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各省平均收入出爐,看看你拖後腿了麼?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06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幅為6.6%。

各省之間的差異也很大。上半年,9個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均來自東部沿海地區;有4個省份超過2萬元,即上海、北京、浙江和天津。但仍有7個省份低於1萬元人民幣,均來自西部省份。

9個省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上半年各省平均收入出爐,看看你拖後腿了麼?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可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家庭總收入的一部分。它是反映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瞭解居民生活變化的基礎。

數據顯示,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半年直接突破3萬元大關,領先全國。上海和北京是最強的一線城市,現代服務業是最發達的。金融業、互聯網、技術研究和其他收入最高的行業是這兩個城市中最集中的,而居民的收入自然是最高的。

浙江以24,000元排名第三,天津在第四名被浙江領先了3000多元。優勢非常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天津作為城市經濟,城市化率為83%。作為省級經濟體,浙江擁有大量農村和農業人口。城市化率也比天津低15%。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領先於天津,居全國第三,相當罕見。

雖然這是天津首次在上半年突破2萬元,但上半年天津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率僅為6.6%,這主要與天津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放緩。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天津的經濟增長率僅為1.9%,並在上半年反彈至3.4%。

江蘇、廣東和福建是東南沿海三省排名5-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7萬至20,000之間,差距較小。雖然這三個省份與浙江存在一定差距,但由於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民營資本較為活躍,城鎮化率較高,收入水平仍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相對而言,雖然山東省第三經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浙江,江蘇,廣東等東南沿海省份相比仍有較大距離,甚至低於遼寧省。東北省。

原因在於,從產業結構來看,山東能源重化工佔了很大比例。近年來,山東轉型升級的步伐緩慢。目前,能源原料等基礎產業比重仍居高不下,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明顯不足。

另外,一般來說,城市化率越高。、如果城市經濟較大,人均收入會更高,反之亦然。由於山東的城市化率低於其他東南沿海省份,這也極大地影響了收入水平。

2018年上半年各省平均收入出爐,看看你拖後腿了麼?

西部7個省不到1萬元

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往往決定了一個地區的收入水平,這在內蒙古、重慶、湖北等幾個省份非常明顯。

數據顯示,上半年,重慶和內蒙古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3萬元,分別排在中西部省份的10名,11名,湖北省也達到12,541元,中西部省份中位列第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重慶和湖北省省會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汽車、電子等行業非常突出,近年來內蒙古的工業化發展也非常迅速。

在工業化的推動下,這三個地方的城市化水平也帶動了中西部地區。數據顯示,去年重慶市城鎮化率達到64.08%,居全國第9位,超過山東省,僅比東部發達省份福建省低0.82個百分點。內蒙古和湖北的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2%和59.3%,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上半年各省平均收入出爐,看看你拖後腿了麼?

中部地區的安徽和湖南也受益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在上半部分。

在名單的最後,在七個省的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萬元,全部來自西部地區。

因此,為了增加西部地區未來人均收入,還需要增加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和資金投入,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不足。嚴勇表示,西部地區目前的基礎設施仍然存在很多債務。只有首先解決基礎設施的缺點才能談論工業發展。

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率來看,上半年貴州西藏、的增長率超過10%,而安徽雲南、的增長率在三個、中排名第三。這些省份近年來經歷了快速的經濟增長,推動收入增長更快。另一方面,大多數中西部地區的收入基數較低。雖然收入增長率相對較高,但絕對數量與東部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名單末尾,今年上半年有7個名義增長率低於8%的省份,其中大部分來自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這些地方能源重化工業的比例相對較大。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居民收入也將會受到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