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天氣逐漸轉涼,屬於2018夏日的炎熱記憶似乎已漸漸模糊。

偶爾翻開相冊裡的照片,屬於這個夏天的故事又會立刻浮現在眼前,這個暑假,有一群小夥伴一起訪學歐洲,小歐也與關注公眾號的夥伴們分享過照片,不過,他們這趟行程都發生了哪些故事,心境又是如何,還要看學生們自己是怎麼說的....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記錄我的歐洲行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我是董建沛,來自機械工程的一名普通學生。喜歡動,打球,跳舞,旅遊……喜歡靜,看書,練字,喝茶……習得專業技能的同時,主動承擔學生工作,積極投身公益活動,廣泛拓展自身各項技能。德語學習便是其一,怎奈道行尚淺。道阻且艱,修行的過程沒有捷徑。

明鏡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風霽月以待人——這便是我為之努力的方向。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或許是旅途的忙忙碌碌,總是覺得文字生硬,於是便拖到了今天,看到公眾號裡過往的點點滴滴,才發現有些東西像酒,愈久彌香。

沒有什麼過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藍天和白雲,站臺和列車,我和我的“爭霸歐洲團”。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當你真正瞭解一個地方,就從踏上那片土地開始。從周遭的人和物裡窺探著一切,金髮碧眼之間,辨不出是什麼國籍。普遍“狹小”的國土、存在於地圖上的邊界,讓人覓不得一點當年波旁王朝、法蘭西共和國、德意志等的蹤跡,即使是往昔硝煙留下的滿目瘡痍,也被德國人、法國人...巧奪天工似的修葺地不露山水。新古典主義下的矮矮城區,雨水沖刷下黒漬渲染下的老城,再或者無垠草場,加上星星點點的民舍。無論行至哪裡,捕捉不到一絲為生活疲於奔命的狼狽,一切靜謐而細緻,安逸而享受。留下的初步感受便止步於此。

1

布拉格之戀

追著太陽跑了十三個小時,第一次涉足這片大陸,首站便是布拉格。晚上九點的捷克,天際邊依然泛著昏黃,兩邊的灌木叢在一片空曠中向後奔跑,第一晚便見到了國內為之少見的星空幕布。

布拉格,這個名字總是那麼夢幻,我就站在布拉格的廣場,在許願池許下了希望。雖然沒有那群白鴿背對著夕陽,但黃金巷的小屋中的琳琅滿目,查理大橋上的古老鵰塑,夫妻教堂裡的流光異彩,伏爾塔瓦河畔邊的老城舊城...讓這座城擁擠而依然浪漫。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易北河畔的佛羅倫薩

