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諸葛亮這麼受人追捧,不但是因為他的才能,還因為他的赤誠忠心和為蜀赴湯蹈火的決心!南北朝時期也有一個人和諸葛亮這樣,擁有著卓越的才能且一心為皇帝為國家,臨死前還不忘囑託皇帝。可惜皇帝不聽他的這些話語,最後非常的悲慘!

南北朝時候,苻生作為前秦的皇帝非常的噬血,喜歡殺人,全國人民都非常的害怕!苻堅看在心裡,他非常擔心百姓會受苦,於是他請教尚書問怎麼辦?尚書勸他莫慌,並極力推薦一個人,他就是王猛!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王猛是誰?他只是一個賣竹簍的人,雖然家境不好,但是他很熱愛讀書,心中有書很有才!他有幸遇到了一個老師,對他指點幾番,他的境界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他會出名,是因為有一次東晉的桓溫偶然聽他談論天下大事,發現分析的非常透徹,而他本人邊說還邊在捉蝨子。這讓桓溫非常的驚訝,他想這一定是個人才,於是想要把自己的金銀珠寶都送給王猛,希望他能和自己回晉朝做官!

王猛很想去,但是他知道當時晉朝規定的是隻有出生名門望族,才可能做上高官!他在分析天下大事的時候,也在觀察誰更加適合自己,這個尚書一推薦苻堅,王猛沒有拒絕,反倒是很爽快的答應!果然如他所料,他們兩個人一見面就非常的契合!

當時前燕的國王姓慕容,慕容垂是最受寵愛的皇子。他本來應該能坐上皇位,但是卻因為他不是長子,而沒有辦法當上皇帝,又因為備受恩寵被其他兄弟排擠,最後他受不了,只好離開前燕,便去前秦!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他去了前秦之後,收到苻堅的熱情款待!因為慕容垂走了,前燕一個能帶兵的人都沒有,剛好東晉又一次北伐,前秦和前燕商量一起對抗,於是王猛成為了指揮,而慕容垂是下面的大將!這大戰讓王猛看出了慕容垂是皇族,的確很厲害,但是他投奔前秦居心叵測,作為貴族的他怎麼可能就這樣輕易的放棄本屬於自己的權力,必須儘早剷除他,他很有可能有二心!

王猛設計一次計謀,想要剷除慕容垂!慕容垂感受到了王猛的敵意,於是把自己的佩劍送給他,希望二人可以虔誠合作!王猛就利用這配劍使了個計謀,雖然結果成功了,但是敗在他自己主子苻堅手上!苻堅自始自終都相信慕容垂是真心歸附於自己,所以即使王猛一直提醒他,他也不為所動。

到了王猛快死的時候,他還在提醒著苻堅,可是苻堅就是不相信!結果我們也知道了,王猛死後,前秦就開始衰敗了。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沒有王猛,就沒有人可以壓制的住慕容垂!他開始囂張了起來,甚至拖累苻堅,給他出錯誤的計謀。苻堅失敗了,因為使計謀給慕容垂這一事情,很多人還說王猛斤斤計較,大家吵個不停呢!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公元280年,西晉結束漢末以來近一百年的戰亂分裂,統一了全國。天下太平的日子僅僅過了11年,華夏大地上就先後發生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五胡亂華導致華北地區人口在八年內消失90%,“十室九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的大分裂時期。

五胡亂華前期,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後趙,幾經爭奪,滅前趙,迫前涼稱藩,在大分裂時期第一次使北方統一。石勒的侄子石虎繼位後,後趙的實力達到了頂峰。但石虎是個暴君,窮兵黔武,國內政局暗流湧動。石虎死後,後趙各派勢力爭鬥,華北大亂。東北地區的前燕政權趁機進軍中原。

