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石油是國民經濟建設和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的礦物能源,從中提煉的汽油、柴油、煤油等是飛機、汽車、輪船、內燃機車和發電機等動力機械離不開的燃料,因而被稱為“工業的血液”。2017年,我國原油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3位,產量居世界第7位,消費量居世界第2位,進口量居世界第2位。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一、國內外資源狀況


(一)世界資源狀況

2017年,世界石油探明儲量與上年基本持平。截至2017年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總計2393.3億噸,較上年略降0.03%。從分佈區域來看,中東、中南美洲、北美洲是石油儲量較為豐富的地區,其石油探明儲量分別為1093.2億噸、511.9億噸、342.2億噸,各佔世界總儲量的45.7%、21.4%、14.3%。從分佈的國別來看,委內瑞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的石油探明儲量排名世界前三位,分別為473.3億噸、365.7億噸、272.3億噸,各佔世界總儲量的19.8%、15.3%、11.4%。從儲量變化來看,委內瑞拉石油儲量較上年增長0.5%,加拿大石油儲量較上年下降1.0%,其他主要資源國的石油探明儲量與上年持平(表1;圖1)。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二)我國資源狀況

我國石油剩餘技術可採儲量持續緩慢增長。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石油剩餘技術可採儲量為35.42億噸,較上年增加0.41億噸,增長1.2%,自2010年以來我國石油剩餘技術可採儲量持續緩慢增長(圖2)。從新增儲量來看,2017年全國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8.77億噸,勘查新增探明技術可採儲量1.51億噸。從分佈地區來看,新疆、渤海、黑龍江、陝西、甘肅地區排名我國石油剩餘技術可採儲量前五位,其儲量分別為6.02億噸、4.96億噸、4.21億噸、3.82億噸、3.07億噸,上述5個地區儲量合計佔全國總儲量的62.3%(圖3)。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二、國內外生產狀況


(一)世界生產狀況

2017年,世界石油產量略微增長。石油產量會隨著經濟發展而有所波動,但是總體呈增長態勢。2017年世界石油總產量為43.9億噸,較上年增加0.1億噸,增長0.2%。歐佩克石油產量為18.6億噸,較上年減少0.2億噸,但歐佩克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42.4%,仍然佔據石油生

產的絕對優勢地位。從產油區域來看,世界石油生產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北美洲、獨聯體國家,其2017年石油產量分別為14.8億噸、9.2億噸、7.0億噸,各佔世界總產量的33.7%、20.9%、15.9%。從產油國別來看,美國、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加拿大、伊朗排名世界石油生產前五位,其2017年石油產量分別為5.7億噸、5.6億噸、5.5億噸、2.4億噸、2.3億噸,較上年的增幅分別為5.1%、-4.2%、-0.3%、8.1%、8.0%(表2)。受石油減產政策的影響,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石油產量有所下降。伴隨油價開始回暖,美國頁岩油產量隨之回升。加拿大石油產量漲幅明顯,主要來自以阿爾伯塔省北部為中心的加西地區,該區石油產量佔加拿大石油總產量的95%。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二)我國生產狀況

我國原油產量自2016年起連續兩年下滑。2017年全國原油產量累計1.9億噸,較上年減少817.5萬噸,下降4.3%(圖4)。從生產企業來看,“三大油”公司年度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原油產量(國內原油和海外權益油合計)分別為17133.8萬噸、4136.1萬噸、7551.0萬噸,較上年增幅分別為5.1%、-3.2%、-1.9%。從成品油生產情況來看,2017年全國成品油產量累計3.6億噸,較上年增加991.6萬噸,增長2.8%;其中,汽油、柴油、煤油產量分別為13276.2萬噸、18318.0萬噸、4230.9萬噸,較上年的漲幅分別為2.7%、2.2%、6.2%,國內成品油供需盈餘繼續擴大(圖5)。國內石油市場呈現出原油產量逐年下降、成品油產量快速上漲的局面。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三、國內外消費狀況


(一)世界消費狀況

世界石油消費量穩步增長。2017年,世界石油消費量為4469.7百萬噸,較上年增加61.1百萬噸,增長1.4%。經合組織成員國、非經合組織國家的石油消費量分別為2114.9百萬噸、2354.8百萬噸,各佔世界石油總消費量的47.3%、52.7%。石油消費量比石油產量多出82.6百萬噸,但考慮到庫存因素,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從石油消費區域來看,亞太地區、北美洲、歐洲排名世界石油消費前三位,其2017年的石油消費量分別為1556.1百萬噸、1053.3百萬噸、697.2百萬噸,較上年分別增長2.7%、0.3%、1.6%。從石油消費國別來看,美國仍是世界頭號石油消費大國,其2017年石油消費量為870.1百萬噸,較上年增長0.6%,佔世界消費總量的19.5%;其次是中國和印度,其消費量分別為595.5百萬噸、221.8百萬噸,較上年分別增長3.7%、2.4%,各佔世

