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對13到18世紀的歐洲人來說,中國瓷器簡直是無價之寶。瓷器的風靡,自然也就帶動了歐洲的商人、工匠還有學者,他們都試圖揭開瓷器製作的秘密。然而白瓷製造,是中國的不傳之秘,西方人破解瓷器的燒製配方,花了足足四個世紀。那他們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成功的?

當時法國、英國,以及德意志的一些邦國,很多歐洲國家,都在積極地研究白瓷工藝。其中最關鍵的國家有三個,法國、薩克森,還有英國。法國人最早從中國探尋到了一些瓷器製作的蛛絲馬跡,但最終攻克技術難關的是薩克森人,而英國人則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了技術升級。關於他們各自採取的方法,我們逐一來分析。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法國人的辦法,主要是技術竊取和外交努力。

這個過程中有個關鍵人物,那就是法國的耶穌教會傳教士殷弘緒。這是基督教在華傳教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他的傳教生涯歷經康熙、雍正兩朝,從地上到地下,前後歷經四十多年,死後也葬在北京。1699年,殷弘緒經過漫長的旅程,走過了大半個地球之後,抵達廣州,這一年是中國的康熙三十八年。

來到中國後,殷弘緒沒有到北京之類的大城市去傳教,而是去了景德鎮所在的江西饒州,在饒州呆了7年。這期間他結交了江西巡撫郎廷極,因為這層關係,殷弘緒得以自由進出景德鎮的大小作坊,逐漸掌握了窯場製造瓷器的工序和技術。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1721年和1722年,他兩次將瓷器製作細節和購買的樣本寄回歐洲。另外殷弘緒還設想通過外交努力,讓康熙皇帝和路易十四這兩位他心目中的偉大君王建立友誼,從而分享技術,不過他這個想法也收效甚微。

殷弘緒流利的漢語能力、和當地人的親近以及對窯場工人悲慘命運的關切,但以今天的標準而言,殷弘緒無疑是個工業間諜。不過,他並沒有徹底弄懂瓷器製作中的一些關鍵細節。

德國人的做法,體現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民族性格,他們埋頭做實驗。那位用騎兵換花瓶的薩克森帝選侯奧古斯特二世,是瓷器研發的最主要推動者。他在德累斯頓建立了一座實驗室,啟用了一位名叫契恩豪斯的年輕數學家,來負責此事。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這位數學家研究了十多年,一無所獲。而到了1701年,他的研究迎來了轉折:這一年,出現了一個自稱會鍊金術的鄉下男孩波特格。

鍊金術是歐洲一種古老的迷信,認為有一種神秘的方法,能把不值錢的金屬煉製成黃金,直到18世紀仍然有很多人相信,甚至大科學家牛頓晚年還研究過鍊金術。所以這個男孩一出現,德意志的各路諸侯都急忙搶奪,最終奧古斯特二世得到了他,並且派給契恩豪斯做助手。

經過長期關押和實驗室惡劣環境的折磨,這個男孩精神失常了,開始胡言亂語,說什麼和什麼配在一起能得到金子。雖然這些所謂秘方不可能真的有效,但是這些完全突破邏輯和常理的說法,反倒啟發了契恩豪斯。他開始擺脫常規,嘗試那些之前被認為不可能的方法,一個個做排除性試驗。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到1706年,在契恩豪斯做白瓷的第18個年頭,他試燒了一個簡單的器皿,由紅極黏土和石英做配方,結果,燒製時沒有斷裂,投入水桶裡也沒有開裂。就這樣,他終於第一次燒製瓷器成功。又經過一年多的改良,1708年1月15日,契恩豪斯終於燒製出了第一個白瓷。

為了這一天,契恩豪斯花了20年,而波特格被關了8年。4月,奧古斯特二世下令建立瓷廠,這是西方第一座瓷廠。就在這年10月,契恩豪斯去世。波特格雖然沒有煉出黃金,但他幫助契恩豪斯做出了像黃金一樣珍貴的白瓷,所以這種瓷也被叫作“波特格瓷”。300多年後,德累斯頓豎起了波特格的雕像。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英國的白瓷製作,起步稍晚。

1726年,英國普利茅斯,一個叫威廉·庫克沃西的青年藥劑師學徒,無意間讀到了一本關於中國的書,其中就收錄了當年殷弘緒從景德鎮發回歐洲的關於白瓷製造的書信。庫克沃西的個人命運和英國的瓷器史在這一天改變了。

殷弘緒在書信中提到,高嶺土和白墩子是最重要的兩種原料,用中國工匠的話說,“瓷石猶如骨,高嶺土猶如肌肉”。這裡的瓷石,就是白墩子。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根據這個信息,庫克沃西開始滿世界尋找這兩種材料。他不斷打碎珍貴的白瓷盤子,來分解研究它的成分。他又到處轉山,這裡挖兩下,那裡挖兩下。終於在英國康沃爾的一片花崗岩地區,他找到了類似白墩子的材質。然後,就是進行各種原料組合。

這時候,他已經五十歲了。又經過十幾年的試驗與鑽研,1768年,庫克沃西燒製成功了他的第一件白瓷酒杯。儘管非常粗糙簡陋,但這是英國曆史上第一件本土出產的瓷器。隨後,庫克沃西開辦了自己的瓷廠。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由此,英國的普利茅斯,也成了可以比肩景德鎮和德累斯頓的第三個世界瓷都。景德鎮代表著瓷器的起源;德累斯頓,是歐洲人解開瓷器之謎的地方;普利茅斯,則標誌著英國瓷器製造業的崛起。這三座城市,每一個都跟瓷器發展史上最重要的節點性事件密切相關,堪稱是瓷器聖地。

