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巖,是一座侗寨的山的名稱

它坐落在貴州省劍河縣磻溪鎮三百多戶侗寨化敖的東方。巍巍的情寄巖山上,有兩座高高的巨石,是兩座並列的青年男女仙人化石。男青年後生叫祥依,酷似身著侗裝,頭包帕子,女青年姑娘叫蟬月,形似身著侗族女式漂亮的服裝,胸前佩戴項鍊,兩位青年化石,頂天立地,故事由此承傳。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化敖侗寨,聰明、美麗,心靈手巧的蟬月姑娘與勤勞勇敢的後生祥依,自由情戀,相親相愛,以歌結伴,定下終身。但他們自由情戀的終身結合,違反了封建的古規。按照侗族的封建古規,母親生的女兒,長大後,必須嫁給舅舅家的兒子成親,叫“還娘頭”。而封建古規的維護者包三,以“還娘頭”為由,強迫外甥女蟬月與其子拉賴成親。蟬月、祥依為反抗這一封建古規,雙雙離家出走,到高坡互唱情歌,悲傷的歌聲感天動地,侗族歌仙下凡點化,把蟬月、祥依的原身化成石頭,把愛和情留給人間……

美麗的侗家化敖,十七八歲的青年男女,有行歌坐月的習俗,也叫涼月,互唱情歌,以歌動人,以歌感人,相親相愛,情定終身。每當夜幕降臨,一輪皓月升空的時候,青年後生祥依、拉賴等人,在姑娘蟬月的屋前,吹著口哨,請姑娘們下到樓腳或屋邊坐著行歌坐月。青年男女相對而坐,互對情歌,感情由淺入深,青年男女互相認識。情歌動人,蟬月和祥依從此有了初步認識。

在化敖侗寨的情歌場上(也叫馬郎坡),蟬月與祥依等男女青年按約會來到這裡遊玩。他們互對情歌,男青年向女青年討要定情物——手圈或腰帶等。女方提出折葉選伴,因為樹葉生下一葉對一葉,如果男青年撿的樹葉和女青年撿的樹葉相同,就結成一對夥伴,這是天意。男青年同意女青年提出結伴的好辦法。經過男女青年撿葉對比的結果,男後生祥依的葉子與姑娘蟬月的葉子相對,祥依與蟬月結伴為一對。蟬月舅舅包三的兒子拉賴對摺葉選伴很不高興,要跟祥依調換葉子,祥依不同意,眾青年男女也不同意換,說這是天命。拉賴很生氣地說,蟬月表妹生下來就是我的人,撿葉選伴不算數,氣呼呼離開大夥走去。

拉賴回到家,把在坡上折葉選伴,未能與表妹蟬月選為一對的情形告訴父親色三,包三生氣說,誰叫你去撿葉子,蟬月本來就是你的。包三立即派人把房族甫川(紅娘)叫到家,並對甫川說,你馬上幫我去我妹家,給我崽拉賴當媒說親。甫川感到有點為難,轉念一想說,包三,你放心,憑你的威風,你的家業,人人皆知,人間攀都攀不上呢,甥女還娘頭,是古規,這是你妹的福氣,這事就包在我身上。甫川挑著肉、鴨、酒等來到蟬月家說親。蟬月的母親堯內接待甫川。甫川說,你三哥要我定你家蟬月給他兒子拉賴為妻呢!蟬月知道後,對母親說你不接他的東西,我不喜歡錶哥,我不嫁給表哥。甫川說,蟬月啊,你要聽話,我們都是為你好,你三舅家有勢力,有錢財,你到他家吃不愁穿不愁,日不曬,雨不淋,這樣的家庭讓你去哪裡找喲。這是侗家古規,你三舅說了,你願意不願意都是他家的人了。蟬月爭鋒相對地說,什麼古規什麼習俗,難道古人就不懂得珍愛自己的女兒的幸福生活嗎?我與表哥情不投意不合,勉強生活在一起是不會幸福的。婚姻是一個人的終身大事,我的終身大事由我自己做主。蟬月父親說,蟬月啊,這怎能由得你呢,你的婚姻大事,我們當爹媽的都不能做主,都得由你舅說了算,你就不必多說了。

蟬月對舅舅家來人說親,非常反對,堅決不同意,憤然走出家門。蟬月、祥依互相約會到坡上去玩,蟬月把說親的事用歌聲的形式,以悲傷的心情一一唱給祥依聽。祥依以歌表達對蟬月的同情,兩人暗暗定下終身。蟬月與祥依在回家的路上,正遇上拉賴帶人去找蟬月的一夥人。拉賴的這夥人,把祥依打昏在地,把蟬月拉到拉賴家,關進廂房裡。拉賴強拉蟬月進家為妻,感到非常高興,唱著歌,無人給蟬月送飯、伺候。拉賴的父親包三也感到興高采烈。蟬月像小鳥一樣被關進籠子裡,非常苦悶,想方設法逃出牢籠。祥依回到家非常苦惱,喜歡的東西得不到。祥依的父母親走得早,留下他和一個小妹妹,家境貧寒。一天,小妹從蟬月家打聽消息回家,在她哥哥祥依耳邊悄悄告訴他。一天晚上,小妹帶她哥哥祥依來到蟬月被困廂房樓下。祥依用樓梯架到蟬月房間的窗口,蟬月打開窗子,從樓梯上慢慢走到地上。蟬月和祥依私奔。

拉賴送飯到蟬月的房間,發現蟬月開窗逃跑。拉賴立即告訴父親,父親包三大叫,趕快叫房族來追。許多房族點燃火把連忙追趕捉拿,但蟬月、祥依在岔路口上把小妹送的花帶故意放在另一條路上,而他們卻走另一條路,所以,不被捉拿。

蟬月、祥依帶著盤纏,揹著草鞋,同去庵堂拜仙求佛,山盟海誓心不變。他們想背井離鄉,逃到遙遠的地方去安家立業。但他們捨不得家鄉和親人,又不敢回寨子,不敢見親人,一直在“情寄巖”山頂上唱歌,悲情的歌聲感天動地,感動了神仙,歌仙下凡來把蟬月和祥依點化成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