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全大媽”不一樣的“老漂方式”——凝心聚力守護社區平安

沒有朋友

想家

孤獨

是普遍生活狀態;

——初到異鄉老年人的狀態

這是隨著子女移居至異地老年人的寫照,這個群體有個稱呼:“老漂族”。

這些“老漂族”都是支持兒女事業、照顧第三代而離鄉背井,來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的老年人。然而,“老漂族”的異鄉生活大多不愉快:離開生活幾十年的故土,要重新適應一個新地方的氣候、飲食、語言、文化等,有的老人因為語言不通甚至“連菜都買不好”;想融入社區,年紀大了又開不了這個口。

可在花都秀全社區的“老漂族”過得可不一般:她們幫助經歷相同的夥伴融入社區,在社區中守望相助。現在她們有個新的稱呼“秀全大媽”。

“秀全大媽”不一樣的“老漂方式”——凝心聚力守護社區平安

由來

“秀全大媽"最開始是兩位不甘寂寞的大姐自行組織的廣場舞團,漸漸發展成了50多名隊員的社區志願者團隊,通過社區主任李鳳招的協調整合,至今“秀全大媽”成員多達800餘人。他們積極參與社區各項工作,包括義務宣傳、義務巡邏、衛生大掃除。“秀全大媽”裡面還分有若干的興趣小組如社區廣場舞、合唱團、太極隊等大大地豐富了她們的社區生活。

“秀全大媽”不一樣的“老漂方式”——凝心聚力守護社區平安

融入

萬雲大姐是2014年來到廣州,初到廣州時也經歷了“老漂族”的迷茫、無助、孤獨。

有一天她走在路上被悉心觀察的太極隊的陳老師發現了。陳老師說:“天天看著你買菜走來走去的,就沒別的事情做麼?”這一問就問到萬大姐的心坎上。

萬大姐說:“真沒別的事情幹,在家閒的慌。”聽到這話的陳老師也不給萬大姐拒絕的機會,立馬和萬大姐約好隔天早上一起去打太極。次日早上陳老師就在萬大姐家樓下等著,幫萬大姐前後張羅練太極的事。

萬大姐回憶道:“以前膝蓋做過手術不能蹲,陳老師聽到後說不能蹲就站著練,先過來參與。聽得我心都是暖暖的。”

“秀全大媽”不一樣的“老漂方式”——凝心聚力守護社區平安

付出

起初找到夥伴,家人開心;

社區忙前忙後,家人煩心;

堅持自身想法,家人關心。

起初“秀全大媽”們在社區附近義務巡防,很多人不理解,總覺得大媽們管的太寬了,社區一定給了不少工資。但大媽們心裡都清楚:這個小區都是自家社區,做的所有的事情不僅為了社區也為了個人。

“秀全大媽”不一樣的“老漂方式”——凝心聚力守護社區平安

在非議與不解中一路走來,“秀全大媽”們在自家社區裡逐漸成了名人:有問題都會尋找大媽們協助。

前些日子在社區的籃球場上發現一個醉漢,路過的居民馬上找到正在附近散步的宗雅琴大姐。

熟悉社區的宗姐一看醉漢趴在地上,也看不到臉。翻過來一看似乎是跳廣場舞阿蓉的愛人。於是趕緊聯繫阿蓉詢問她的丈夫是否在家,不在家的趕緊過來球場這邊看看。幾分鐘後醉漢的家屬就來了,大媽們借了保安的小拖板車把醉漢安全地送回家中。

“秀全大媽”不一樣的“老漂方式”——凝心聚力守護社區平安

事後阿蓉很感動,如果不是秀全大媽的幫助,人放在水泥地上萬一凍壞或東西被偷可怎麼辦呀。

幫助別人的宗姐其實討厭酒味,更怕醉酒的人。但別人找到了她,找到了“秀全大媽”,需要她的幫助,宗姐自然地挺身而出扛起責任。所以現在“秀全大媽”們都說:“我們什麼都管。”


“秀全大媽”不一樣的“老漂方式”——凝心聚力守護社區平安

“秀全大媽”們都來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是花都汽車產業及相關企業的員工家屬。儘管大家都來自全國不同地方,但用她們自己的話來說:“在秀全街這裡,沒有鄰居,只有親人。”。通過秀全街黨工委、婦聯、秀全社區等部門的支持,“秀全大媽”們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素質與技能,更好地服務社區,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社區建設的活動中。


“秀全大媽”不一樣的“老漂方式”——凝心聚力守護社區平安


更多詳情資訊請關注:廣州街坊群防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