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一桶漿水裡的信任和感激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甘肅信訪

近日,人民日報記者張璁跟隨甘肅定西市信訪局副局長趙貴成走街串巷,感受基層信訪工作的付出與收穫。

核心閱讀

■ 老百姓“信訪不信法”原因很多,但解決信訪問題還得靠平衡好法、理、情。

■ 只要我們心中裝著老百姓,作風再實一點、工作再細一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其實絕大多數信訪問題都能在基層得到妥善解決。

品读一桶浆水里的信任和感激

雪後定西 王綱攝(人民視覺)

定西市位於甘肅中部,自然條件艱苦、經濟基礎薄弱,這裡的一區六縣仍屬深度貧困地區。

發展任務艱鉅,但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矛盾和衝突。這讓定西前些年成了甘肅的信訪大市,特別是在城鎮建設的徵地拆遷方面。然而,記者日前到定西採訪,卻得到這樣一組數據:2014年以來,全市信訪量大幅下降,到市一級集體上訪量減少近六成,越級上訪高發態勢得到根本扭轉。

“信訪不信法”怎麼辦——

“既要平衡好法、理、情,也要堅守底線”

1月16日下午,記者跟著趙貴成去回訪續大娘一家。說起這個續大娘,趙貴成打開了話匣子:“我對這家人有一個承諾。”

原來,續大娘的丈夫過世早,她獨自一人含辛茹苦拉扯大了兩兒一女。2013年,續大娘家趕上了徵地拆遷,可家裡有幾間房沒辦手續,結果評估時被當成違建,沒給納入補償範圍。

“這幾間房是我們一輩子一分一分攢出來的。”續大娘咽不下這口氣,抱著個鋪蓋捲到信訪局一放,賴著不走了。

趙貴成說,續大娘家裡不容易,這幾間房就是她的“命根子”。但法律、政策擺在那裡,如果隨便開口子,必然會引發其他拆遷戶的攀比。於是,趙貴成許諾續大娘,一定會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協調照顧她的情況。

這期間,續大娘每個禮拜都要來信訪局三四次,趙貴成記不清給開發商打過多少次電話,幫助續大娘協調解決搬遷中遇到的生活困難。2018年,當拆遷接近尾聲時,趙貴成也徹底兌現了他的承諾,通過多方協調,對續大娘給予一定補償。

“那幾年,我最怕自己到死也解決不了問題。”但現在,續大娘可以笑著說,“趙局長說話算數!”

“老百姓‘信訪不信法’原因很多,但解決信訪問題還得靠平衡好法、理、情。”不過,趙貴成一直強調要守住法治底線,“如果突破了底線,就算解決了老問題,還會產生更多新問題。”

趙貴成說,法治信訪就是在基層建立良好信訪秩序的法寶,“不過,這個‘法治’可不光是對群眾說的,也是對幹部說的。”

2018年,定西市要求各級接訪人員一律配備執法記錄儀接訪,對接訪情況全程留痕,為規範信訪工作提供證據支持。“市裡通過視頻系統對辦理不規範的10件重點案件進行了公開曝光,在全市信訪系統引發了強烈反響。”趙貴成說。

品读一桶浆水里的信任和感激

甘肅定西市信訪局副局長趙貴成(左一)到群眾家中瞭解情況。本報記者 張 璁攝

責任單位“踢皮球”怎麼辦——

“從高位推動,到不再用高位推動”

在定西安定區西水灣小區,記者看到已經搬進了不少住戶。可就在兩年前,這裡卻還是爛尾樓。

趙貴成還記得,2017年春節剛過,西水灣小區的60多名購房戶就來到了市委、市政府上訪,反映他們2011年購買了該小區房屋,但開發商因為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爛尾,房屋超期多年仍未完工交付使用。一位老大娘本來打算給兒子購買婚房,可到了孫子都要上幼兒園了,房子還沒著落。

要盤活這數億不良資產談何容易?定西市委、市政府在聽取彙報後,決定成立由定西市信訪局局長牛興國任組長,抽調市住建、公安、信訪和區政府相關人員組成工作專班推動解決問題。通過工作專班的艱難協調推動,最終以開發商抵押商品房、承建企業墊資復工的方式重新啟動項目,後來又先後經過40多次協調會,30多次在建築工地的現場辦公,到了2017年底,老百姓終於住進了他們等了多年的新家。

