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病”不在VoLTE,還需對症下藥

VoLTE,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之所以能被稱之為“老生常談”,這要得益於中國移動近四五年來堅定不移的大力推廣,使得這一給4G插上翅膀飛得更高的技術成為了中國移動的標配,而且,這一功能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移動LTE的基礎功能。換句話說,這項功能對消費者而言。

那麼問題來了,VoLTE作為4G時代的加分項,而且通話質量要遠高於GSM的CS語音技術,撥號等待時延也要遠低於GSM的7~8秒,中國聯通在4G時代為什麼沒有大力推廣VoLTE呢?

常規科普:VoLTE與WCDMA


既然說到VoLTE,IT之家為大家簡單科普一下VoLTE與CSFB。

語音傳輸的本質實際上有兩種形式:電路交換(CS,Circuited Switched)和分組交換(PS,Packet Switched)。

CS是指通話前需在網絡中建立一條線路,這是“獨佔”的資源,直到通話結束才拆除。PS是將數據打包傳輸,這就像快遞打包一樣,當你的物件被放進快遞包後,快遞員就不能拆包,必須完好無損的將包裹送到收件者手裡,由收件者拆開,無需“獨佔”資源。


中國聯通“病”不在VoLTE,還需對症下藥


4G時代,所有的資源都是通過數據來進行的,也就是說,要想打電話,只有兩個方法,一個就是繼續使用GSM的CS技術(沒有開通VoLTE功能的移動卡),要麼就是將語音數據以封包(Data Packet)的形式在IP網絡上傳輸,這時候就用到了VoIP技術,因為VoIP是採用PS進行傳輸的,剛好與4G的資源傳輸模式一樣,至此,VoLTE的概念就誕生了。


中國聯通“病”不在VoLTE,還需對症下藥


VoLTE為用戶帶來更低的接入時延(撥號後的等待時間),比3G降50%,大概在2秒左右,而2G時代在7~8秒。此外,2G、3G下,掉線時有發生,但VoLTE的掉線率接近於零。

這個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移動要大力推廣VOLTE的原因了。那麼作為承載中國聯通語音業務及半個數據業務的WCDMA又是個什麼“東西”呢?

W-CDMA標準主要起源於歐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無線研究活動,該系統是在現有的GSM網絡上進行使用,對於系統提供商而言可以較輕易地過渡,該標準的主要支持者有歐洲、日本、韓國。


中國聯通“病”不在VoLTE,還需對症下藥



這個聯通採用WCDMA作為其第三代數字通信標準(3G)。WCDMA是一種3G蜂窩網絡,其使用的部分協議與GSM標準一致。從這一點來看,中國聯通與國際接軌,使用WCDMA,節省了技術成本及建設成本,這也是直到現在,中國聯通的WCDMA都一直堅挺的原因。

通俗點講,WCDMA對中國聯通而言意味著什麼呢?可以說,WCDMA算的上是中國聯通數據業務的半壁江山及整個語音業務的承載——當然,整個還是有點籠統,儘管中國聯通在退網GSM,但還存在沒退了的。

現在,中國聯通主導WCDMA為打底網,也就是基礎網,主要用來承載語音;而FDD-LTE則成為了聯通數據業務的主要承載,中國聯通從開始就拒絕VoLTE到最後的部分地點試運行VoLTE再到最後的關閉VoLTE,這個過程可以看到中國聯通對VoLTE的態度,一直都是保持一個觀望甚至有點“不屑”的感覺,對中國聯通而言,VoLTE到底是怎麼樣存在呢?

你先搞,我看看再說


這句話形容早期中國聯通對中國移動推廣VoLTE算是再形象不過了。4G早期的中國聯通為什麼對早於自己一年商用的中國移動的VoLTE持觀望甚至拒絕的態度呢?


