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細思極恐的歷史細節?

別酒怯流年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說兩個三國時期的事情吧。


一、程昱

大家知道程昱是曹操麾下著名的謀士,多次給曹操獻計,深得曹操重用。

但是比起荀攸、荀彧登人,程昱是曹操打下兗州後才跟著曹操的,為何會深得曹操信任呢?只因為這一件事情。

曹操當年剛剛佔據了兗州,收降了幾百萬黃巾(其實就是老百姓),有了根據地和兵源,前景一片大好。

可惜曹操這個時候和本來跟著自己的張邈和陳宮鬧掰了。登曹操帶兵作戰時,張邈和陳宮聯合起來叛變,迎立呂布。整個兗州只剩下三座城沒有叛變,其中一個就是程昱的故鄉:東阿。


這一下直接動搖了曹操的根基,曹操逼不得已趕回來跟呂布爭鬥。雙方一來二去互有勝負,但是卻耽誤了農活,到了後面雙方都沒有軍糧,於是罷兵休戰。

曹操這個時候一度窘迫到連三天糧食都湊不出來的境地,袁紹跟曹操說,乾脆你來跟我混吧。曹操一度非常動心,馬上就要答應。

這個時候程昱勸曹操不要答應,然後給曹操湊了三天的軍糧。

別的城都沒有糧草,程昱治下的東阿哪裡來的糧食?據《世說新語》記載,程昱搜刮了整個東阿的糧食給曹操還不夠,於是在糧草中參雜了許多人肉。

正是靠著這些救命糧,曹操才撐過這一階段。

但是大家想想程昱的老家東阿,不知道有多少人凍餓而死,有多少人被程昱拿去做了軍糧。。。


二、華容道

託《三國演義》的影響,曹操在華容道的故事很經典,全國人民基本上沒有不知道的。

但是演義小說中的華容道和歷史上記載的華容道完全是兩回事。

歷史上的華容道沒有關羽,只有慘烈無比的死亡。

裴注三國志中記載了赤壁之戰後曹操領著敗兵從華容道逃回北方的事蹟,我們先看看書中的記載:

山陽公載記曰: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赤壁之戰劉備燒了曹操的戰船,曹操領著殘兵敗將從華容道往北撤軍。

結果趕上下暴雨,又是大風,華容道跟沼澤似的,根本沒發通過。這個時候咋辦呢?

曹操直接挑出老弱病殘的“羸兵”,去各處伐木拔草,然後在泥濘沼澤地中鋪出一條供大軍通行的路出來。

為何曹操要挑選羸弱的士兵?強壯的士兵幹起活來豈不是更快嗎?

因為這個時候後面孫劉聯軍追的很急,隨時都要爆發遭遇戰,曹操要保持部隊的戰鬥力才行。

於是這邊的士兵剛鋪上草,曹操就命令大軍趕緊通過,而許多鋪草的士兵就直接被人馬踐踏到了泥土中,死傷狼藉。



看,三國時期老百姓不但朝不保夕還極有可能被做成人肉軍糧。

而三國時期從軍這條路也不保險,不但戰場上刀槍不長眼,而且自己方面的將領也絲毫不顧及炮灰的命運,這些在華容道上做了路基的士兵就是最好的註腳。

所以說,不要看三國群雄並起,逐鹿中原貌似非常快意。但作為老百姓而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大家都知道漢劉向作《列女傳》,開歷朝正史載女性事蹟的濫觴。這本是好事,但如果把歷朝歷代的《列女傳》放在一起,進行縱向的比較,就會發現一樁詭異的事實,那就是對女性貞操節烈的要求逐漸發展到完全不近人情的地步。

《後漢書·列女傳》中共收入22人,分賢明、忠勇、仁義、孝道、才慧、貞節、節烈等七項內容。其中貞節一欄只有兩人,節烈一項也不過五人。

《晉書·列女傳》兩項相加,十五人;《魏書·列女傳》兩項相加,七人;《南史·列女傳》涉及人數本來就少,只分三類,其中貞節收入三人;《隋書·列女傳》的這兩項共收入七人。新舊《唐書》的《列女傳》加在一起,貞節有七人,節烈有十三人。

