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夏侯淵篇(中)

三國良將系列之夏侯淵(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夏侯淵重大事件之五——轉戰千里,初入關右

建安十六年(211)正月,太原人商曜舉兵叛亂,佔據大陵縣等地。夏侯淵被任命暫行徵西護軍,率領徐晃等將領平叛。連破叛軍二十多座軍屯,斬殺商曜,並對大陵進行了屠城。

三月,曹操命司隸校尉鍾繇討伐張魯,並使夏侯淵從河東出兵與鍾繇會合。關中諸侯以馬超、韓遂為首組成聯軍對抗,潼關之戰爆發。

七月,夏侯淵跟隨曹操進攻馬超、韓遂等部,採用徐晃之計渡過蒲阪津,九月大破關中聯軍,取得潼關之戰勝利。詳情請參見徐晃篇,筆者就不在此贅述了。

十月,夏侯淵繼續西進,率領徐晃、朱靈等將領平定隃糜、汧縣,最後與曹操在安定會師,將楊秋包圍。楊秋投降,曹操仍讓其官復原職,讓他安撫本地百姓。

夏侯淵從河東出發,途徑潼關、長安、隃糜、天水,最後到達安定,轉戰千里,長途跋涉,連戰連捷,在司隸、涼州地廣人稀的地方縱馬馳騁,其疾風驟雨般的作戰風格得到最合適的發揮舞臺。

十二月,曹操從安定班師,留夏侯淵在長安,鎮守西部地區。建安十六年整整一年的時間夏侯淵幾乎馬不停蹄,從太原平叛開始,一路向西打,與關中聯軍多次交手,甚至還與氐人部落交戰,連戰連勝,是其從軍以來最為耀眼的一年。曹操對其委以重任鎮守長安,從此夏侯淵紮根西部,直到去世。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夏侯淵篇(中)

這個時期,我們看到夏侯淵的職位仍然有別於其他人。這一時期曹操帳下高級將領通常為某某將軍,而夏侯淵從典軍校尉到行中領軍、徵西護軍,這有些特別。領軍、護軍也是高級將領,掌管禁軍。韓浩、史渙就分別擔任中護軍、中領軍,史料對這兩人記載不多,這是由於掌管禁軍,不輕易上前線造成的,實際地位非常高。

說來這兩人與夏侯淵還有些淵源,夏侯淵的行中領軍,就是接替去世的史渙。中護軍韓浩,曹操後來徵張魯,眾人建議就留韓浩鎮守漢中,都督諸將,曹操居然以自己捨不得為由沒有留韓浩,能說明韓浩能力確實很強。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如果韓浩留守漢中,後來夏侯淵也許就不會戰死。

講這麼多就是介紹一下夏侯淵領軍、護軍職位的特殊性,理論上是禁軍將領,但從他領導徐晃、張郃、朱靈一眾名將的實際地位來看,夏侯淵實質上就是都督,指揮協調諸將的統帥,只是名義上還沒有給他扶正而已。這也符合筆者之前提到的,夏侯淵的履歷永遠比其他三大宗親將領低,這是戰場之外的因素造成,不是夏侯淵能力的問題。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夏侯淵篇(中)

夏侯淵重大事件之六——三輔平叛

建安十七年(212)正月,曹操啟程回鄴城,任命夏侯淵行護軍將軍職,都督朱靈、路招等諸將屯兵長安。當時在南邊有山賊數千人,為首的叫劉雄,被夏侯淵稍帶手就打跑了,逃到漢中投奔張魯。

劉雄這個人可以多說些。在夏侯淵傳裡他叫劉雄,但在張魯傳及《魏略》裡則叫劉雄鳴。此人年輕時以採藥打獵為生,住在覆車山下,每天清晨就進山討生活。當時普通百姓起名字並不像士人那麼嚴謹,他們起名字比較隨意。像什麼青牛角、張飛燕之類的。黑山軍的張燕就是因為身輕如燕身手敏捷才得名張燕。有觀點推測劉雄可能因為他每天獨自進山,沒事就練嗓子喊,練就一副大嗓門,就被叫做劉雄鳴了。