中國聯通“病”不在VoLTE,還需對症下藥



在這裡,我們需要明白,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對VoLTE的需求實際上是不一樣的。中國移動當時迫切需要VoLTE,中國聯通則不是那麼迫切,直到現在,中國移動的VoLTE對聯通的吸引力都不夠大,甚至可以說是有點“雞肋”。

首先,我們從當時中國移動大力推廣VoLTE的背景及當時面臨的技術窘況來說起。

TD-SCDMA是ITU(國際電信聯盟)批准的多個3G移動通信標準中的一個,也是中國移動使用的第三代通信技術。相對於另兩個主要3G標準(WCDMA和CDMA2000),它的起步較晚而且產業鏈薄弱(2008年中國大陸發放3G牌照,TD-SCDMA在中國只有中國移動使用)。

TD-SCDMA作為中國擁有自主產權的通信制式,中國移動在3G時代使用的這一技術也不是沒有優勢,不然誰用呢?


中國聯通“病”不在VoLTE,還需對症下藥


首先在頻譜利用率、頻率靈活性、對業務支持具有多樣性及成本等方面,TD-SCDMA有獨特優勢。TD-SCDMA由於採用時分雙工,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據接收信號估計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較容易。此外,TD-SCDMA使用智能天線技術有先天的優勢,而智能天線技術的使用又引入了SDMA的優點,可以減少用戶間干擾,從而提高頻譜利用率。

但是,由於時分雙工體制自身的缺點,TD-SCDMA被認為在終端允許移動速度和小區覆蓋半徑等方面落後於頻分雙工體制。同時由於其相對其他3G系統的窄帶寬,導致出現擾碼短,並且擾碼少,在網絡側基本通過擾碼來識別小區成為了理論可能——其他兩家的已成為了現實。TD-SCDMA只能通過9個頻點來做小區的區分,每個載波僅1.6M帶寬,導致空口速率遠低於WCDMA和CDMA2000。根據實際測試,中國移動部署的TD-SCDMA網在網絡速度、穩定性方面較W-CDMA網和CDMA2000網差很多。

簡單來說,TD-SCDMA使用的時分雙工,就類似於對講機,不是FULL DUPLEX,也就是不是全雙工的,收發不能同時進行,這樣效率就非常的低。就像一條馬路,要雙向行駛,但又不能同時雙向行駛,這也是TD-SCDMA技術的一個缺陷。

這個缺陷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作為消費者最直觀的體會就是,下載速率賊慢!

TD-SCDMA在1.6 MHz帶寬上理論峰值速率可達到2.8 Mbps(現在版本分為R4/R5/R6/R7,R7的理論值可以達到12M的峰值下載速度。但是現在使用的版本是R4版本),換算一下,實際的使用下載速率就是上述數字除以8,也就是378.2KB/S的下載速度;而中國聯通的WCDMA其下載理論峰值速率14.4Mbps,換算一下,1.8MB/S。

這個速度,即便是在5G將要到來的現在,也不至於完全落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玩王者榮耀的時候,為什麼沒有開通VoLTE的中國移動用戶在來電時會出現沒網的情況呢?其實這不是沒網,而是沒有VoLTE的支持,中國移動4G呼叫使用語音呼叫技術是CSFB,也就是語音回落技術,電話接通時,手機網絡回落至GSM,GSM的網絡要求達不到遊戲要求,因此會出現遊戲斷網的現象。

但是聯通的WCDMA網絡可以滿足王者榮耀的網絡要求,即便是有人打電話過來,開免提繼續懟也是沒什麼問題的。之所以中國聯通打電話回落到3G(WCDMA)而中國移動打電話回落至2G(GSM),是因為中國移動的3G(TD-SCDMA)已經已基本完成退網,且TD-SCDMA網絡建設存在問題,網絡覆蓋範圍和穩定性都不是很好,因此想退都沒得退。

VoLTE?雞肋?