從《後漢書》到《新唐書》,因貞節和節烈而被收入正史的女性,其佔總體的比例並不算高,而人數也相對較少。但情況從宋朝開始發生了劇烈變化。

《宋史·列女傳》收入貞節三人,節烈三十三人。《元史·列女傳》收入貞節三十四人,節烈一百四十餘人。《明史·列女傳》收入貞節四十八人,節烈三百餘人。《清史稿》創下記錄,貞節有一百多人,節烈有四百多人。

不僅越是切近,《列女傳》中貞節和節烈的人數就越多,而且其佔總體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好像對女性其他美德都不再作什麼要求,只要守貞即可,為了守貞作極其慘烈的鬥爭,則是最好。作為比較,《清史稿》中“賢明”一類只列入十二人,“才慧”才二十三人,實力詮釋了什麼叫“女子無才便是德”。

而越是晚近,匪夷所思的記錄就越多。比如《元史·列女傳》中有的女子被列入其中,是因為“代夫烹為軍糧”,這短短六個字是如此觸目驚心。再比如《清史稿》中有的女子是因為水災,不慎看見了四散奔逃的男子的身體,就投水自盡了。

《明史·列女傳》是歷朝正史中節烈、貞潔的女性佔所列全體比例最高的,所載四百來位女性中,有三百五十多位是因為這兩項入選的,詭異的記錄就尤其之多。有人染病二十多年,堅決拒絕男性醫師的醫治,病死了;有人守寡獨居小樓,死時拒絕男性上樓來抬,家人不聽,結果詐屍的;還有家中進了匪盜,抓她時自己把胳膊上的肉咬下來的。

這些故事太玄幻,太離奇,太血腥也太殘忍了。這其中的價值觀變化和那種把血腥、離奇之事視若理所應當,當作奇觀來津津樂道的思維傾向,都不得不讓人齒冷。歷朝的《列女傳》單看或許還不覺得什麼,放在一起來看,只覺得鬼氣森森,這背後不知道有多少女性的屈辱和血淚。

具體情況,可以參看《中國婦女史讀本》一書中高世瑜教授的論文——《〈列女傳〉的演變》。


鍛彰趣義


朱元璋是中國唯二的從最底層升入最高層的人物,原名朱重八,就是姓朱的第八十八號,連個名字都沒有。

因為他清楚社會每一個階層,尤其對社會最底層的生存狀態極為了解,所以對那些貪官汙吏恨之入骨。

據說稱帝后,精打細算各級官員的工資,明朝公務員工資少的可憐,比如海瑞吧,官職已經是高級了,可給母親做壽買了一斤肉,卻成為南京大街小巷熱議的大八卦話題。

朱皇帝恨死了貪官,好像規定貪汙二十兩銀就“剝皮充草,立於堂前”,這是給替他的官員做標本看,你要是貪汙,也會是這個下場!

最有名的“空印案”,老朱殺了不知道有多少官員。當時規定,各地糧食要坐船運到京城,交給國家官庫。文書上寫多少斤糧食,就要交多少斤糧食,少多少,押運官員就要補多少。可古代運送大批糧食不容易,運河經常會有翻船。於是有官員開始拿著蓋好公章的空文件,到了南京,糧食下船後稱重,再填寫重量。大家發現這樣很省事,於是都這樣做。老朱發現了,認為這是貪汙,於是據說不止十萬人頭落地。

還有藍玉案,好像也殺了十萬以上。明初,給老朱家當官是個高危工作,每天上朝時,全家都要灑淚而別,也許從此就是天人兩隔。每天下朝回家後,舉家相擁歡慶。

呵呵,細想想,老朱的狠毒也算中國皇帝中難得的一位了。


何處是家鄉


先來個小段暖暖場。

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千里話孤墳……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腦補一下畫面,是不是很有聊齋的既視感?


