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15645套房的“房祖宗”現身 收租收到手抽筋!

“房祖宗”現身,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給香港立法會提供了一份文件,這份文件裡附上了香港10名被寬減房產稅最多的業主。這其中排名第十的業主都有過千套的房源,而第一名業主竟然擁有15645套房

成了名副其實的“房祖宗”。

15645套!這是什麼概念?2017全年,北京(樓盤)新房住宅成交總套數是30115套。僅僅以套數計算的話,相當於去年北京52%的新房是這位“房祖宗”一個人的。

“房祖宗”到底是何許人也?文件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身份信息,市場紛紛猜測,這個超級大業主很可能是李嘉誠、李兆基等地產公司掌舵者。也有人指出,這位最牛業主實際上是領展房地產基金,並非個人,是香港政府部門創立的,前身就是香港政府公營房屋部門的商場產業部分,後來IPO私有化了。不少網友看到消息,紛紛感慨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一個月30天,平均下來每天都有520套房子要收租。如果每套房子收租需要1分鐘,每天得工作8.7小時……

“房祖宗”的身後 是人均居住面積僅16平米的現實說到哪裡房價最高,人們腦海中的第一印象肯定非上海、北京這些地方。然而如果真的要全國大比拼,那香港的房價絕對高出京滬一大截。有媒體報道,在香港一個車位能賣600萬元,而整個香港的房屋均價目前是22-30萬一平米,足足高出內地一線城市4-5倍。在這種背景下,香港人均居住面積16平米,大量香港人居住在鴿子籠裡,住房痛苦指數全球第一。

從房價收入指標看,根據國外機構的調查數據,香港房價收入倍數在2017年超過19,而國際上一般認為這個倍數在6以內比較合理。相比之下,全球主要城市中,新加坡的房價收入倍數僅為4.8,多倫多為7.9,倫敦為8.5,洛杉磯為9.4,悉尼為12.9。可見,香港居民的購房負擔遠遠超過這些國際房地產投資熱點城市。

在租金方面,香港港島區一個普通50平方米公寓在每月租金平均在2.2萬港元(約1.7萬元人民幣)。香港家庭中位數收入在2017年大概在3萬港元左右——對於沒有自住房的家庭,需要付出大部分收入用於支付房租。相比之下,深圳一個3房100平方米公寓月租大概在5000到1萬元人民幣左右,遠遠低於香港房租。

可以預見,未來如果沒有來自外部的較大沖擊,香港房價很難平緩下來。對於香港特區政府,需要長期面對的嚴肅局面,就是如何降低居民的住房負擔,改善居民居住條件。這實際上也是我國大部分城市面臨的嚴峻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