把中國移動大力推廣VoLTE說成是“雞肋”貌似有點過分,但是對中國聯通而言,VoLTE的確是一個尷尬的存在。

IT之家此前報道過,在“中國聯通微廳”公眾號與人工客服溝通,嘗試開通VoLTE時,被告知這項服務已經自2018年11月20日起全國關閉,無法開通使用。


中國聯通“病”不在VoLTE,還需對症下藥

IT之家在調查之後發現,去年年底已有廣東聯通用戶稱VoLTE服務已統一關閉了,原因是尚需優化,預計年底試商用。目前,官方尚未公佈新的動態。

本著求真求實的態度,IT之家小編向中國聯通內部人士,就中國聯通VoLTE是否關閉一事向他諮詢了一下。

得到的結果也在意料之中,“南方城市開始關閉,北方城市壓根就沒開”、“個別已開通VoLTE的城市開始關閉VoLTE功能,甚至個別城市的VoLTE功能都沒有打開。”

隨後,IT之家小編又諮詢了山東青島中國聯通客服,得到的回答與上述大體一致。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VoLTE對中國聯通而言是塊“雞肋”——中國聯通從開始的拒絕VoLTE,到中間的小規模試探再到最後的說拜拜,正好應了楊修那句話“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有不少聯通用戶表示抱怨,怎麼中國移動都能大力推廣VoLTE,你中國聯通本來就被移動落的那麼遠,現在在Volte普及上還猶豫不決、磨磨唧唧,難不成是破罐子破摔了?

還真不是!

前文已經說得很清楚了,VoLTE的兩個亮點—通話時的數據連接、語音質量及低時延,這都是中國移動的痛點,但這不是中國聯通的痛點啊。

中國移動在VoLTE之前,通話模式是CSFB,也就是語音回落技術,電話接通時,手機網絡回落至GSM,但是中國移動現有2G網絡的語音技術存在時延過長、網速過低、通話質量跟不上時代的問題,因此,中國移動在4G時代,推廣Volte就成了自己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但是中國聯通不需要啊,聯通的GSM基本已清退,現在中國聯通已將WCDMA作為其打底網,也就是基礎網,主要承載起語音業務,但是得益於該技術的優勢,WCDMA的下載速率也是當仁不讓,因此不需要VoLTE來緩衝其通話間的數據連接。

有人說中國電信都在推廣VoLTE了,總不能VoLTE也是中國電信的痛點吧。

答對了。

中國電信之所以開始推廣VoLTE,是因為中國電信沒有語音回落問題,其使用的是一卡雙網雙待,也就是一個號碼在CDMA駐留的時候同時也在LTE駐留,語音數據分離兩層網來進行,但是在通話時,CDMA上線,這時候數據就斷開了,雖然不是中國移動那種回落至GSM,但是網該斷還是得斷,因此中國電信需要VoLTE。

再來說時延,這個作為運營商的宣傳點的話,是相當合格且很有賣點。那麼事實上真的有宣傳的那麼好嗎?

VoLTE,高清語音通話,相較2G、3G語音通話,語音質量能提高40%左右,因為它採用高分辨率編解碼技術;而且該技術為用戶帶來更低的接入時延(撥號後的等待時間),比3G降50%,大概在2秒左右,而2G時代在6-7秒。

那麼中國聯通的LTE回落WCDMA時延是多少呢?一般按照信令統計,這個時延在1~4秒之間,在用戶層面的話,其感受就是電話秒接,也就是1~2秒吧,這方面跟中國移動的VoLTE是一樣的體驗,那還要VoLTE幹什麼呢?