界消費總量的13.3%、5.0%(表3)。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二)我國消費狀況

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穩步增長。2017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6.1億噸,較上年增加2846.5萬噸,增長4.9%(圖6)。從原油消費地區來看,山東、遼寧、廣東、江蘇、浙江排名國內原油消費前五位,其原油消費量分別佔全國消費總量的18.2%、12.6%、9.0%、7.3%、4.8%,合計超過全國消費量的一半。從成品油消費情況來看,工業、交通等領域出現回暖,拉動成品油消費重歸增長區間,全年成品油消費量累計2.3億噸,較上年增長3.2%,回升3.7個百分點;其中,汽油增速降至3.0%,柴油增速升至2.0%,汽油車銷量顯著下降、新能源汽車繼續高速發展、高鐵顯著改變人們出行選擇是汽油消費減速的主要原因,而工業生產回升、公路貨物運輸增速回升則是柴油消費反彈的主要原因。2017年,我國經濟企穩向好,國內煉油能力快速增長,拉動石油消費超預期增長,石油表觀消費量增速達到2011年以來最高點。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四、國內外貿易狀況


(一)世界貿易狀況

世界石油貿易量逐年增長。2017年,世界石油貿易量為6759.2萬桶/日,較上年增加279.7萬桶/日,增長4.3%。從進口情況來看,歐洲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地區,其2017年石油進口量為1406.0萬桶/日,較上年增長1.8%,佔世界進口總量的20.8%;美國、中國、印度、日本為世界前四大石油進口國,其2017年石油進口量分別為1007.7萬桶/日、1024.1萬桶/日、494.7萬桶/日、414.2萬桶/日,合計佔世界進口總量的43.5%。從出口情況來看,中東地區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地區,其2017年石油出口量高達2391.8萬桶/日,較上年增長1.9%,佔世界出口總量的35.4%;俄羅斯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其2017年石油出口量為861.1萬桶/日,較上年增長3.1%,佔世界出口總量的12.7%(表4)。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二)我國貿易狀況

我國原油進口量大幅上漲。受國內資源稟賦制約,我國原油進口量持續攀升,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2017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為4.2億噸,較上年增加3856萬噸,增長10.1%,是世界石油進口國中進口增速最高的國家(圖7)。在我國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入中高速之際,國內自產原油產量下滑、煉油能力持續增加、地方煉廠獲取的進口原油配額不斷擴大、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建設穩步推進是國內原油進口量持續攀升的主要原因。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從進口區域來看,我國原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地區,2017年,中東地區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曼、伊朗4個國家共計向我國出口原油1.5億噸,較上年下降1.6%,佔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的36.0%。從進口國別來看,俄羅斯自2016年起成為我國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其2017年向我國出口原油5969.9萬噸,較上年增加722.1萬噸,增長13.8%,增幅顯著(表5)。俄羅斯原油出口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中國推進原油進口多元化等因素,促使中俄能源合作進一步加強。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五、價格走勢


國際油價於2014年下半年出現暴跌,2015年震盪下行,2016年開始震盪回升。2017年,國際油價呈“V”形走勢,年均價格較上年提高。2017年,布倫特原油、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年均價格分別為54.23美元/桶、50.75美元/桶,較上年的平均價格分別上漲10.54美元/桶、8.19美元/桶,漲幅分別為24.1%、19.2%,增速顯著(圖8)。地緣政治風險對油價的影響再度抬頭,卡塔爾斷交、庫爾德公投、美伊關係緊張、沙特政局變動等因素對國際油價的短期走勢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我國原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掛鉤,因此油價走勢與國際市場基本同步,只是較國際油價低5美元/桶左右。2014年下半年起,在經歷油價暴跌、階段性反彈、轉而下跌之後,大慶原油現貨價自2016年開始震盪上升。2017年,大慶原油現貨價均價為48.91美元/桶,較上年的平均價格上漲11.51美元/桶,漲幅為30.8%(圖9)。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六、結 論


(一)世界供需形勢

石油供需方面,世界石油市場供需基本平衡。供應方面,2017年歐佩克成員國石油供應與2016年水平基本相當,希望可以通過石油減產策略來促進國際油價平穩運行,不過,歐佩克成員國擁有足夠的備用產能來滿足世界石油需求端的整體穩健;非歐佩克國家石油供應漲幅較

