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走遍北京,對於百無聊賴的我似乎不是奢望,好處自不必說健身、遊學、修心。

連日來天氣出奇地好,已經是第五天了,真給面兒。今天去那裡?掰著手指想還沒有去過的地方,“雍和宮”就這兒了。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雍和宮的北面是一條河

吐吐槽,北京五環內遊玩,千萬別想著開車,大早上,馬路上就是移動的停車場,停車難、停車貴更不必說。北京的地鐵網絡發達,雖然擠了點,但是方便,雍和宮就在2環環線上。

下了地鐵就是雍和宮大街,向南走,西邊的馬路邊立著一個牌坊“成賢街”,也就是國子監街,原來這條東西向的街,東頭就是雍和宮,前一天走了半截,這沒有計劃地遊走,沒有全局觀念,丟東落西。

再走不到50米,就是雍和宮的售票處,這裡就是牌坊院,三座精緻鮮豔的牌坊立在寺院入口外面,這裡也是停車場。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牌坊院】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入口

買了票(25元,不接受年票)入內,是一條寬敞的大路,兩邊是粗壯的銀杏樹,樹葉已經脫落得差不多了,有點秋涼,賴得照相。門左側一顆高大的柿子樹上,零星地掛著橙黃色的大柿子,幾隻花喜鵲在樹上嬉戲,時不時用嘴啄著柿子,飲著果汁,仰頭望了許久。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門口的牌樓北面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銀杏樹一角(只識樹葉不見大樹)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可愛的小鳥

回來看照片不免發笑,手機只見樹葉不見大樹,只見樹木不見樹林。還是眼睛這個照相機工作勤奮,把所以看到的無一遺漏,全部攝錄並儲存在腦子裡了。

走過銀杏大道,遠遠地望著昭泰門,紅色的大門和院牆,還有彌散的青煙,這裡香火很旺,高音喇叭裡一遍一遍地提醒遊客不要外帶劣質香,以免汙染環境,可以憑票免費領香。

以下的遊記就由照片代勞了。佛教聖地,拍照不敬,所以照片不多。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第一道門內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碑亭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鐘樓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天王殿外的銅獅惟妙惟肖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院內香火氣息

走馬觀花遊走“雍和宮”——禮佛聖地

自己不是佛門弟子,所以並沒有上香請願,遊覽也只是走馬觀花,見識一下。倒是回來後,看了一些介紹,摘要如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雍和宮簡介

雍和宮(The Lama Temple)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該寺院主要由三座精緻的牌坊和五進宏偉的大殿組成,是迄今漢族居住區域最大的佛教寺院。一、歷史沿革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 喇嘛廟,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解放後,政府於1950年、1952年、1979年,進行全面修整,並於1961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對外開放。二、建築佈局雍和宮坐北朝南,全部佔地面積為6.6公頃,據1950年統計,共有房661間,其中佛殿238間。其建築風格非常獨特,融漢、滿、蒙等各民族建築藝術於一體。整座寺廟的建築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由七進院落和五層殿堂組成中軸線,左右還有多種配殿和配樓。中路建築主要包括牌樓院、昭泰門、天王殿、雍和宮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三、寺院建築雍和宮由和天王殿、雍和宮大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五進宏偉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建築佈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

這是一篇不合格的遊記,明年銀杏樹黃時希望有機會再遊,彌補今日的遺憾。

謝謝閱讀。

2018年11月22日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