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當自己也看一遍(純手打)

自序

這是一本讓你輕鬆讀懂《孫子兵法》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的書。

本書每一條兵法後面,都有戰例。其中一些戰例,在兵法的不同篇章反覆出現,也就幫助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去看同一場戰役,真正把仗是怎麼打的看懂了,也就把兵法的思想理念,戰略戰術看懂了。就好像我們坐著直升飛機,飛到古代戰場上空,而孫子坐在旁邊給你做解說員,講這戰鬥雙方,一步一步是怎麼打的。

在其中一些篇章,由於作者的工作背景,也夾雜一些關於企業管理和商業競爭的感悟議論,但那只是隨想而至的議論而已,本書並不是一本“從孫子兵法看企業管理或商戰”的書,而是一本真正講透《孫子兵法》原意的書。

歷代為孫子繼絕學,註解孫子,被後世承認的,有十一人,就是宋本《十一家注孫子》,本書在《十一家注孫子》基礎上,首先繼承這十一位注家的研究成果,再做深入的講解。

哪十一位呢?曹操、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王皙、梅堯臣、何氏、張預。

曹操是第一個注孫子的,他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我看了那麼多兵書戰策,孫子是最深刻的,但世人並不掌握他的思想本質,所以我寫了註解。”

曹操一生征戰,文治武功都是千古英傑,所以他的註解是最準確、最受重視的,本書也大量遵從他的註解。可惜的是,他注得太簡略了。因為他是專業人士嘛,不是為普通人寫的註解,他還說孫子太煩富呢。我們希望他多寫點,但他寫得比孫子還少。

孟氏名字及籍貫身世均不詳,甚至朝代也不確定,可能是南朝梁人。他的註解傳下來不多,但畢竟傳下來了,也有可取之處。

李筌是唐朝人,大概在唐玄宗時期,曾經在少林寺旁邊那個少室山隱居修道,後來由“少室布衣”升任荊南節度判官,最後官至刺史。他口氣很大,說曹操注得錯誤太多,所以他重注一遍。曹操注的,我真沒發現有什麼錯的地方,不過李筌注得也挺好。

賈林,唐德宗時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的幕僚,曾為李抱真遊說王武俊而破朱泚,封武威郡王,拜神策統軍。所以他本身也是一個軍事家。他的注,也很簡略,看來是忙著打仗,抽空注幾筆。

杜佑,這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唐朝中葉的宰相,他經歷了安史之亂,痛定思痛,以“富國安人之術為己任”,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為來今龜鏡”,撰成二百卷的鉅著《通典》,為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史稱《杜佑通典》。《通典》收錄了《孫子兵法》,也對之有“訓解”。十一家注中的杜佑注,就是從《通典》中來。

杜佑的注,當然是高屋建瓴,相當權威了。

杜牧,杜牧是杜佑的孫子,是曹操之後成就最大,影響也最大的注家。他的注最豐富,而且引用了很多的戰史戰例,本書選譯最多的,也是他的注。

杜牧是唐代大詩人,咱們從小就會背誦他的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還有一首,一般人不太熟悉,寫他自己家世的: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地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這“家集二百編”,就是指他祖父杜佑編撰的《通典》二百卷。

------未完待續

「連載」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當自己也看一遍(純手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