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股東“標準”提高 期貨公司被“限購” 牌照價值恐縮水

作為金融行業中的“不可再生”資源,期貨公司牌照一直是“寸紙寸金”。自2010年以來,受證券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的兩輪熱捧,期貨公司牌照價格最高時達到數億元。然而,隨著新修訂的《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受新規影響,期貨公司牌照價格一路走高的趨勢或將得到逆轉。

本週五,中國證監會就修訂後的《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相比2017年修訂的《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高了對期貨公司股東的硬性指標,細化了申請設立期貨公司的具體條件。

5%以上股東實收資本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與前版相比,徵求意見稿將期貨公司5%以上股東實收資本和淨資產從人民幣3000萬元提升到1億元。

新規要求,期貨公司主要股東(持股5%以上股東)為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的:實收資本和淨資產均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具備持續盈利能力,持續經營3個以上完整的會計年度,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

期貨公司主要股東為自然人的: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

第一大股東淨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

2017年修訂的《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中,並沒有對期貨公司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的明確要求,而徵求意見稿則提出:期貨公司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淨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股東不適用淨資本或者類似指標的,淨資產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具備對期貨公司持續的資本補充能力,對期貨公司可能發生風險導致無法正常經營的情況具有妥善風險處置的能力。

非金融企業入股期貨公司成為主要股東或者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的,應符合國家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有關規定和相關指導意見。

根據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於2018年4月27日聯合發佈的《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近年來出現部分企業與所投資金融機構業務關聯性不強、以非自有資金虛假注資或循環注資、不當干預金融機構經營、通過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因此對金融機構5%以上股東、控股股東實施嚴格的市場準入管理,提出一系列資質要求和具體條件。

部分期貨公司股東存在不達標現象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徵求意見稿提高了對期貨公司股東的硬性要求,是從期貨行業對《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的具體落實。近年來期貨行業也確有個別公司產生類似風險隱患。隨著期貨公司業務範圍的增長、資本實力的增強,對股東提出更高的要求順理成章,也有利於期貨公司的長期健康發展。

天風期貨副總經理周雷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目前期貨行業多數公司的股東基本滿足新設條件,但仍有部分公司股東存在不達標現象。他預計,待新規實施後,監管部門可能會制定實施細則,對不達標期貨公司可能會設定約束性的整改時間。

“今後不符合要求、沒有一定資本實力的法人或自然人,將難以再擁有期貨公司牌照。”國都期貨總經理馬春陽表示,在期貨市場發展之初,很多期貨公司的第一大股東都是自然人,但隨著行業近年來的發展,自然人已逐步退出期貨公司第一大股東的行列。

申請設立期貨公司需提交資本補充方案及風險處置預案

與前版相比,徵求意見稿細化了申請設立期貨公司的具體條件,新加入了股權結構及股東間關聯關係、一致行動人關係的說明,資本補充方案及風險處置預案等相關材料。

徵求意見稿還要求,非金融企業除提交上述相關材料外,還需提交國家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有關規定和相關指導意見要求的其他文件。

有分析認為,這或許意味著暫停多年的期貨公司牌照有重新開放的可能。

外資控股期貨公司有望出現

在周雷看來,新設期貨公司牌照或率先向外資開放。

2017年11月10日,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介紹中美元首北京會晤經濟成果相關情況,提到未來金融業對外開放相關部署:證券、基金、期貨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三年後不受限制。緊接著,2018年4月28日,證監會發布實施《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2018年8月24日,證監會發布實施《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

截止目前,證券行業已有瑞銀集團通過股權收購成為首家外資控股券商,野村證券、摩根大通緊隨其後向證監會申請設立外資控股券商,而期貨行業尚無外資做出實質性動作。

在境外股東方面,新修訂的徵求意見稿與前版相比並無明顯變化,僅加入了境外股東應符合中國證監會根據審慎監管原則規定的其他條件的新要求。同時,隨著徵求意見稿對期貨公司股東要求的整體提高,境外股東也應滿足相關硬性指標。

首創期貨總經理黃曉認為,收購比新設要快,與申請設立合資期貨公司並控股相比,外資或更願意通過收購的方式控股合資期貨公司。

此前期貨行業曾有三家合資公司:銀河期貨、中信新際期貨和摩根大通期貨。2014年中信期貨合併中信新際期貨獲批。2018年銀河證券發佈公告,收購蘇皇金融持有的銀河期貨股權。至此,國內合資期貨公司僅剩摩根大通期貨一家。未來,摩根大通期貨會否成為國內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期貨公司,值得期待。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不介意申請設立流程的時間成本,相比花時間理順與內資股東的關係後再謀求控股,外資申請設立一家期貨公司可能也是較好的選擇。

“限購”影響,期貨公司牌照價格恐縮水

在目前國內149家期貨公司的基礎上,若外資成功申請設立期貨公司,目前“寸紙寸金”的期貨公司牌照無疑將面臨縮水。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即使不考慮申請設立期貨公司的情況,僅從徵求意見稿提高了期貨公司股東要求來看,將對期貨公司起到一種“限購”作用。另外,對於股東不達標的期貨公司而言,如果明確約束整改時間,可能會引發期貨公司牌照的一輪集中拋售。上述兩方面影響,將降低期貨公司牌照的短期價格。

但多位受訪期貨公司高管表示,目前期貨市場已進入國際化和期權引領發展的新階段,期貨公司盈利能力將持續改善。長期來看,期貨公司牌照也將因此“水漲船高”。期貨公司牌照的稀缺屬性不會“褪色”。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