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之所以成大事,有一條重要祕訣集眾人之長為己用

曾國藩之所以成大事,有一條重要的秘訣就是“合眾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這與曹操的名言“吾任天下之智力”的意思差不多。

曾國藩之所以成大事,有一條重要秘訣集眾人之長為己用

曾國藩把眾人的智慧為己所用的典型人物。他胸懷廣大,心平氣和,從不居功自傲,看上去就像一位老儒。凡是有人向他進言,對的就採納,不對的他也不予以辯駁。

他在安徽祁門時,在官署衙門裡設置了一個信箱,上書告示:“本部堂示:凡言本部堂之過失、文武官之賢否、軍士之騷擾者,投此桶內。不收詞訟,投者焚之。”到了晚上,曾國藩就取出來審視,其中不可行的就擱置一邊。 凡是讀書人來求見的,不論是進諫還是來求職,曾國藩沒有不見的。李鴻章曾經直言他的老師,說他“懦緩”,即做事膽小、謹慎太過、遲緩、效率低下。曾國藩並不怪其無禮,而是欣然表示同意。曾國藩之所以成大事,有一條重要秘訣集眾人之長為己用

能做到合眾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說起來確實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做起來就需要一定的心胸,戒除自身傲氣,虛懷若谷,採納他人諫言,只有虛心納言,才能聚眾人所長補己之所短,才能有所作為。曾國藩之所以成大事,有一條重要秘訣集眾人之長為己用

為何要戒掉自己身上的傲氣呢?

驕傲自滿是人生的大敵,盛氣凌人是人際交往中的敗筆。自滿者必自貴,自貴者必賤人,人與人之間不能相互尊重,就不能建立起和諧的關係。要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打掉傲氣,謙遜待人。謙遜就是對自己的短處和不足有高度的自覺,永遠以自己的短處和他人的長處相比較,虛心向他人學習,以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曾國藩之所以成大事,有一條重要秘訣集眾人之長為己用

自滿自足的人總是隻見自己的長處和他人的短處,總覺得自己什麼都好,而別人一無是處,於是自高自大,瞧不起任何人。而謙遜的人能發現他人的優點,虛心向他人學習,集眾人之長,補己之短。謙遜作為一種美德,既能在人際交往中體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又表現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積極的進取精神。

滿招損,謙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