中國聯通病不在VoLTE


我們說,對症下藥。很明顯,VoLTE不是中國聯通這個病人的藥,最起碼現階段不是。是藥三分毒,強行給中國聯通吃volte這服藥,怕是要中毒啊。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中國聯通最大的問題出在哪裡?中國聯通最大的問題,就是信號覆蓋不足,這也跟之前中國聯通的戰略佈局有關。

中國聯通一直走的是精品網路線,主動放棄了農村、鄉鎮市場,但實際上聯通的精品網也沒有做的多麼優秀,事實上現在的聯通出現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沒錢基建、信號不足、用戶流失、營收減少、沒錢基建這樣一個惡性循環。現有用戶的4G體驗並沒有得到很好地保障,而且農村鄉鎮的市場你又沒吃上,這部錯棋的後果很嚴重,中國聯通一年賺的錢差不多跟中國移動一天賺的錢一樣,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中國聯通就是被錢絆住了腳。

既然VoLTE不是中國聯通的藥,那麼中國聯通自身是否已經有了響應的對策呢?

答案是有!

在幾乎所有的運營商及設備廠商都在積極為5G鋪路的時候,中國聯通沒有像外界預測的那樣,對5G進行大規模投入,相反,中國聯通斥資200多億用來鞏固4G網絡。


中國聯通“病”不在VoLTE,還需對症下藥


中國聯通的無線網絡整合項目招標結果顯示,本次招標涉及L900及L1800基站41.6萬站、L1800整合、軟件功能等,是5G商用之前國內最大規模的招標項目。從各大設備商的投標金額來看,此項目開支大概率將超過250億。

本次招標的的主要目的就是對LTE900M/1800M基站進行擴容,也就是對中國聯通現有的4G覆蓋進行補盲,這是非常正確且冷靜的決定,外界對中國聯通本次舉措也是持以認可的態度。

那麼,中國聯通這麼做的“底氣”是什麼呢?


其一,中國聯通的現有覆蓋率在三大運營商中屬於墊底,工信部及三大運營商沒有公佈2018年的基站建設數據,我們可以看一下2017年全年的數據,中國移動2017年4G基站建設187萬個,中國電信117萬個,中國聯通85萬個。

中國移動作為基建狂魔,在2018年的基站建設數量不會比其他兩家少,這就意味著中國聯通如果不在4G的覆蓋補盲上下功夫,那麼即便進入5G,開始5G建設,覆蓋不足依然是中國聯通的致命傷,更何況5G相比4G傳播損耗更大,簡單來講就是信號距離變短,同樣面積鋪設5G基站,其基站數量要比4G翻幾倍,鋪設速度也會大大降低,對於一個在4G時代都沒錢建設的運營商,到5G就有錢了?

其二,中國移動4G已經可以說是其基礎網了,儘管官方沒有這麼說,且GSM建設多年已經相當完善,但由於其在4G時代的大力基建,再加上對TD-SCDMA的及時退網“止損”,進入5G時代,中國移動將會形成GSM、LTE、5G三網同堂,5G初期的三網同堂對中國移動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VoLTE的語音通話技術在5G初期將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至關重要,這一點IT之家小編在後文提及。

此外,工信部在去年年初批文要求中國移動加快900MHz頻段的騰退工作,並將904-909/949-954MHz的2*5MHz頻率資源分配至中國聯通。

900M頻段最大的優勢就是,穿透損耗小,繞射能力強,可以提供深度覆蓋。現網驗證顯示,覆蓋相同的面積,需要的L900基站數量,只有L1800基站數量的42%。這意味著在900M頻段上發展LTE,投錢少,回報高。

對中國聯通而言,工信部這一措施,完全就是社區送溫暖,可以說是缺啥來啥。從2G時代開始,中國聯通就飽受低頻頻譜資源匱乏的困擾。特別是在900M頻段上,中國聯通只有6M資源(909-915M/954-960M),提供話音服務尚有可能,但對於高速數據服務卻是無能為力。

現在好了,中國聯通得到了中國移動釋放的GSM900部分頻段,前者將會擁有11M頻譜資源,完全可以滿足LTE FDD、GSM、NB-IoT等多張網絡的現實需求,具備快速建設物聯網能力和低成本拓展4G廣覆蓋的能力,也為5G網絡的部署做好儲備。

