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結跨國婚姻後,她隨丈夫回國從政,發動“顏色革命”成第一夫人

1993年的一天,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兩個年輕人相遇相識後,很快墜入了愛河之中。她是荷蘭人桑德拉,當時是斯特拉斯堡大學即將畢業的留學生;他是烏克蘭人薩卡什維利,當時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生,師從西方“精神導師”吉恩·夏普學習法律,被派往斯特拉斯堡大學進行交流學習。薩卡什維利充滿激情、能言善辯,桑德拉本打算畢業後前往非洲從事救濟工作,在他一番說服下同意前往紐約,陪他繼續完成學業。在美國,他們登記了結婚,並一起生活了兩年多。

締結跨國婚姻後,她隨丈夫回國從政,發動“顏色革命”成第一夫人

1995年,薩卡什維利學成歸國從政時,桑德拉也跟隨他一起來到格國。薩卡什維利酷愛政治生活,也頗有領導組織能力,回國後擔任大法官,當年就入選為國會議員。五年後,33歲的薩卡什維利當上了格魯吉亞司法部長,成為國內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桑德拉頗有語言天賦,之前能熟練掌握5門語言,來到格魯吉亞後,她很快學會了格魯吉亞語,而且還學會了當地方言,以旋風般的速度獲得了新同胞的認可和尊敬。在格魯吉亞,桑德拉不僅為薩卡什維利先後生育了兩個男孩,還自己經營了一家投資諮詢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格魯吉亞地處歐亞交界處,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重要。1991年,格魯吉亞從蘇聯獨立後,曾經動盪不寧,原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掌舵該國後,才逐漸將國家引入正規。在外交方面,老謝採取騎牆政策,既不得罪美國也不願得罪俄羅斯,可謂煞費苦心,但是美國對其仍然不滿,因為美國企圖將格作為遏制俄羅斯控制中亞的據點。踏入政壇後,薩卡什維利表現出強烈親西方傾向,漸漸成為美國重點扶植對象。2001年他索性辭掉司法部長一職,自己組建了“統一民族運動黨”,在西方支持下很快成為反對派領袖人物。

締結跨國婚姻後,她隨丈夫回國從政,發動“顏色革命”成第一夫人

2003年11月,格魯吉亞舉行大選,薩卡什維利認為當局存在嚴重“舞弊”行為,發動了大規模示威活動要求老謝辭職。因參加運動的人手持玫瑰,所以被稱為“玫瑰革命”,最後反對派“逼宮”成功,老謝黯然下臺。隨後,37歲的薩卡什維利當選為格魯吉亞總統。在整個過程中,桑德拉格外活躍,不少格魯吉亞人認為她是“玫瑰革命”的總設計師,認為是她協助丈夫登上權力頂峰的幕後動力。競選總統時,桑德拉一直站在丈夫身邊,在地鐵和村莊向人群問候,甚至還在一次電視聊天節目中彈起了電子琴,為薩卡什維利拉得了大量選票。

桑德拉當上格魯吉亞“第一夫人”之初,每當她和丈夫出現在公眾場合時,總會迎來國民熱烈的掌聲和發自內心的擁戴,他們認為祖國一定會邁向幸福的新時代。然而,薩氏主政格國九年,並未給老百姓帶來福祉,由於強烈親西方態度,使得格俄齟齬不斷,嚴重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社會底層收入處於十分可憐的境地。2008年,薩卡什維利高估了西方對自己的支持,貿然挑起了格俄戰爭,結果被俄軍打得大敗,輸得兩手空空。戰爭結束後,國內反對他的示威遊行一浪高過一浪。為了支持丈夫,桑德拉放棄了荷蘭國籍,加入了格魯吉亞國籍,但老百姓已經失去了對他們夫婦的信任。

締結跨國婚姻後,她隨丈夫回國從政,發動“顏色革命”成第一夫人

2013年,薩卡什維利被選下臺後,自知在國內將會受到清算,於是和桑德拉舉家搬到美國。果不其然,不久格魯吉亞當局以多項罪名通緝薩卡什維利。流亡在外的薩氏不甘寂寞,跑到烏克蘭投靠波羅申科總統,一度出任敖德薩州州長,不過很快又和波羅申科交惡,結果波羅申科一紙命令,剝奪了他的烏克蘭國籍,並將其驅逐出境。無奈之下,妻子桑德拉幫助丈夫在“孃家國”荷蘭為他找個安身之地,並謀了一份工作。據悉,雖然薩氏目前過得很落魄,但從政之心未死,仍伺機想重返曾經戰鬥過的格烏兩國政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