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武巨響震動世界!中國“核司令”祕聞:他的留學,他的家

“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說這句話的人,叫程開甲。

2018年11月17日,程開甲101歲高壽離世。在他與祖國緊密相連的事業中,有如下三個分量特別重的榮譽: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3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核武巨響震動世界!中國“核司令”秘聞:他的留學,他的家

“中國核司令”程開甲,1918年出生於江蘇吳江,祖籍徽州。人們認識程開甲,多知道他是一名核科學家。實際上,他最初的專業並不是這個。他還是中國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領域的開創者之一。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專著,提出了普遍的熱力學內耗理論,導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並發展了超導電雙帶理論和凝聚態TFDC電子理論。除了科學家的身份之外,程開甲還是一個軍人,所以他才被稱為“核司令”。

中國核武巨響震動世界!中國“核司令”秘聞:他的留學,他的家

程開甲(左一)與波恩

1946年,從浙江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經李約瑟推薦,程開甲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成為被稱為“物理學家中的物理學家”M.玻恩教授的學生。他與波恩共同提出超導電性雙帶機理。波恩教授當時與愛因斯坦是好友。1948年秋,程開甲獲哲學博士學位,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在波恩的指導下,程開甲先後在英國的《自然》、法國的《物理與鐳》和蘇聯的學術雜誌上發表了5篇有分量的超導論文。玻恩對程開甲的研究能力一直很欣賞,曾兩次勸他儘快把家眷接到英國來,但程開甲都沒有答覆。

中國核武巨響震動世界!中國“核司令”秘聞:他的留學,他的家

面對科研大好前程和優厚的條件,他毅然選擇回到剛成立的新中國。1950年8月,他回到國內。在他的行囊裡,除了給夫人買的一件皮大衣,其他的全是固體物理、金屬物理方面的書籍和資料。在香港下船後,他激動地大喊:祖國啊!我終於回來了!他先是在浙江大學任教,1952年院系調整時到了南京大學。

中國核武巨響震動世界!中國“核司令”秘聞:他的留學,他的家

10年後,他從高校被調入北京,加入中國核武器研究隊伍。就像其他核物理專家一樣,名字進入國家絕密檔案,外界從此失去他的消息,長達20餘年。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99年9月,國家表彰為“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程開甲20餘年隱姓埋名,參與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兩彈結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豎井試驗等多種試驗方式的30多次核試驗。他帶領團隊解決了包括核試驗場地選址、方案制定、場區內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難題。他帶領團隊利用歷次核試驗積累的數據,對核爆炸現象、核爆炸規律、核武器效應與防護等,進行了深入理論研究,為建立中國特色的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作出了傑出貢獻。

“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程開甲這樣說。

有人這樣描述程開甲在北京的家:這裡沒有寬敞的客廳,沒有豪華的傢俱,甚至沒有一件能夠吸引你眼球的飾物。儘管功成名就,他依然保持著那個年代特有的簡樸,書香與科研是最大的財富。晚年,程老自己在電腦上敲出英文稿《超導機理》,由女兒校對和計算,20萬字的英文專著出版。

中國核武巨響震動世界!中國“核司令”秘聞:他的留學,他的家

以程開甲的科研能力,顯然具備獲得諾貝爾獎的實力。為什麼當時選擇回國?在後來,這樣的問題不斷被問起。程開甲這樣說:“對於這個問題,剛離開英國時,我想得並不多。但回國後,尤其是到了晚年,在總結自己人生的時候,我很感慨:我如果不回國,可能會在學術上有更大的成就,但最多是一個二等公民身份的科學家,絕不會有這樣幸福。而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