那麼工信部的這個要求對中國移動是不是有點不公平呢?其實並沒有。

2017年6月下旬工信部發布了《NB-IoT系統頻率使用要求》,允許中國移動在900MHz頻段建設NB-IoT網絡,我們可以這麼理解,中國移動退還部分900M頻段的前提就是工信部允許其在900MHz頻段建設NB-IOT,事實上中國移動也這麼做了。

2017年8月3日,中國移動集團公司正式啟動了2017年至2018年的NB-IoT天線招標,預估的總量為111萬副;8月4日,中國移動集團公司正式啟動了2017年至2018年的蜂窩物聯網工程無線和核心網設備的勘察設計與可行性研究服務,對蜂窩物聯網的預估工程費為395億元,這其中包括111萬個NB-IoT基站天線。在資金方面,雖然NB-IoT可以與LTE現網共用大部分的基礎設施,但投入的資金額度依然是不可小覷,不過憑藉中國移動的龐大財力支持,問題不大。

其三,相比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沒有拿得出手的可以廣域覆蓋的全業務基礎網,中國電信的800M因為頻段優勢,覆蓋遠,覆蓋率僅次於中國移動;中國移動的TD-LTE雖然頻段不及中國電信,但是在基建狂魔面前,覆蓋不足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國聯通的LTE網絡主要部署在1.8GHz和2.1GHz上,由於頻點較高(當然沒有中國移動的1.8GHz與2.6GHz高),基站數量又不足,無法對鄉鎮農村區域進行低成本有效覆蓋。

基於上述尷尬的境遇,中國聯通重耕4G就顯得合情合理且相當明智。

對症下藥


近幾年,中國聯通進行混改,甚至一度傳出還將與中國電信共用基站,這些無不透漏出一個信號,那就是中國聯通自身意識到了之前的城市精品網不是很成功,放棄鄉下對聯通來說是很大的損失,這個損失可不是一個VoLTE就能彌補的回來的,更何況現階段VoLTE對中國聯通而言,並不是必須的,甚至在覆蓋面前,都排不進需求第一梯隊。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中國聯通的無線網絡整合項目招標,本次招標涉及L900及L1800基站41.6萬站。對900M的LTE進行基站整合、擴容,目前我們不知道中國聯通會對L900M頻段投入多少基站數量,但不管是多少,只要中國聯通通過規模建設L900補齊覆蓋廣度上的短板,這不僅可以改善用戶體驗,同時對中國聯通的聲譽也會大有幫助,最終的體現就是“有錢了”,然後繼續補盲4G,繼續有錢,繼續建站,從之前的沒錢建站的惡性循環中走出來。

這一點,從中國聯通官微近日的公告中可以看出。


中國聯通“病”不在VoLTE,還需對症下藥



2月20日,中國聯通官方微博表示,中國聯通無線網絡整合項目招標已於近日結束,拉開了中國聯通大規模900MHz重耕序幕。

而在移動數據流量持續釋放、物聯網業務方興未艾、5G商用在即和運營商網絡持續複雜化的形勢下,中國聯通大規模重耕900MHz正當其時。

對於為何大規模重耕900MHz也給出瞭解釋,中國聯通表示,通過900MHz重耕,中國聯通移動網絡數據業務承載能力、城區深度覆蓋、鄉村的廣度覆蓋、對NB/eMTC等物聯網業務的支撐能力、volte業務感知保障能力都將大幅提升。

中國聯通給出的解釋中,承載能力、覆蓋、業務支撐、感知保障,翻譯過來就是信號覆蓋不足需要補盲,由於L900M的種種優點,因此中國聯通決定重耕900M。

VoLTE式微,不至於死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5G的語音解決方案中,VoLTE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VoNR是5G網絡的目標話音解決方案之一,關於這個技術,IT之家從中興通訊官網上找到了相關資料。