在石虎進攻關中時,氐族酋長苻洪率族歸服。石虎死後,苻洪之子苻健在公元351年入據關中,次年稱帝,建都長安。公元353年,苻健病死,其子苻生繼位。苻生是天下少有的暴君,視殺人如兒戲。每次接見大臣,都把各種殺人工具放在面前,看誰不順眼,隨即殺掉。大臣中有人勸諫,苻生認為是對自己的誹謗而將其殺掉;朝臣中有人奉承,苻生認為是拍馬屁也將其殺掉。朝中人人自危,“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同時,苻生還猜忌自己堂兄弟苻堅,準備把苻堅殺掉。

公元357年,苻堅發動政變,誅殺苻生,即位“大秦天王”。苻堅在論功行賞時,任命王猛為中書侍郎,五胡時期配合最默契,最有作為的一對君臣搭檔登上了歷史舞臺,並在以後的18年裡,迸發出炫目的光輝。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北海劇縣(山東壽光東南)人。苻堅(338—385年),字永固,一名文玉,是十六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苻堅即位的第二年,前秦大旱,苻堅“開山澤之利,公私共之,息兵養民,旱不為災”。由於苻堅把發展農業作為基本的國策,前秦的經濟恢復很快,幾年後便出現了安定清平、家給人足的新氣象。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苻堅注意選拔人才,地方官員上舉的人才,若真的是人才就得賞賜,否則就被降罪,所以“請託不行”;“宗室外戚,無才能者皆棄不用”,當時“內外之官,率皆稱職”。

鑑於華北大亂之後急需休養的實際,苻堅除了在即位第一年討伐幷州的實力派,以後的七、八年之內都沒有大的軍事行動。時前秦的統治下的人民得到了休養生息。

苻堅把王猛看作左膀右臂,對其極為信任,“歲中五遷”。朝廷中如果有人打王猛的小報告,“堅輒罪之”,並將與王猛公然作對的開國元勳樊世斬首,“於是群臣見猛皆屏息”。正是有了苻堅的無條件信任,王猛才有了大展拳腳的空間。

王猛執政首先著力整頓吏治,嚴明賞罰。當時皇太后之弟強德仗勢犯法,王猛對其快抓、快審、快斬,“奏未及報,已陳屍於市”。緊接著,王猛又與御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彈指之間即將橫行不法的權貴二十多人剷除乾淨。苻堅感嘆道:“吾始知天下之有法也!”

王猛幫助苻堅創立了薦舉賞罰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標準,沉重地打擊了早已成為士族壟斷政權工具的九品中正制,也否定了胡族軍閥統治者迷信武力、蔑棄文化知識的落後觀念;有效地提高了秦國各級官僚的智能素質。

王猛治國的第二項重要措施是興辦教育。在他的贊導下,前秦恢復了各級學校。滅燕後,苻堅親率太子、王侯公卿大夫士之長子祭祀孔子,宣揚儒教。這樣,先進的漢族傳統文化在北方很快得到復甦和振興,而官僚後備隊伍的培養工作也走上了正規化。

王猛注意調整民族關係,促進民族融合。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國家,國內存在著氐漢矛盾和各少數民族的矛盾。前秦廢除了胡漢分治之法,確立了“黎元應撫,夷狄應和”的基本國策。邊將賈雍所部攻掠匈奴,立被罷官。各族中有才幹者皆被委以要職,鮮卑慕容垂、羌族姚萇都在前秦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猛堅持以農為本,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努力發展生產。通過召還流民、徙民入關等途徑增加勞動力,並注意節約開支、降低官僚俸祿、減免部分租稅,以減輕人民負擔。政府還經常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努力種田的農民。前秦立國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

公元367年,王猛率軍援助前涼叛將李儼,大破前涼軍。369年,王猛率軍攻佔前燕洛陽。370年四月,王猛率楊安等10將共步騎6萬人,再攻前燕。當年十月,王猛在潞川(濁漳河)大破燕軍數十萬,將前燕主力殲滅殆盡。然後乘勝進軍,攻克燕都鄴城,一舉滅前燕。前燕是當時北方最大的割據政權,前秦滅掉前燕後,統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