“要做到‘事要解決’,就必須發揮好職能部門作用。”親歷了整個過程的牛興國說,許多重大疑難信訪事項的解決都不是信訪一個部門能做到的,這裡面除了對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疑難複雜信訪事項的協調處理,還涉及對各單位重點信訪任務的督導。

如今定西已形成了成熟的協調機制,有效督促責任部門能夠積極落實自身的責任,而這是此前多年高位推動打下的基礎。

“首先就是要加強各級政府和部門對信訪工作的重視程度。”趙貴成說,從2013年至2015年,定西大力支持信訪工作、解決群眾合理訴求,要求四大班子的領導每週二、四都要接訪,推動解決疑難重大信訪問題。

趙貴成記得,有一次解決問題時有個開發商怎麼都不來,後來打聽到他是市人大代表,於是找到當時的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一聽,二話沒說就打電話讓這個開發商協助解決,果然人就到了。”

“就是很多這樣來自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經過幾年努力才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信訪工作好局面。”趙貴成說,領導接訪可以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但讓領導解決每一個具體問題是不現實的。“到了今天,各責任單位已經形成了共識,不必再事事都靠主要領導親自出面推動了。”

群眾訴求難解決怎麼辦——

“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解決問題的人”

定西當地家家都愛吃漿水面,可對趙貴成來說,這“一桶漿水”的背後,卻有一個讓他不能忘懷的故事。

2017年3月的一個上午,市信訪局接到了要求協調解決信訪人楊大娘阻攔車站開工建設問題的任務。原來,楊大娘的土地2009年被政府徵用,但其認為徵收補償的土地面積比實際要小,為此信訪多年。後來,當定西北站開工建設需要用這塊地時,楊大娘就在上面搭了個涼棚,日夜蹲守,阻攔工程建設。

“當時,楊大娘的問題已被有關部門答覆並複查複核,信訪程序已經終結,但事還未了。許多人將她視為纏訪戶、鬧訪戶,不待見她。”為此,當趙貴成主動找上門說要解決問題時,楊大娘一開始冷眼旁觀。面對楊大娘的不信任,趙貴成開玩笑地說,如果真能解決她的問題,楊大娘可要請他吃碗漿水面。

從此,趙貴成有事沒事就跑到楊大娘家談心、拉家常。在第三次去的時候,楊大娘拉著趙貴成的手,把這幾年上訪的辛酸一一吐露。瞭解事情原委的趙貴成迅速協調了有關部門對楊大娘的土地進行重新丈量,發現楊大娘的訴求果然有一定合理性。

很快,趙貴成找到鐵路項目部進行協調,與有關領導據理力爭,通過擺事實、講政策,成功在原有補償基礎上為楊大娘又爭取了一些補償。楊大娘聽到消息非常高興。多年的矛盾就此化解,鐵路項目也順利開工建設。

沒多久,楊大娘找到趙貴成,真的給他送來一桶親手做的漿水。“幹了12年信訪,這是我唯一收下的禮物。”趙貴成說,在這桶漿水裡,盛的是老百姓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激。

“我們定西窮,老百姓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對修鐵路打心底裡是擁護和贊成的。”這件事給趙貴成很大觸動,許多矛盾的產生,正是工作不深入、不細緻,沒有維護好群眾的切身利益,才讓拖大。

“只要我們心中裝著老百姓,作風再實一點、工作再細一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其實絕大多數信訪問題都能在基層得到妥善解決。”趙貴成說。

做好信訪工作的硬道理

(記者手記)

採訪中,瞭解到有個生活困難的職工為了3000元的補償上訪多年,當信訪部門終於為他協調下了這筆錢時,他竟然撲通跪下了。3000塊錢,對於很多人可能不是什麼大事,可每一樁信訪對於身處其中的具體家庭來說,都是天大的事。

“事要解決”,這是現實中老百姓對基層信訪工作最重要的一條衡量標準。信訪工作應在法治化軌道上進行,但“法治信訪”不是冷冰冰的,在堅持絕不突破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需要發揮基層智慧和能動性。對於合理訴求,要窮盡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儘可能予以滿足。而對於法律政策難以支撐,但情理上又確有現實困難的,則通過其他扶助政策幫其渡過難關。基層信訪沒有機械僵化的條條框框,用“法理”,也講“事理”,更通“情理”,讓老百姓的難題和心結都能得到化解才是最關鍵的“硬道理”。

品读一桶浆水里的信任和感激

(《 人民日報 》2019年01月24日 19 版)

品读一桶浆水里的信任和感激

品读一桶浆水里的信任和感激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