中國聯通“病”不在VoLTE,還需對症下藥



5GC核心網絡為基於IMS的語音解決方案提供支持。為了滿足IMS服務的特點和要求, 5GC引入了以下功能:

1、語音流的Qos保證: 5GC Qos體系結構提供了專門的5GC參數值,針對IMS語音質量進行了優化。

2、EPS回退:當UE不支持Vo5G時,網絡端支持提供語音回退到E-UTRA功能。UE可移交4G並使用VoLTE的語音服務。該解決方案需4G-G互操作,並基於4G-5G互操作體系結構。因此,需要收斂的EPC-5GC N接口和N 26接口來支持語音連續性。

3、針對IMS服務優化的分頁策略。

4、網絡通過IMS的功能和信息通知UE,包括: AMF通過PS會話提供IMS支持的UE指示, SMF在PDU會話建立過程中向UE提供P-CSF地址。

5、UE原始會話/調用的域選擇,以及IMS語音的終止域選擇

該解決方案有助於運營商部署5G攜帶的IMS語音解決方案,實現VoLTE與VoNR之間的順利切換。該解決方案支持在VoLTE建設過程中重用IMS投資,並通過統一的IMS網絡實現4GNG語音體驗一致性。

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5G的通話有2種方案,第一種就是VoNR,再一個就是EPS fallback,看到fallback是不是很熟悉?沒錯,這個方案類似於4G時代的CS fallback,語音回落技術。

如果採用的是VoNR方案,VoNR通過部署IMS,可以實現語音業務和數據業務併發,所有業務都通過5G網絡承載,但語音業務需要IMS進行業務控制。

如果採用的是EPS fallback,那就相當於之前的CSFB,5G通話時會回落到LTE,使用VoLTE進行通話。雖然VoLTE方案可以保證話音質量,但需要4G網絡和5G網絡間的互操作,語音業務發起時延相較VoNR會更長,同時也需要部署IMS,還不如VoNR一步到位的好,不過在5G初期,這也算一個不錯的選擇。

或者是間接的回落到2~3G——因為5G不支持和2G/3G網絡的交互,因此要發起CSFB,首先需要回落到4G網絡,通過這種方案實現語音業務,時延最長,但是該方案對終端的要求比較低。

我們可以看到,上述的5G語音解決方案中,除了VoNR完全不需要VoLTE之外,其餘的方案都繞不開VoLTE。換個角度想的話,在5G初期,VoNR是不會得到大規模的應用的,首先是IMS的普及建設不足,其次技術不完善,相比已經商用四五年的VoLTE來說,貿然使用VoNR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

為了保險起見,5G初期的語音解決方案就繞不開VoLTE了,即便是想通過CSFB,那也需要將UE從5G駐留小區回落到LTE小區,在進行CSFB,這樣一來成本最低,但是時延要比之前長一些。

當然,對於一個在LTE時代,連基本的覆蓋率都沒有及格的中國聯通來說,現有的W-CDMA可以保障其通話可以不完美媲美VoLTE,作為中國聯通的過渡語音方案,還算是一個比較可靠的。

在LTE補盲完成之後,隨著5G技術的不斷普及,中國聯通順手補上VoLTE,然後全力以赴5G,畢竟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嘛。

總結


VoLTE,對現階段的中國聯通來說,的確有些“雞肋”,盲目的追求VoLTE,以中國聯通現有的體量來說,不僅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估計還得再扒層皮。因為VoLTE功能不會為中國聯通帶來更多的潛在用戶,其次該功能不收費。與其將資金用在推廣VoLTE上——要知道,VoLTE功能對用戶來說只是一個簡單的開關而已,但是對運營商來說,需要對核心網進行改造,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其次,WCDMA是支持高清語音的,鋪路VoLTE對聯通來說,還不如用來建設4G基站,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跟中國移動一樣財大氣粗。說句不好聽的,現階段鋪路VoLTE,不就是本末倒置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