王猛是軍事家,又是政治家。他輔佐苻堅後,前秦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發展,國力蒸蒸日上。在此基礎上,他親率大軍四處征討,敗前涼,滅前燕,為前秦統一北方立下了大功。中國北方亦在不久之後實現了大分裂時期的第二次統一。

王猛於375年病死於丞相、中書監、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任上。王猛對於前秦的作用好比一輛車的方向盤加剎車。王猛死後,前秦在錯誤的方向越滑越遠,並始終沒有修正。

苻堅對王猛之死極位哀痛,他說:“天下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奪吾景略之速也?”後趙開國皇帝石勒在謀士張賓死時也曾發出“何奪吾右候之速也?”的感嘆,再到後世實現大分裂時期北方第三次統一的北魏拓跋燾和“白馬”崔浩,發現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並不是只靠“弓馬之利”。

王猛和苻堅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配合最默契的一對君臣搭檔,兩人相輔相成,合力將一個矛盾重重的前秦打造成當時實力最強的國家,並有機會統一南北。苻堅給了王猛施展才華的舞臺,並對其極為信任。王猛的治國領兵特點也正好彌補了苻堅好大喜功、急功冒利的缺陷。“猛為相,堅端拱於上,百官總己於下,軍國內外之事,無不由之。猛剛明清肅,善惡著白,放黜屍素,顯拔幽滯,勸課農桑,練習軍旅,官必當才,刑必當罪。由是國富兵強,戰無不克,秦國大治。”後世崔浩對二人有一個貼切的比喻:“若王猛之治國,苻堅之管仲也”。

王猛死後,前秦好比一個人突然斷了一條腿,各種負作用慢慢顯現出來。

首先是苻堅個人生活上的懈怠,開始追求享受。“大修舟艦兵器,飾以金銀,頗極精巧”;把後趙都城的銅駝、銅馬、飛廉、翁仲搬到長安。“驕矜已甚”。

其次是法制敗壞。“自王猛之死,秦之法制,日以頹靡”。且不說一般的犯法,就連苻堅的兩個兒子和一個侄子先後起兵謀反,都未受到應有懲罰,甚至仍被任命為一方軍事統帥,手握重兵。

第三是屢興戰火。自王猛之死到淝水之戰前,前秦吞涼、滅代、拔襄陽、攻彭城、徵西域,七年間,共用兵百萬之眾。淝水之戰更是動員了空前的87萬軍隊。北方地區經過“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前期的戰亂,人口大量減少。前秦的歷次軍事行動都加重了北方人民的負擔。淝水之戰更是“十丁抽一”,加上後勤保障用的人數,幾乎徵用了北方一半的男性勞動力。

前秦政治日益腐敗,人民負擔極為沉重。苻堅本人好大喜功,又驕傲輕敵。淝水之敗後,前秦無可避免的瓦解。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王猛身為漢人,效力氐族的前秦政權,卻在歷朝歷代都沒有被當做漢奸批判,反而被讚揚為五胡時代首屈一指的人傑。

這是因為記述當時歷史的《晉書》,是由唐朝政府官修,宰相房玄齡主編,天子李世民做贊,因此其歷史觀念,已經是南北朝後隋唐時期,胡漢民族大融合後的產物。昔日進入中原而亂華的氐、羌、鮮卑等五胡部族,在唐朝已經完全融入了漢人大家庭。

唐朝李姓皇室本身也融合了北方胡族的血統,幾位皇后如李世民的祖母獨孤氏、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都是鮮卑人或其後裔。而且其先祖一樣有效命胡族政權如北魏、北周的歷史。