我們剛好趕上德國為期幾周的真正夏季,天藍得簡直像在胡鬧,配上大朵白到發光的雲,就像不用閉上眼睛也能走在夢裡。遊學的好處在於不止走馬觀花,除了看見景區賓館,也能看見超市街道、電車課堂,真正在這裡生活。比如出行就要適應一下,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德累斯頓,140年來,擁有德國線路最多、最複雜的軌道系統。每天早上,跟小夥伴們半睡半醒出門,趕時間去上課,坐的就是這種長長的紅色DVB,還有城市之中的薑黃色DB。我覺得就像中國的快軌、地鐵、城市公交,只不過德國的都是在街頭,也不擁擠,便能安安靜靜的看看車窗外的風景或者手中的書。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德累斯頓作為歷史上薩克森王國的首都,大街上,隨處可見完好保留的古典建築,浮雕細刻間,好像一個時代雖然逝去,但還沒走遠。其實和其他比起來,濃得化不開的文化氣氛,城堡宮殿的時代彷彿觸手可及,如同易北河中薩克森王國的倒影,才是這裡最浪漫的地方。過河去拜訪茨溫格宮,抬頭就是鑲金的石青色屋頂。王冠門下,裝飾繁複的石牆已經舊到泛黑。宮殿被用得相當務實,內部房間也不閒著,做了很有分量的博物館,珍寶博物館的鎏漓堂皇,一個一個時代的輝煌如浮光掠影,藏在這杯盞器皿之中。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新與舊之間更有的是引領時代的“工業4.0”,著名的VOLKSWAGEN玻璃工廠,至今為精密的機械製造所震撼,為手工和智能的巧妙結合讚歎不已。工廠竟也能裝飾的感覺不到一點喧囂,骯髒。水下休息室、停列的最後一輛輝騰、高爾夫系列轎車、精心打造的跑車、巧妙設計的流水線,玻璃停車場···這裡的一切都氤氳著工業4.0的氣息,充斥著科技與人文關懷的魅力。站在工廠外的小橋,雨後的德累斯頓更加溫和!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這城小,穿梭在老城舊城便也容易。走在新城高樓林立的寧靜街道,走過老城立著馬丁路德雕像的聖母教堂,下一眼就被晚霞下的易北河深深驚豔。橙粉色調的夕陽被金色雲朵一片片抹開,墨綠樹林掩住城堡簇擁的尖頂,近乎剪影。城堡腳下的草坪、船隻和河水安靜鋪陳,好像是格林童話裡成真的一頁華麗插圖。德累斯頓作為僅次於柏林的東德第二大城市,坐擁歐洲最高的綠化率,這座歷史上薩克森王朝的首都,更遺留了眾多巴洛克、文藝復興和古典主義建築的巔峰傑作,被稱為“易北河畔的佛羅倫薩”並非過譽。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我是愛上這城,也喜歡上這城的人。我們在TUDIAS短期語言學習,我的同桌是一個法國青年。和他交談中得知他第一次上實體德語課,我用蹩腳的英語和他交流,儘量的幫助他學習德語。幾天下來和愛開玩笑(是不是法國人專有特性?)的法國青年嘮的開心,他攻讀法律,來德國短期語言學習。我教他學中國漢字,他“培訓”我英語對話,相得益彰。課堂上得知“安東尼”(我送給他的中文名字,諧音法國名字)還會意大利語,又得知ZRIMMERMANN(拼寫不一定對),我們親愛的德語老師會六國語言!!!這時又想起來BENN的妻子會五國語言,還打算學漢語。單單這件事,讓我想起中國的那句古話“天外有天,人外人。”斯言不謬。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請相信,這個世界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因為比你優秀太多的人太多!BENN在德工大將要繼續攻讀博士,BENN的妻子來自莫斯科,在TUDIAS學習語言。初次見面便感受到熱情與親切,他們的英語很好,但和他們交流他們會刻意放慢,也很能懂我們各種蹩腳的英語和德語混合雙打。結束一天的活動,我們在餐館圍坐品味德國特色,像一家人一樣,而本是主,我們是客。接下來當然也是勞煩BENN夫婦陪同我們遊走德累斯頓!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ZRIMMERMANN老師佈置過一次購物任務,在德國一週一次的集市期間。我們一起在教室分享我們用德語交流買來的食品,順便學習鍛鍊語言。避免不了的鬧了好多笑話:上課的時候老師把漢語“沒意思”無數次當成“SCHEISE”(德語髒話)。購物當天“大佬”送給安東尼一個塗鴉的EI,撂了個單詞“SUVNIEER”,一口中國腔,完美的被我們當成了“送給你”...

德國的課時真的SO LONG,兩個半小時!餓的肚子咕咕叫,中途的時候泡了從中國帶來的“湯達人”!安東尼第一次品嚐CHINESE NOODLE:Where can I buy it?

哈哈哈····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TUDIAS有很多“留德華”,便也容易的聯繫了學姐帶我們去吃飯、購物。 下午學長帶著一行人德工大一遊,也是我此行最期望的地方。學校和城市融為一體,隱匿的絲毫不知。著名的德累斯頓圖書館,與國內最大不同或許在於它的城市公用。外部這兩棟這建築選用環保的材料,相比國內大部分高校的氣勢、現代的圖書館,這兩棟方方正正、大小一致的樓簡直成了一灰頭土臉的村姑了。便深入其中、探究設計者的理念,不由得不讚嘆,樸實也就成了特色、成了優勢。人如此,房亦如此啊。外表的浮華贏來一瞬間的驚歎,真正的內涵才能長久打動人、吸引人。假期的德工大和這城一樣寧靜,可學習的人卻忙忙碌碌,學習的人最可愛 !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可惜來不及從學長學姐口中獲悉更多留德生活細節便匆匆拜別。晚上BBQ(燒烤),法國“安東尼”、“BENN夫婦和她的弟弟”、還有好多外國友人聚在一起···德累斯頓的生活也隨著夜幕告一段落。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古人云: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風霽月以待人。及至未來,可能的國外生活。我想漂泊在外求學的莘莘學子都是值得尊重的,異國他鄉,需要多少的堅強才能生存!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幾何?多少的縱慾放肆必積下多少的頑劣,反之亦然。誰終將聲震人間,必將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雷電,必將長久如雲漂泊。

