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杯奶茶的“真人氣”,暴露了多少同行的“獨角戲”?

在品牌營銷花樣百出的年代,消費者早已被訓練得處變不驚,所謂全網“爆款”,很多時候只是品牌“自嗨”,到底是“真人氣”還是“獨角戲”,我們不得而知。這樣的環境之下,真正誘發消費者真情實感打call、實現“零水分”的人氣加持,對於品牌來說,難度極大——

但有一個奶茶品牌,最近做到了。



在網紅茶競爭激烈的廣州,港式奶茶始祖蘭芳園將香港66年老店空降CBD,線上線下,全面引爆全城到場打卡,極大地集聚了人氣,甚至直接圈走了附近某茶、某爸爸的“粉”。↓↓


這杯奶茶的“真人氣”,暴露了多少同行的“獨角戲”?



據不完全統計,現場每天有超過兩千人耐心完成三個通關任務,心甘情願大排長龍,只為get到一杯蘭芳園。


這杯奶茶的“真人氣”,暴露了多少同行的“獨角戲”?


更有心急的消費者,現場直接搬走幾箱奶茶囤貨,可以說是大型圈粉現場。


這杯奶茶的“真人氣”,暴露了多少同行的“獨角戲”?



在全國範圍內,蘭芳園的人氣也全方面升溫中,上市不久,就憑藉一大波美食博主在微博、小紅書上的自來水,火速晉升成全網討論度極高的奶茶單品。

甚至隨便在微博一搜,都能找到大量素人曬圖,進行真情實感的打卡。


這杯奶茶的“真人氣”,暴露了多少同行的“獨角戲”?


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蘭芳園並沒有進行全國大範圍的硬廣投放,其所積累的品牌聲量,幾乎都是來自於消費者在網絡上自發生產的內容、以及原來的品牌口碑。與之相對,同行的網紅茶們卻屢見不鮮地爆出“假排隊”新聞。“獨角戲”與“真人氣”,高下立現。

沒有進行現象級營銷活動,但卻強勢崛起,所到之處,直接威脅到網紅奶茶、咖啡店的生意,蘭芳園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或許是因為,蘭芳園充分結合營銷環境與品牌特質,洞察到自身品牌原有的熱銷基因,深度挖掘出“以不變應萬變”的營銷策略。

▼▼▼基因一▼▼▼

港式奶茶始祖

自帶超強流量

蘭芳園身為港式奶茶始祖,自始創於1952年起,已有66年曆史。蘭芳園暢銷省港澳、馳名海內外,經過66年日積月累,早成為這個時代上自帶流量的超級大IP。

身為第一代茶餐廳、絲襪奶茶的創造者,蘭芳園的存在即是港式文化的“活化石”,是由歷史、文化、口味所造就的情懷符號。正如知名美食家蔡瀾所說:“不喝蘭芳園,白來香港。”


這杯奶茶的“真人氣”,暴露了多少同行的“獨角戲”?


也正因堅守六十六年掙來的最強口碑,蘭芳園從來不需要進行店外引流,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沒有新奇的營銷套路,卻有無數名人、巨星、普通食客幾何裂變式的口碑傳播,造就知名美食家李純恩口中“十個香港人,九個喝蘭芳園”的壯觀場面——別的網紅茶、咖啡高價特邀流量明星引流,蘭芳園則有底氣讓明星食客不請自來,主動打call。


這杯奶茶的“真人氣”,暴露了多少同行的“獨角戲”?


▼▼▼基因二▼▼▼

健康提神新選擇

為消費者提供無法抗拒的社交貨幣

在蘭芳園香港老店中,中環的白領是其中購買奶茶最具代表性的人群之一,蘭芳園優秀的口感、富含能提神的茶多酚配方,能讓他們在“三點三”的愉快下午茶時間中短暫閒談、重拾精神。


這杯奶茶的“真人氣”,暴露了多少同行的“獨角戲”?



這樣的現象,也擴散到全國的職場中——對於“朋友即工友”的現代人而言,杯裝版的蘭芳園既可提神,又方便好買,適宜與同事一同“放風”時享用。這時,蘭芳園已不是一杯簡單的絲襪奶茶,而是工作高壓之下同事之間溝通、自我重啟的辦公室密碼。


這杯奶茶的“真人氣”,暴露了多少同行的“獨角戲”?


無論是作為一杯休閒提神的社交奶茶,或是一杯方便攜帶的潮流單品,蘭芳園杯裝版奶茶,越來越成為時下年輕人的休閒選擇,順應潮流拍照分享更日益成為一種社交習慣。由此形成的高價值社交貨幣,才是當下年輕人對蘭芳園愛得深沉的重要原因。


這杯奶茶的“真人氣”,暴露了多少同行的“獨角戲”?


曾有營銷大咖列了這樣一個簡單公式:用戶感知價值=功能價值+情感價值+社交價值。照此標準,兼具提神值、港式奶茶始祖的情懷、更是社交寵兒的蘭芳園,無疑極具圈粉實力。


這杯奶茶的“真人氣”,暴露了多少同行的“獨角戲”?


蘭芳園的出圈,正說明了:堅持做好產品,信仰口碑為王、順勢而生的營銷法則,終歸還是萬試萬靈。

沉迷於製造品牌火爆場景、肆意擴張套現的所謂同行咖啡、奶茶們,是時候該瞭解一下已步步逼近的強勢競爭對象——畢竟背靠66年暢銷歷史,蘭芳園的熱銷體質早已被蓋章簽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