因此,以唐朝人的歷史觀念,對於效力胡族政權的著名人物,如王猛、張賓、崔浩等人,非但不加深刻批判,反而會相當程度上肯定其功業,讚歎其能力。

而宋朝以後,儒家倡導的封建君臣觀念,在品評人物時佔了主流,判別忠奸不再看其效力於那個民族,更多是看他是否忠於主君,不仕二主。

因此,如范文程自始自終效力大清,是所謂“純臣”,清朝皇帝表彰他“元輔高風”;洪承疇曾仕明清二主,便成為是清朝皇帝看不起的“貳臣”;而吳三桂先投降滿清,最後卻反叛,便是最最該死的叛逆。

於是,同樣是幫助胡族入侵華夏、屠殺漢人百姓,本來同樣遺臭萬年的三人,便因君主臣奴的傳統觀念,而在史書蓋棺論定時分了三等。

王猛出生時,晉朝已經衣冠南渡,如果按封建君臣觀念,他已經並非晉人,此後又至始至終只效力於苻堅一個主公,前秦一個國家,自然成為應該受表彰、而非被批判的忠臣。

前秦丞相:王猛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然而,這絕不是說,王猛當真就沒有明顯的漢奸行為。事實上,王猛大權在握時,已經數次領軍進攻漢人政權東晉和前涼,掠奪人口,攻城略地。

366年十月,南鄉之戰,王猛和楊安率軍兩萬,攻打東晉南鄉,晉荊州刺史桓豁出兵援救,王猛退兵途中,掠走漢陽萬餘戶漢人而還。

367年四月,枹罕東之戰,王猛進攻前涼,初戰敗於涼將楊遹,次戰大破涼軍,俘斬一萬七千餘人,繼而擒涼將李儼、陰據,並甲士五千,奪佔袍罕。

而當東晉北伐慕容氏燕國時,王猛也積極出謀劃策,派出援軍,助燕抗晉。到王猛死前,東晉的梁州和益州(漢中和四川)都被前秦奪取,原本附屬東晉的前涼也僅剩下一隅之地,向前秦臣服。在針對東晉和前涼的這一系列軍事行動時,王猛可曾有過半點所謂“民族感情”?

涼州本為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漢人百姓賴以避亂的一方淨土,匈奴前趙政權和羯人後趙政權,多次進犯涼州,都被當地軍民奮力擊退;正是王猛這個漢人,悍然帶領胡族大軍入侵,奪取涼州五郡,令其元氣大傷,最終毀滅了這個世外桃源,更讓諸胡部族雜居其間;

此後前秦帝國土崩瓦解時,涼州諸胡部族便趁勢起兵,血腥混戰數十載,形同人間地獄,這難道不是王猛不可推卸的歷史罪責麼?

王猛出生時,東晉固然已經南遷,然而當時統治中原的羯人後趙政權,皇帝石虎到其親信大臣,仍然習慣性將北方漢人稱為“晉人”而不是“趙人”。因此以當時觀念而論,天下所有漢人同樣還是晉朝的子民。

不妨看看出生、成長淪陷區的辛棄疾,可沒因為南宋丟棄中原,就心安理得去當金國人,而是錦帆渡江,終歸漢家正統。

南宋樞密都承旨:辛棄疾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後世更有張弘範,出生時南宋已經南遷了百年,可是他效力於蒙古而揮軍滅宋,照樣是遺臭萬年的漢奸。

——中華統緒不絕如縷,從無在宋明時為人唾棄的漢奸罪行,在兩晉時就不算的道理。

東晉雖然門閥當道,世家掌權,歷史上不也有陶侃、劉牢之、劉裕等寒門英傑,一樣能夠出人頭地麼?