下面進入正題。

《崤之戰》語文課本里面的一篇文章,寫的是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在崤山進行的一場戰鬥,很是精彩。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件事發生在崤之戰之前,也是因為這件事才發生了崤之戰。

《左傳》記載:“(魯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公元前628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死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剛走出國都絳城,棺材裡發出了像牛叫的聲音。卜官郭偃讓大夫們向棺材下拜,並說:“國君要發佈軍事命令,將有西方的軍隊越過我們的國境,我們襲擊它,一定會獲得全勝。”

這段話信息量極大,首先,為什麼晉文公的棺材裡發出像牛叫的聲音?

曾有人說是因為冬天,天冷,棺材用料發生變形,產生聲音;也有人認為可能是棺材封蓋之前跑進了小動物。但是別忘了,晉文公是一國之君王,春秋之霸主,棺材用料肯定不會是普普通通的木材,也肯定會有侍衛時刻把守,所以上面觀點不足以令人信服。

扁鵲救虢國太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虢國太子“屍厥”,其實就是假死,扁鵲通過針灸使他起死回生。古代醫學科技不發達,假死現象時有發生,有資料報道,古代戰場,戰亡軍人有三分之一是假死。


晉文公之死,史書皆未有詳細記載,不知是患病而死還是暴斃而亡。但通過死後發喪來看,晉文公極有可能也是假死。“出絳”,從宮城到出城,經過一路顛簸,假死的晉文公醒過來了,在裡面喊人,隔著厚厚的棺和槨,外人聽來,就像牛叫。可憐一代霸主!

這件事本來就令人細思極恐了,可卜官郭偃的話細細品來更令人震驚。

牛叫聲,郭偃竟能聽出是軍事命令,而且他還知道是西面的軍隊而不是東面強大的齊國和北面有仇的中山國,還知道戰鬥會發生在國境內,結果也清楚了,大捷。雖然他是卜官,可是真的能未卜先知嗎?



我們來看《左傳》,看看接下來寫了什麼內容。

接下來,《左傳》記載了一個更有名的事情——蹇叔哭師。

晉文公去世的這一年夏天,鄭國國君也去世了。鄭國新喪,以前秦國派去幫助鄭國的杞子派人通報秦國,讓秦國國君秦穆公派軍隊趁機滅了鄭國。

消息傳回秦國,秦國大臣蹇叔、百里奚都不同意,可秦穆公一意孤行,仍然派軍隊越境出征。

蹇叔哭之,曰:「孟子(秦國主將,孟明,非孟軻),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於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

蹇叔的話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別忘了當時還是秦晉之好,兩國王室互為姻親,兩國打仗都是互相支持的,蹇叔怎麼知道晉國一定會攻擊秦國軍隊?他怎麼知道一定是在崤山發生戰鬥?別忘了秦國到鄭國不止一條路,秦軍回師的時候就有人提議走另一條路。


之後就是大家熟悉的崤之戰了,秦軍大敗,晉軍大勝。可是崤之戰之前發生的這幾件事,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我是別酒怯流年,如有錯誤歡迎斧正。

鑑於篇幅,泛泛而談,如有興趣,評論探討。

希望多加評論、轉發、關注!


別酒怯流年


1、秦朝末年農民起義,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復國。距離秦朝統一之前的戰國時期僅僅才20年。陳勝吳廣起義後建立張楚政權,稱王后,原來六國後人紛紛復國,剛開始小編還納悶,大一統不好嗎?六國經過那麼長時間還沒有適應嗎?細算時間才發現,僅僅過去了20年,還是一代人呢。與六國傳承數百年相比,這20幾年就像白駒過隙,一閃而過,這才深刻理解了六國後裔的復國情節。

2、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曹操敗走華容道,被關羽釋放。那麼關羽這種性格,諸葛亮難道當真不知道嗎?如果知道話,那他的初衷是什麼呢?我們再做一種假設,如果關二爺沒有放走曹操,那麼諸葛軍師未出茅廬之前推斷三分天下的結論是否就不成功了呢。


歷史縱橫帝


歷史:讓你們學歷史,是為了不重蹈覆轍。

人:歷史都是老古董,我只要向前看就好了,我要開創新歷史~!

歷史:又是一個自找苦吃的驕傲傢伙。——————

歷史,說出來就已經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