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指標,幫你選擇保險公司

五個指標,幫你選擇保險公司

無論是給孩子選擇意外和醫療保險,還是給父母配置保險以保障老年疾病風險,身為421結構的家庭支柱的年輕父母們可能都曾經絞盡腦汁。當我們做出規劃,真正選擇產品時,會發現,這麼多家保險公司,有這麼多保險產品,到底怎麼選擇呢?

一般的對比會從產品和公司兩個方面入手。

對於產品的對比,青爭君在公眾號菜單裡有不少的文章,大家可以移步觀看。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不是產品,而是第二個方面,如何選擇一家靠譜的保險公司?


# 考核保險公司的幾個指標

現在市場中有80多家壽險公司,80多家產險公司,作為保險產品的消費者,要怎麼給他們打分呢?青爭君認為,如下幾項相對公允的指標比較重要,其重要性用百分比列在每一項的後邊。

1.動態償付能力,40%

2.綜合投訴率,20%

3.理賠時效排名,20%

4.註冊資本金,10%

5.保費收入,10%

這個百分制的比較框架,首先覆蓋了保險公司實際運營能力,也涉及了消費者感受方面的指標,是比較綜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的。下邊我們就逐個對這些指標做一些解讀。


# 2018年償付能力解讀

償付能力,是考察一個保險公司運營能力的最重要指標,之前青爭君專門有一篇文章對這個指標做了解讀,名字叫《保險術語和償付能力》,大家也可以移步去看。這裡不妨再簡單說一下。

## 什麼是“償付能力”

償付能力,顧名思義,就是保險公司償還其債務,其實主要就是保險合同所承諾的賠付金額的能力。償付能力充足率就是衡量保險公司償付的具體指標。

因為保險公司的資金在財務上看是負債,必須在考慮資金的安全和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具體途徑有債券、股票等。

各家公司的運作方式不一樣,比如復星,是多元化全球投資,比如醫藥企業復星醫藥、海外併購西班牙銀行等等。如平安,則是通過平安資管,更多投資國內市場。比如前一段比較火的平安資管收購華夏幸福。

對於各家公司的投資方式,我們不用關心太多細節,是投資股票還是房市,是保險公司的事,我們要關心的是資金償付能力這個指標。這個指標從哪裡可以看到呢?按照保監會的規定,這個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要在各個公司網站上明顯位置列出,如人保。

五個指標,幫你選擇保險公司

大家需要誰家的報告,就可以去各個公司網站上查。

但是這個償付能力一定是越高越好嗎?事情都是兩面的,償付能力高,證明有充足的準備金用來賠償理賠,可是另一方面,那麼用來投資的錢也必然少了,資金保值增值的能力就差。償付能力保監會的要求是150%,不低於這個數值就是穩定的。

比如2018年最近更新的壽險償付能力排名表

五個指標,幫你選擇保險公司

## “償付能力”怎麼解讀

需要注意的是,償付能是動態的,是因為隨著保險公司的經營,每月都會發生變化,我們消費者一般按季度的頻率關注即可。

經常會有朋友問到,償付能力是不是越高越好?

從這個償付能力排名表,可以看到償付能力排在前面都是一些知名度不高或者成立時間比較短,還沒來得及把保費投資出去的公司,反倒是中國平安、國壽這些公司償付能力排名並不是特別靠前。由此可見,償付能力高,不代表公司實力強。排名不靠前,也不意味著國壽、平安等不可信,只要不選擇償付能力踩紅線的公司即可。


# 綜合投訴率排名

第二個重要的指標就涉及到消費者體驗的方面,投訴率。保監會用以衡量壽險公司投訴率指標有三個:億元保費投訴量,萬張保單投訴量,萬人次投訴量

因為2018年的保監會的官方統計數字還沒有出來,所以我們先看看2017年的數字。數字來自於官方網站。

http://bxjg.circ.gov.cn/web/site0/tab5168/info4104507.htm

財產險公司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居前9位的為:人保財險(98件)、平安財險(52件)、太平洋財險(46件)、中華財險(24件)、大地財險(18件)、國壽財險(18件)、陽光財險(10件)、永誠財險(10件)、安邦財險(7件)、華安財險(7件)、太平財險(7件)、天安財險(7件)和信達財險(7件)。

五個指標,幫你選擇保險公司

人身險公司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居前10位的為:中國人壽(442件)、新華人壽(210件)、平安人壽(187件)、泰康人壽(185件)、太平洋人壽(105件)、富德生命(102件)、陽光人壽(97件)、人民人壽(88件)、太平人壽(65件)和華夏人壽(22件)。

五個指標,幫你選擇保險公司

這麼一看,好像大公司問題比較多,其實是因為人家保單多嘛,所以還應該看比例。

五個指標,幫你選擇保險公司

五個指標,幫你選擇保險公司


# 保費收入排名

我們最後看一下保費收入,這是我們作為消費者對保險公司規模判斷的關鍵指標。畢竟保費收入也是很客觀直接的指標,而且規模大了,一方面有規模效益能有效降低保險公司的平均成本,另一方面其品牌效應也更明顯。

如下數據都是來自於保監會的官網。

五個指標,幫你選擇保險公司

五個指標,幫你選擇保險公司

但是也不能唯規模論,一些大牌老牌公司,不一定規模大,可能只是更專業。而一些低調的公司,增速非常快,服務也很好。

舉幾個反例,比如已經被託管了的安邦,曾經規模也多次在前三。


# 小結

考察保險公司,最終還是為了選擇產品,所以這個環節,大家就看幾個關鍵指標,別選擇太極端,有明顯問題的公司即可。先要評價的,還是產品。我們有保險法保護,還是說上邊的反例,安邦不也都託管了嗎?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而言,要理性客觀,不能總是看廣告多少,還是要看療效,看條款,看服務,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