此時執掌朝廷大權的桓溫,一向愛才若渴,鄙薄高門廢物,不以門第取人。他肯折節下士,和此時一屆布衣的王猛面談良久,正是愛惜其才能。

東晉大司馬:桓溫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王猛如果對東晉的政治現狀不滿,那麼就順理成章去輔佐有不臣之心的桓溫,推翻之更建新朝,也是很好的青雲之路。

明明有這樣投奔漢人王朝,並得到重用的機會,卻非要棄而不顧,難道真是王猛內心深處效忠司馬氏皇族,鄙薄桓溫的“不臣之心”麼?相信誰也知道,這是個一點也不好笑的笑話。

誅心而論,無非就是在本身能力很強的桓大司馬手下,王猛絕不可能得到苻堅給予的那種滔天權柄,只能作為部屬輔佐,而這是權力慾燻心的其人所不可接受的。

氐族前秦政權從興起一直到覆滅,苻堅從沒有真正拋棄氐秦權貴與諸胡部落酋長,和真正華夏王朝那樣,毫無芥蒂地全面重用漢人官員。王猛的權勢雖大,卻僅僅只代表他個人被苻堅所信重。

前秦天王:苻堅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那麼,又如何相信這麼個漢人參與政權程度,甚至遠不如後期滿清的政權,竟能實現所謂“民族平等”的盛世呢?

王猛投身這樣的政權,為其發展擴張殫精竭慮、披掛出征,當然只成就一己之功名,而根本沒有考慮過漢民族的未來整體前途,諸如“幸逢明主,平定天下亂世”云云,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貼金罷了。

很多人都聽說過王猛臨死前,竭力勸說苻堅,不可攻打東晉的故事,因此以為他當真是心懷漢統。事實上,他遺言的立場和出發點,完全就是為了為苻堅好,絕不是什麼心存華夏。

作為一手打造了前秦帝國龐大國家機器的總工程師,他清晰地知道,一旦自己不在,以苻堅的能力根本不能讓其持久運轉,只因該國根基不牢,擴張太速,內部潛藏多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完全就是建立在泥沙之上。

果然苻堅不聽其言,吃完了幾年老本,一場“投鞭斷流”的南征,成了成語笑話製造機,淝水一敗即帝國土崩瓦解,身死國滅,更為天下笑。

其實王猛最應該感激的,正是謝安、謝玄、朱序們,是他們力挽天傾,拯救華夏社稷,沒有提前九百年就上演神州陸沉,積極效力胡族,為其鷹犬的王猛,才沒有因此落得個元之劉秉忠、清之范文程一樣的身後名。

東晉尚書令:謝安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華夏夷狄之爭,是中華自古即有,從嶽武穆,從文天祥到朱元璋,並非西方近代泊來。因此,對王猛,也包括同時代張賓、崔浩等同一類人的批判,並非是非理性苛責古人。

李白:【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正因為在漢人復興的隋唐時期,官修《晉史》對張賓、王猛此類人沒有加以徹底清算,令之遺臭萬年,後人唾棄羞與為名;這種輕民族氣節而重個人功業的歷史觀,很快就被安史之亂時殘酷的現實打臉:

積極為安祿山出謀劃策的叛軍謀主嚴莊,靈寶大戰全殲二十萬唐軍的叛將崔乾佑,雍丘之戰圍攻張巡的叛將令狐潮,不都是一群毫無氣節、投效胡酋的漢人麼?

唐修《晉史》中這一觀點延續下來,更讓後世無行士人,只需不曾食漢家天子之祿,規避了君臣名分,給胡族政權賣命便毫無道德壓力。

於是才有了韓德讓、劉秉忠、范文程等才高德薄之人,紛紛以張賓王猛們為榜樣,自詡無雙國士,以個人功業為重,以民族大義為輕,積極投身到胡族政權,替他們殫精竭慮謀劃,與華夏王朝為敵;未來蒙元、滿清入侵,神州兩次陸沉,上億生靈性命淪喪,發端之一正源於此,於華夏民族可謂遺禍千秋。

苻堅以劉備自詡,稱王猛為其孔明,並封之為【武侯】,然而,如果諸葛孔明效力的是胡族君主,那麼相同的能力和業績,後世名聲和歷史地位得打多少折扣?只怕百不存一吧。

“華夷之別”從來都埋藏在從古到今無數人心中,並不是嘴上說不在乎,就當真不存在的。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東晉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濰坊壽光東南)人,後移家魏郡。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呂婆樓:“其人謀略不世出。”

