗物質探測衛星通過觀測暗物質粒子互相湮滅時產生的高能普通粒子,部分證實了這一觀點。

另一些觀點就比較玄了,認為暗物質是恆星殘骸微型黑洞之類,咱暫不展開。

作為三體鐵粉,我更傾向於暗物質是“不同維度的空間”這一想象。空間來源於奇點的爆發,“大爆炸”發生時很可能不只創造了三維空間,一些維度更低的空間或許也一同被創造出來了。

暗物質與低維空間,兩者幾乎完美重疊的特性

如果暗物質是一維的線狀空間,或者二維的片狀空間,它們一樣符合暗物質的特性。

我們來把暗物質與低維物質對比一下。

首先暗物質不發光:一維、二維空間是線和麵的空間,身處其中的低維物體即使發光,也只能沿著線或面傳播,照亮本維度空間中的實體。直線傳播的光不會逸散到三維世界中被我們看到。

第二,暗物質不反射和遮擋光:因為沒有厚度,三維空間的光線也無法照亮二維物體,無法被二維物體遮擋,它會直接穿過去。即使角度合適,真的照亮了,我們也無法在宇宙空間中找到那條一普朗克寬的亮線。

第三,暗物質的質量和相互作用力非常低:一“片”二維物體,即使它“切”過我們的身體,我們也不會有任何感覺,畢竟在二維下,一個原子核的直徑應該和地球差不多。一維只是條無限細的線,更別提了。

第四,暗物質有質量和引力:宇宙中,星系間的廣闊空間裡並非空無一物,低維物質的碎片(線)佔據其中,數量龐大,分佈均勻,雖不可見,但它們的質量是實實在在的,它們的引力與可見三維物質的引力一起塑造出瞭如今的宇宙。

暗物質與低維空間,兩者幾乎完美重疊的特性

你看,除了那些神秘的輻射之外,暗物質的一切已知特性與低維空間、實體都是一樣的。為什麼不是高維度的空間呢,因為高維空間會在三維空間形成投影,被我們觀測到。

以上就是我對暗物質的猜想——尚未展開的低維天體和空間。我是科學愛好者章北海,不列公式,不堆數據,打開腦洞看世界,歡迎點擊頭像,瀏覽更多文章問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