我們就姑且稱他劉雄鳴,此人有一大本領,在雲霧繚繞的深山中從不迷路,在山裡怎麼走都不會走丟,當時傳言稱他能驅使雲霧,好像有法術一般。後來天下大亂,關中地區被李傕、郭汜搞得民不聊生,很多人聚集在劉雄鳴的身邊。

這個人本性不算壞,並非十惡不赦那種土匪,建安年間他主動歸附官府,被州郡上表做了個小軍官,有了朝廷正式編制。

後來馬超組建關中聯軍對抗曹操時曾拉他入夥,他不肯跟從,被馬超擊敗後逃跑。曹操趕跑馬超後找到劉雄鳴,拉著他的手說道:“我剛入關時晚上做過一個夢,夢中我得到神人相助,想必就是你啊!”於是送給劉雄鳴厚禮,上表拜其為將軍,派他去招降舊部。哪知他的舊部們不願降曹操,反而劫持他不讓走,逼著他當老大繼續反叛。看來劉雄鳴確實很有人氣,周邊郡縣的亡命之徒竟然紛紛聚集過來,有數千人之多,佔據武關道口憑險自守。

夏侯淵前去征討,大破這些烏合之眾。劉雄鳴怕曹操怪罪,又往南逃到漢中投奔張魯。幾年後曹操拿下漢中,這下劉雄鳴無處可跑只能投降。劉雄鳴被帶到曹操面前害怕的不行,以為小命肯定不保。曹操輕輕拽住他已經花白的鬍鬚,哈哈大笑:“你個老賊,這回可算得到你了吧?”不僅沒有懲罰,還讓其官復原職,只是遷到渤海郡安度晚年,防止再生事端而已。

看來曹操對那個夢真的挺執著,也許是劉雄鳴會驅使雲霧的傳說加上長長的白鬍子看起來有些仙風道骨的感覺吧。總之在多如牛毛的叛軍賊匪裡,能讓曹操朝思暮想的好像沒有第二個。

建安十七年(212)七月,馬韓關中聯軍的餘黨梁興掀起叛亂。梁興在渭南之戰中曾被徐晃、朱靈擊敗,此次他在三輔地區又聚眾作亂,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都有他燒殺搶掠的罪行。按說當年就是他斬殺的李傕,將其首級送給曹操,關中聯軍他也是一路諸侯,此時卻墮落成了土匪頭子。

梁興擄掠藍田周邊官吏百姓五千多戶,各縣都抵擋不住,紛紛將治所臨時遷到郡裡,就是長安城。時任左馮翊鄭渾拒絕遷到長安,而是堅決組織抵抗,聚攏百姓,加固城防。

鄭渾這個人簡單介紹一下。在歷史上是曹魏名臣,治理地方政績突出。當其他郡縣官員紛紛逃往長安,他反其道行之,發佈命令明確賞罰,對抓獲叛賊的人進行重賞。百姓就是這樣,沒人領導時任人宰割,當有強力人物出現後立即改觀,紛紛組織起來抓捕賊匪,甚至反從賊軍奪得不少婦女、財物。

這些所謂叛軍很多也是當地百姓,被梁興擄走強迫加入,沒有什麼戰鬥力。這些賊軍的家小被百姓們抓住,他們也就主動請降。鄭渾責備那些搶別人妻子的人,然後全部釋放。消息傳到賊軍們耳朵裡,心裡紛紛打起投降的念頭,更沒有戰鬥力了。鄭渾繼續發動宣傳攻勢,派出一些在當地有名望的官員和百姓走進山裡,向山谷中的叛軍宣傳寬大政策。許多人主動出來投降,梁興根本制止不住。

見局勢好轉,鄭渾讓逃離本縣的官員們回到各自治所安撫百姓。在鄭渾有條不紊的部署下,改變了不利局面。梁興很害怕,帶著殘餘的部隊逃到鄜城。

夏侯淵率軍剿滅叛賊,與鄭渾配合攻破鄜城,將作惡多端的梁興斬首,並以此功封為博昌亭侯。這裡讓很多人出乎意料,夏侯淵居然建安十七年才封為亭侯,實在太晚了些。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夏侯淵篇(中)

