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名字偏幼兒化?

謝欣桐


時代不同了,和社會文化氛圍有關。

古代的時候人們喜歡詩詞歌賦,名字都很文雅。例如:蘇東坡,白居易,陶淵明。

建國時候的名字,和國家的興衰有關。例如:王建國,蔡國慶,郭援朝。

現在人起名字,家長90後偏多,大家從非主流到互聯網,接受的新鮮事物也不同,更喜歡有個性很唯美的名字。所以大多數都聽起來很幼稚化。例如:林嫣然,陳涵韻,李秋梓。

這類名字大多出自詩經,但是被現代起名給用爛了,搞得孩子的名字都很雷同,而且聽著很稚嫩。



一神帶四坑


不知道幼兒化具體是什麼意思,還是簡單說一下自己關於名字的感觸。

看過一些關於名字的統計,但具體是怎麼統計出來的,也不是太清楚,友們都和我一樣,姑且一看吧。

統計結果是這樣的--

2016年最熱男寶寶名字top10,

首字:

梓、子、浩、一、宇、昊、俊、睿、皓、博

末字:

軒、宇、澤、豪、宸、睿、航、洋、銘、辰

2016年最熱女寶寶名字top10,

首字:

梓、雨、若、詩、思、語、欣、藝、可、夢

末字:

涵、萱、怡、彤、琪、馨、妍、諾、欣、桐

2017年,名字裡最常見的字是這樣幾個:

軒、涵、梓

到了2018年,略微有了些變化,最常用的字變成了這樣的:

沐、兮、梓

記得看完這些,我整個人就不好了,啞然失笑,我們這一代,或者再晚一點兒的人,給孩子起名時,千挑萬選,左右權衡,最後,大多數還是不知不覺就從眾了。

換個詞說,也就是俗了。

想一下吧,當孩子入學後,一個班級的小朋友都是看上去文雅的名字,芷晴,雨桐,梓晴,梓淇,梓洋、梓軒、俊宇、俊豪,等等,是不是有種集體出演瓊瑤劇的既視感。

回想一下,給孩子起名的時候,我們有木有翻詩經,有木有看楚辭,有木有去唐詩宋詞裡找靈感,或者,對熱播劇裡的名字是不是也秉持了拿來主義?

想起單位曾經有一個新來的領導,看到公司花名冊時,指著幾個名字,甜甜,蕊蕊,丹丹,說,這幾位同事一定是90後。

還有個同事剛到公司時做自我介紹,說,一聽我的名字,就大概知道我是哪個年齡段的人了,她的名字裡,一個豔,一個紅。話說,你知道她是哪一個年代生人嗎?

當然,這些也不是絕對。只能說,在給寶寶起名字的時候,會受到社會時代文化環境的影響。遠的不說,在我們村,父輩名字裡就有很多建國,建設,革命,援朝,等。

有一個段子,說一到過年,原本衣著光鮮的城市白領Jack、Mary,回到鄉下紛紛變成了狗蛋和翠花。叫Jack、Mary的有多少,叫狗蛋、翠花的又有多少,就好像現如今的寶寶們若兮,一諾又有多少。

放寬心想一下,一直以來,我們就是這麼從眾又重複著走過來的,也不在於一個人名字怎樣,因了某些機緣,被他人被時代記住了,這個名字才是獨屬於這個人的,而其他的,都泯然眾人了。



青青竹葉青


名字偏於幼兒化,與當前大時代背景化有關係

現在名字用在以下地方比較多:

  1. 新生兒寶寶起名
  2. 企業相關性起名
  3. 名人藝名
  4. 網絡用名

其中前三者相對為正規用名,首先說新生兒寶寶起名,此為最為常見起名。

給予寶寶起名家長大多是80後,90後,我麼今天說聽到的爛大街名字有:子涵、梓涵、紫萱、子萱、子軒····

這些名字惹誰了?誰都沒有惹,之前我一篇這類名字頻繁出現原因的文章。大致無非是受當今社會環境影響。

名字偏於幼兒化,其實有部分原因也相同。

當今時代為80後,90後甚至00後,10的的天下,這是一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每天接觸的日新月異的信息湧入,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會進入我們的視野,或多或少植入大腦。

然而當今中國不同於古代,一種新文明的出現,標誌者一種舊文明的消失。

經濟高速發展,同樣,我們的教育也逐漸提高,所接觸的文化也不一樣。

80後90後父母那一代整體人均所受的教育相對比現在低一些,因此起名之時,在我們現在看來會感覺大開大合,當然我們會思考到大道至簡,根據文化環境不同,然而,今天我們課本所學的古文化詩詞歌賦,以及電視影視劇出現,慢慢的這種類似於次文化的東西融入我們這一代心中,

思想的開放及自由,讓我們越來越感受到父母的所起的名字“俗氣”,其實這不然,這要需從不同環境時代背景下去看。


因此在給寶寶起名時,家長們會根據自己喜好去起名,受了幾十年唐詩宋詞及影視劇影響,以及現在對待孩子的教育相對比以前“溺愛”當然這病沒有錯,我說的溺愛是在教育方面不想以前大多數一樣教育,畢竟接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教育,然後出現了起出來的名字其實更加貼近父母所需求想法的,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偏於幼兒化,舉個栗子說明:古人起名或者前幾十年有學識的起名:思行,柏銘···這種名字,你仔細發現其實很有內涵,這也是所謂的大道至簡,大象無形。

當然了像一些文化學識稍微低的人起名可能叫做,曉明,海成····\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1300292040510064729, "vid": "v02016450000bhp6sdqkr6ged9146cc0\

敘亦起名文化


最近幾年,單位裡陸陸續續進了一些新人,也應該是獨生子女,可他們家的父母,對孩子的名字真的起的很草率,看上去兒童化十足

女的,叫:

蘭蘭,甜甜,萌萌

男的,叫:

樂樂,亮亮,天天

這真的是學名,而不是乳名。

他們的名字真的好兒化呀

生下來時,全家愛如珍寶,所以起名字也很兒童化,很可愛,可是這幾個孩子,他們終會長大,這麼萌萌的名字,還是一直伴隨著孩子長大,可有點尷尬哩呢!


Longsuixinyuan


缺乏信仰,沒有志向,沒有遠大抱負,名字怎麼可能有靈魂,有力量,有氣勢?


名正文化


在國家有難時,人的志向首先是國家,然後是小我。因此,五六十年代出生人的名字多與國、家、安等有關。而和平年代國家安定,人們更多的嚮往是自我精神上的滿足,所以名字會聽起來比較精緻,更能代表對小我願景的訴求。名字往往代表一家人的願望指向,名字的用字為和當時社會整體精神文明和文化有關。


林杉的茶話鋪


因為現在成年人幼兒現象比較普遍


鐵錐鋼


因為父母心態越來越年輕,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