苻堅:“王景略固是夷吾、子產之儔也。”

苻融:“王景略一時奇士。”

崔浩:“若王猛之治國,苻堅之管仲也;慕容玄恭之輔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劉裕之平逆亂,司馬德宗之曹操也。”

崔鴻:“鄧羌請郡將以撓法,徇私也;勒兵欲攻王猛,無上也;臨戰豫求司隸,邀君也;有此三者,罪孰大焉!猛能容其所短,收其所長,若馴猛虎,馭悍馬,以成大功。《詩》曰:‘採葑採菲,無以下體。’猛之謂矣!”

房玄齡:“猛瑰姿俊偉,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細事不幹其慮。”

朱敬則:“如蕭何之鎮靜關中,寇恂之安輯河內,葛亮相蜀,張昭輔吳,茂宏之經理琅琊,景略之弼諧永固,劉穆之眾務必舉,揚遵彥百度惟貞,蘇綽共濟艱難,高熲同經草昧,雖功有大小,運或長短,鹹推股肱之林。悉為忠烈之士。若乃威以靜國,謀以動鄰。提鼓出師,三軍賈勇;置兵境上,千里無塵。內外兼材,惟孔明、景略也。”

司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吳國得伍員而克強楚國,漢得陳平而誅項籍,魏得許攸而破袁紹;彼敵國之材臣,來為己用,進取之良資也。王猛知慕容垂之心久而難信,獨為不念燕尚未滅,垂以材高功盛,無罪見疑,窮困歸秦,未有異心,遽以猜忌殺人,是助燕為無道而塞來者之門也,如何其可哉!故秦王堅禮之以收燕望,親之以盡燕情,寵之以傾燕眾,信之以結燕心,未為過矣。猛何汲汲於殺垂,乃為市井鬻賣之行,有如嫉其寵而讒之者,豈雅德君子所宜為哉!”

陳普:“魚水歡濃更月氐,便呵氐族使耕炊。浮雲蔽日何難見,獨有操琴趙整知。一奮沖天跨六州,生前天已怒旄頭。開何有意容王猛,肯使魚羊食不留。”

陳元靚:“子產夷吾,德均材並。鄴部異方,民安寇靜。妙振兵鈴,允釐庶政。秦得賢臣,發揮符命。”

張大齡:“景略之才,不下管葛,而堅舉國聽之,間者必死,雖名君臣,實肝膽肺腑,故景略得以盡其材。而堅亦勤政愛民,仁恕恭儉。景略死而堅漸驕,伐晉之舉,急於混一,說者鹹謂鮮卑西羌未之早除。不知景略若在,萇等几上之肉,何能為哉!故景略之存亡則苻氏之興衰也。”

康熙帝:“王猛之事秦,竭忠盡智,至於臨歿之時,猶惓惓以善作善,成望秦王追從前聖,宜其主眷優隆,為人臣之所當勉也。”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韓信、馮異、王猛、賀若弼、李靖、郭子儀、曹彬、徐達籌,大將也。”

周恩來:“捫蝨傾談驚四座,持螯下酒話當年。”

范文瀾:“苻堅在皇帝群中是個優秀的皇帝。他最親信的輔佐王猛,在將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將相。”

柏楊:“王猛是中國成功的偉大政治家之一,在他之前有諸葛亮,在他之後有王安石,諸葛亮欠缺軍事上的成就,王安石欠缺堅強的支持力量,所以王猛得以獨展長才,把一團亂糟糟的流氓地痞、土豪惡霸,硬是凝結成金鋼;不但國泰,而且民安。距今雖已一千餘年,但仍使我們對於那個輝煌的時代,怦然心動。可惜王猛早逝,假使上蒼延長他十年二十年壽命,他帶給社會的政治軌道,會更鞏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