2

想起來在巴黎街頭那杯日出茶太珍珠奶茶了嗎?擲筆良久,直到《體面》再次在耳畔響起,塞納河的風才再次拂動了回憶。

身邊走過的有像我們這般簡單參觀的遊客,可也諸多駐足臨摹的畫家,我站在背後看著維納斯的肖像在畫本上逐漸明晰,在盧浮宮這樣的盛大藝術殿堂,不敢妄語。卻也真正愛上了維納斯的面龐,蒙娜麗莎的微笑...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佇立在埃菲爾鐵塔上,眺望著幾百年的老城區,遊輪的汽笛聲隱約可聽。香榭麗舍的燈紅酒綠,巴黎春天的琳琅滿目。我想法國人的浪漫是不能在短期顯現的透徹,但也能從緩慢節奏中窺其一管。第戎,寥寥數人的街巷,如果不是在自由廣場看到眾多逛街,喝下午茶的法國人。很難不讓人覺得這是法國人給我們擺的一道“空城計”...生活這般,其實對於地道的中國人來說,難免適應不了,於是對此也不置可否。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蘇黎世湖中的天鵝在寶石藍的水中投下的婀娜身姿,讓我們撒了歡似的光著腳丫戲水。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帆檣點點,現代氣息與自然風光和諧的存在莫過於此。作為瑞士聯邦最大的城市以及全歐洲最富有的城市,“歐洲百萬富翁都市”蘇黎世也更像是現代都市的一面旗幟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度——瑞士,百年無戰火。車窗外的皚皚雪山、茵茵草地在雲霧繚繞之中讓人如臨仙境。那木質的小屋在向我們身後掠過,啊!真是美的不近人情。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我像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而聽故事的人在對面。俶爾發現涉及的人物很少。其實不然,陪伴著的都是可愛的人們兒:平易近人,永葆童心的趙老師,慢熱而負責的導遊,一群簡直無所不知的小夥伴,還有旅途中擦肩而過的他們。不敢妄加臆斷他人情感,只願細水長流,不慍不火。這些可愛的人兒之間的故事,一路走來而陪伴的過程難道不是最好的講述嗎?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難得領略歐洲鄉下的風土人情。阿爾卑斯山麓下的歐洲小鎮,別具風騷。白色窗沿邊五顏六色的小花,教堂鐘聲的縈縈繞繞,衣著節日盛裝騎馬執劍的當地人...簡直像童話故事般。霧氣彌散中藏著的天鵝堡,這是歐洲風格下的古色古香,傾城之戀。它是沒有古堡的陰森,那是一片明朗的王土,巴伐利亞的璀璨明珠。我想我是有點偏心的,不太喜歡講邁森的瓷器和景德鎮的瓷器一樣出名。但我們參觀了部分的邁森瓷器製造工藝,也不得不歎為觀止。可能是被瓷器的名聲掩蓋,邁森的這座小鎮,是更讓所有人流連忘返。那種舒心愜意,養老的心都有!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說來也巧,歐洲的雨或者說德國的雨,來的快,去的也快。慕尼黑老市政廳前的木偶在細雨中旋轉,啤酒館沒有暴動,只有充斥的啤酒醇香。如果來到慕尼黑,我想不去看看寶馬,難免遺憾。工業的產物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正如這德國的汽車,瑞士的醫藥,法國的航空...

「記我的歐洲訪學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像翻老照片一樣,回想起,怎麼都不能用最好的語言記錄下來,姑且作罷。最後戴高樂機場飛起的一架飛機,目的地是——中國北京。後來,總是不自覺的和祖國對比,資本主義長期發展下的歐洲,富裕的生活,健全的福利讓它逐漸的失去生機,人們有條不紊的享受著經濟發達所帶來的種種。頭腦裡架起一座橋,在同與不同間兜兜轉轉的過程,就是樂趣所在。

只此一筆,難敘多情。因人而異的回憶,冰山一隅。

不知多久,飛機上響起熱烈的掌聲,凌晨的北京,我們圍在一起,美其名曰“散夥飯”。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