掌握了白瓷的秘密以後,在德國和英國,技術都迅速轉化成了市場化的生產。

薩克森雖然一度獨享瓷器工藝的秘密,不過新開的瓷廠總是不惜高薪去挖薩克森瓷廠的人才。奧古斯特二世也抵擋不了市場的力量。於是,薩克森研究出的白瓷秘密,很快就不再是秘密。而隨著技術的解密,各個地方的匠人們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德國的瓷器工藝進展迅速。市場打破了德國造瓷器的秘密,給了最充足的資源配置。

在英國,庫克沃西也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名叫韋奇伍德。他從庫克沃西那裡聽說,美洲的印第安人領地上可能有優質的瓷土,便立刻派人收購幾噸新瓷土,可能的話就把整座山買下來。他派去的人九死一生,終於從切羅基族印第安人手中,搞到5噸瓷土,帶回了英國。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後來韋奇伍德,也開辦了自己的瓷廠,並且以自己的名字作為品牌。韋奇伍德出品的瓷器在英國、俄國王室都大受歡迎,被譽為“王后御用陶瓷”。1812年,又首次推出骨瓷餐具,色澤純白,晶瑩透明,風靡世界。“韋奇伍德”也成了精緻瓷器的代名詞。

在庫克沃西、韋奇伍德這些有恆心、有魄力的瓷器商人不斷的彼此競爭中,英國瓷器的質量和產量,都很快就被推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前面說過,庫克沃西燒製出英國史上第一隻白瓷杯,是在1768年。僅僅過了42年,1810年,英國已經成為瓷器出口國。在18世紀末,英國人又發明了在瓷土中加入動物骨灰的骨瓷,色澤和質地都超過了傳統的中國白瓷。其中,前面說過的韋奇伍德品牌的骨瓷,直到今天還是瓷器界的頂級品牌。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而就在歐洲人模仿、超越我們的時候,作為瓷器原產地的中國,又是什麼局面呢?

18世紀,中國正處在清代的鼎盛時期,皇權強盛,最出色的瓷器技術人才只能為皇宮服務。作者在書中引用了一份雍正五年的瓷器督造官的奏疏,上面說:已督造了十五萬零兩千件瓷器,官窯出現了虧空,督造官員們不得不自己搭錢來維持。這年冬天景德鎮陰冷多雨,為防瓷胎晾不幹,官員們自己出錢建立了工棚等等。

雍正皇帝的批示,只有一行不帶感情的字:“覽,朕知道了,再議。”跟歐洲熱火朝天的氛圍相比,中國的瓷器行業呈現的,就是這麼一幅冷冰冰的面貌。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接下來的19世紀,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遭逢種種不幸,瓷器行業也日漸蕭條。這種蕭條,在瓷器出口數據上體現得更直觀:17世紀60年代,景德鎮每年的外銷瓷,價值達到360.5萬到450.5萬兩白銀,到1818年,這個數字下降到125.4萬兩白銀,折損了50%以上。1840年的鴉片戰爭之後,更是每況愈下。

而且除了國際市場份額被英國的新興的瓷器出口國擠佔之外,一些曾經引以為傲的技術也失傳了。引用景德鎮官窯給清廷的最後一次答覆。當時是1911年,清王朝已經接近終點,風雨飄搖的清廷還在要求景德鎮製作100只七尺紅釉瓷盤。景德鎮回覆:我們已不再具備這種工藝,只能送上100只其他瓷盤。而在1955年,中國甚至需要從當時的東德請來技術工人,到景德鎮來傳授現代的制瓷工藝。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這個中國瓷器業的衰落過程,也讓我們看到,再先進的工藝科技如果被壟斷,只服務於社會頂層,就會逐漸失去活力,逐漸落伍。中國白瓷技術領先歐洲將近一千年。其中,最優秀的官窯人才只能服務於帝王家,工匠永遠只是工匠,很難變成商人獲取知識產權的利益。商人很難成為社會認可的科技專家,無法進入翰林院或英國式的皇家學會,獲得新的智力援助和更高的社會榮譽。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工匠只能靠自己的天賦和上輩傳承的經驗守住技術,難以創新。

這段歷史能帶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對競爭與創新這二者關係的認識。英國白瓷技術的創新,源於競爭環境迫使商人們必須引進更高質量的瓷土,研發更先進的工藝。今天我們鼓勵創新,一個重要的觀察點是鼓勵競爭還是限制競爭。

歐洲如何破解中國的瓷器技術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白瓷的案例裡,私人部門是塑造市場格局的最大力量。英國在短短42年內,從做出第一隻粗糙的瓷杯,到成為瓷器出口國,這個過程,靠的不是自上而下的國家戰略規劃,而是庫克沃西、韋奇伍德等人的私人研發部門的努力。德國瓷器技術的突破,雖然源於奧古斯特二世的“瓷器病”,但最終也是市場的作用,實現了技術和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精美的中國白瓷,一度被歐洲人視為聖盃,同時也激發了法國、德國和英國人的雄心。他們備嘗艱苦,最終掌握了白瓷的秘密。“聖盃”落到凡塵,中國白瓷很快在市場上就被歐洲製造替代。

這個模式我們很熟悉:先是引進、模仿外國工藝,然後專研、改良、量產,直到在市場上取而代之。200多年前歐洲人發現白瓷工藝秘密的故事,是一個歐洲擺脫對中國工藝依賴的故事。這就不免讓人想到,今天中國製造業也面臨著跟當年歐洲類似的境況,只是二者的角色互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