大,較2016年增長130萬桶/日,在世界經濟表現好於預期的背景下,非歐佩克國家將會提供更多的石油產量來滿足需求增長,預計2019年其石油供應增幅將達到5年以來最高值。需求方面,全球經濟增速有所提高,石油需求溫和增長。美國、歐盟、亞太地區是世界石油需求的三大中心,而亞太地區石油需求量漲幅最為明顯。亞太民眾的人均石油消耗量遠低於美國,目前人均消費正在持續上升。亞太地區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區,石油需求增長是由數十億人共同推動的結果,國際能源署(IEA)預計未來數年石油新增需求中的七成將來自於亞洲國家。

石油貿易方面,世界石油貿易重心東移。世界石油貿易重心轉向亞太地區,主要是由石油資源分佈不均衡導致的:全球石油儲量的1/2、產量的1/3位於中東地區,使得中東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區;北美地區石油供應自給能力不斷提高,而其石油消費峰值已過,該地區石油進口量正在下降、出口量正在增長;亞太地區石油消費已達到全球石油消費總量的1/3以上,但該地區石油儲量和產量僅佔全球的2.8%和8.7%。此外,全球石油貿易結構正在發生改變,雖然仍以原油貿易為主,但原油貿易佔比下降、成品油貿易佔比提升。其主要原因:一是傳統原油貿易盈利空間不斷縮減,產油國、大型石油企業和貿易商開始尋求新的市場機會;二是相對於原油來說,成品油的附加值更高,出口油品可獲得更高的利潤。

石油價格方面,國際油價出現企穩回升的跡象。一是全球經濟表現出共同復甦的勢頭,利多油價;二是歐佩克和俄羅斯的石油限產策略起了重要作用。不過,布倫特原油現貨價、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現貨價作為兩個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基準,其價差呈不斷擴大的趨勢,其主要原因:一是歐佩克減產導致歐洲、中東及亞洲供應萎縮,布倫特原油現貨價上漲;二是美國頁岩油繁榮,WTI原油承受下行壓力,其現貨價下滑。

(二)我國供需形勢

石油供需方面,我國經濟走勢穩中向好,石油需求繼續增長,供需缺口持續擴大。在過去10年裡,我國石油需求增加了500萬桶/日,是迄今為止石油需求增長最多的國家。但是,我國的人均需求僅為每人每年3.3桶,而美國人均需求為每人每年約22桶,如果我國的石油人均需求達到美國那種程度,那麼我國的石油需求將達到當前全球總需求的水平。因此,如何保障石油供應安全、尋找替代資源以降低石油消耗成為我國能源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此外,在原油產量持續下降的同時,國內煉油能力轉為增長,煉廠開工率繼續回升。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煉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7.7億噸/年,較2016年淨增1760萬噸/年,經歷2015年、2016年的徘徊之後重回增長軌道,全國煉廠開工率連續3年增長,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

石油進口方面,在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入中高速之際,我國原油進口量反而在多重原因作用下持續攀升。一是受油田老齡化和低油價的影響,我國原油產量持續下降;二是國內煉油能力持續增長,預計2020年前新增煉油能力累計1.2億噸/年,2020年煉油總能力將達8.7億噸/年;三是地方煉廠獲取原油進口權和原油進口配額的力度不斷增強,著眼於全國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推動市場參與多元化,國家放開了進口原油管理政策,允許符合資質和條件的地方煉廠使用進口原油,獲批煉廠的數量和進口原油配額持續增加,地方煉廠逐步成為我國原油進口量增加的主力軍;四是國家儲備和商業儲備建設需要更多的原油,我國已建成了含舟山、鎮海、大連及黃島等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石油儲備庫及部分社會企業的庫容可儲備原油3325萬噸。依託於我國石油公司的商業儲備建設也在逐步推進,除了大型國有石油公司外,在國家規定的義務原油儲備基礎上,民營商業儲備建設也在持續推進。

石油價格方面,我國石油價格與世界油價掛鉤,油價走勢與國際同步。1998年開始,國家對原油、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基本確立了與國際油價變化相適應、在政府調控下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2017年,國內汽柴油價格因國際油價波動而頻繁調整,全年總共經歷25輪調價週期,其中因調幅不足50元/噸而擱淺8次,調價窗口正常開啟17次,11次上調,6次下調;年內汽油價格累計上調435元/噸,柴油價格累計上調420元/噸。


最新丨石油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