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後日本曾強推“普通話”,為何仍被關西方言打敗?

眾所周知,古代中國除了書面語是統一的外,方言林立,那時並沒有所謂“普通話”,各地往往語言不通,皇帝甚至聽不懂來自一些方言比較複雜地區官員的話。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普通話。也就是所謂的“普通話推廣運動”。不過讀者朋友們可能想不到,在日本其實也有推廣普通話運動。

01 日本的“普通話”

與中國古代類似,日本也沒有所謂的標準語言,只是在文字上統一。所以日本古代擁有許多方言。而且,明治維新以前,日本處於分藩割據的狀態,各藩邦獨立治理各自的領地,它們之間的普通民眾普遍語言不通。就算是在推廣普通話之後一百多年,日本現在還現存很多方言。除去琉球方言,本土方言就又可分為東日本方言(關東地區)、八丈方言、西日本方言(關西地區)、九州方言等等。

明治維新後日本曾強推“普通話”,為何仍被關西方言打敗?

圖/日本方言

而日本的“普通話”實際是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政府特地制定的適合國家統一的標準語,它的基礎即首都所在地的東京方言,並以“受過教育的階層的東京口音”為基準。砍掉不合適的語句,加上了本來不足的“敬語”等等,造就出了“標準語”。

02 推廣“共通語”

前面說了,日本方言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分藩治理,國家分為大大小小的藩國,彼此之間只是名義上效忠於天皇,並受到將軍的管制,實際的本地事物還是自己治理。

明治維新“廢藩置縣”後,原來的藩國不復存在,日本被劃分為3府72縣,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且天皇一切權力集於一身。不過由於之前分藩治理的歷史,國家的根基並不牢固,於是,統一各地語言被認為是統一國家後的首要任務,政府要藉此提高國家的凝聚性。

明治維新後日本曾強推“普通話”,為何仍被關西方言打敗?

圖/明治維新

於是當時的政府提出了“方言矯正”、“推廣普通話”、“言文一致”等口號,要廢除方言,將東京話認定為國家通用的語言。手段呢,也比較簡單,當時日本家庭都有收音機,所以日本政府首先通過收音機普及東京話,但收音機只是單方面講授,無法進行對話,於是政府又提出通過學校教育普及東京話。這些措施對東京話的普及起到了相當的促進作用。

03 “頑固的”關西方言

在日本政府大力推廣下,日本的普通話漸漸成為全國通行的語言。不過,在這股浪潮中,有一個地方的方言保持了相當強的獨立性,這就是即使現在也很是著名的“關西方言”,或者說是“關西腔”。

所謂關西腔,通常也就是指日本關西地區的方言,而關西地區是指以大阪府、京都府為中心的關原以西的地區,與關東地區(東京、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相對。而這一地區,也被稱為近畿地區,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肯定已經意識到,近畿就是京城附近的地區,或者也可以稱為“天子腳下”。

那是因為現在的日本首都東京,其實是在1868年倒幕運動之後,明治維新開始時才成為日本的首都的。在此之前,京都有千年的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從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為止。

明治維新後日本曾強推“普通話”,為何仍被關西方言打敗?

圖/京都

所以,千年“天子腳下”臣民的驕傲使得關西人民普遍覺得自己說的話才是“正音”,東京話不過一時暴起罷了。這也是關西方言為何在日本政府強力推廣普通話的情況下仍舊流行的原因。

《日本史》

《試探日本關西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