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我們一直在見證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70年過去了

曾經的記憶每每到了這個日子

就會在我的眼前一一再現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70年來新華社記者使用過的一些老相機

忘不了1949年的那一天迎著新中國的曙光

我所拍攝下那個莊嚴的時刻

那個激動人心的歷史瞬間

軍樂隊在懷仁堂奏響的國歌

猶在耳畔迴盪

忘不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的那個偉大時刻那部凝聚了全國人民智慧的“五四憲法”

為神州大地

帶來的激動場景、歡慶場面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1949年9月21日,北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新華社記者陳正青攝)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1954年9月15日,北京,懷仁堂。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新華社記者劉東鰲攝)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圖為北京郊區農民收聽會議實況轉播的情形。(新華社記者張瑞華攝)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1954年,北京,天安門廣場。首都人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佈。(新華社記者張瑞華攝)

70年來我們這些時代記錄者見證了全國兩會如何伴隨共和國的成長

風雨兼程,砥礪前行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70年來我們記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不斷髮展與完善感受到

中國民主在制度的保障下

不斷前行的蓬勃生機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1949年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舉手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新聞攝影局資料林楊攝)

首次特設秘密寫票處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1988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六次全體會議,投票選舉國家機構領導人。圖為首次設立的秘密寫票處。(新華社記者李平攝)

首次啟用電子錶決器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1990年3月,工作人員在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監視電子錶決系統的運轉情況。這套電子錶決系統有報到、表決和即席發言3種功能。(新華社記者湯孟宗攝)

使用智能電子票箱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2003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使用智能電子票箱。智能電子票箱能容納1000張選票,能快速讀出各種選舉數據,再將這些數據傳輸到後臺的統計系統。(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首次出現農民工代表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2008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三名農民工代表之一的朱雪芹首次行使自己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權力。(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首次實現城鄉選舉“同票同權”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2010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選舉法的決定,規定按城鄉人口1比1分配代表名額。(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斗轉星移,歲月如梭鏡頭內外年輕面孔已年華逝去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圖左)1954年,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參加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新華社記者曹興華攝)

(圖右)2017年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抵達北京西站。(新華社記者陳建力攝)

但一屆又一屆的新代表、新委員走向兩會會場一代又一代的記錄者用新設備記錄著新時代的精彩瞬間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2018年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兩會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這是記者在現場採訪。(新華社記者張玉薇攝)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2019年全國兩會新聞中心“開張”。2月27日,一名記者在全國兩會新聞中心拍攝照片。(新華社記者陳曄華攝)

那些鏗鏘有力的聲音

那些民主協商的細節

那些團結奮進的身影

那些神聖莊嚴的時刻

都匯聚成中華民族的最壯美的華彩樂章

2016年部長通道

首次有20多位部長主動發聲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記者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採訪。(新華社記者王建華攝)

2018年全國兩會首設“代表通道”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人大代表卓嘎、劉蕾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新華社記者王建華攝)

2018年全國兩會首設“委員通道”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2018年3月15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蘇權科、鄧中翰在“委員通道”接受採訪。(新華社記者申宏攝)

首次國家領導人憲法宣誓

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習近平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這是習近平進行憲法宣誓。(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