夏侯淵重大事件之七——孟起捲土重來,妙才出兵受阻

話說梁興為何敢在長安周邊大鬧,難道不知這會招來夏侯淵的進攻嗎?他當然知道,甚至是明知故犯。因為他在同涼州更大的反曹勢力遙相呼應。這個勢力,就是馬超。

梁興在關中掀起叛亂之前,馬超在涼州也沒閒著。在潼關之戰慘敗後,他逃到涼州漢陽郡(三國時恢復天水郡舊稱)上邽縣,積聚力量準備再戰。本來這裡有曹操任命的縣令,但是因為馬超在當地名望太大,有人聚集起來私自打開城門迎接馬超,縣令根本沒法制止。馬超有了根據地,又得到氐族、羌族等周邊少數民族支持,於是捲土重來。

馬超進展順利,隴右地區大部迅速歸入麾下,漢中張魯也派出大將楊昂作為援軍,共計一萬多人圍攻涼州治所冀城。

時任涼州刺史韋康也是名士,其父名叫韋端,是荀彧向曹操推薦的重要人才。韋端被任命為涼州牧,韋康則擔任主簿。後來韋端到朝廷擔任太僕,韋康成為涼州刺史。

馬超大軍所至,涼州各地紛紛響應,只有韋康所在的治所冀城不肯投降。這個冀城是冀縣的縣治,也是整個涼州的治所,不要與河北的冀州搞混。韋氏父子二人在冀城多年,素有仁德之名,百姓非常擁戴。從212年正月開始至八月,韋康面對馬超大軍包圍始終堅守不降,寄希望於夏侯淵能從長安趕來救援。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夏侯淵篇(中)

涼州區劃圖,天水即是當時的漢陽

韋康曾派別駕閻溫去找夏侯淵求援,但被馬超抓獲。馬超帶著閻溫到冀城外要他勸降城中軍民。

閻溫這個人也值得介紹。閻溫也是忠烈義士,非但沒有勸降,反而衝著城裡大喊:“夏侯將軍不出三天就會帶著大軍來救咱們,要努力守住呀!”城裡的人當然知道他都突圍失敗被抓了,哪來的援軍,只是激勵他們的話而已,人們都被閻溫感動,紛紛大哭著喊閻溫萬歲,聲勢震天。馬超氣得不行,但還想勸他歸順,被閻溫斬釘截鐵拒絕,明確表示只求速死。《三國志》閻溫傳記載其原話:“夫事君有死無貳,而卿乃欲令長者出不義之言,吾豈苟生者乎?”馬超無奈,只能將其殺掉。

韋康在堅守孤城八個月後,還沒等來夏侯淵,城中糧食已經吃光。韋康見救援無望,不忍百姓忍飢挨餓,於是不顧手下勸阻,開城投降。由於韋康深得民心,馬超深為忌憚,不久違背不殺的約定指使楊昂將韋康殺死,此舉使冀城乃至涼州官民大為寒心,對於馬超的暴行都很憤慨。

為何夏侯淵遲遲未能救援涼州呢?馬超剛起兵時,夏侯淵正在平定劉雄鳴的叛亂。這股叛軍就在關中,在長安附近,必須先平定他們。而隴西到長安路途遙遠,馬超勢頭又迅猛,等夏侯淵得到消息馬超早已擁兵萬餘,捲土重來了。

另外,夏侯淵雖然坐鎮長安總督關中各部,但需要注意的是他還沒得到假節。夏侯淵假節比他獲得亭侯爵位更晚,後面會講到。對歷史有了解的朋友們知道,曹魏大將是否有真正獨當一面的資格,就要看是否有假節。因為節將才有權力戰時自行決定斬殺違犯軍令者,擁有完全的處罰權才談得上完全獨立的指揮權。所以夏侯淵征討劉雄鳴、梁興這種附近的、輕量級的對手可以自行出兵,但面對遙遠的、重量級的對手馬超,夏侯淵此時還無權,也不敢單獨做出兵決定,他必須上報曹操。

曹操此時在哪呢?前文講到,曹操在212年初離開長安返回鄴城,然後就到東面找孫權去開練了。當馬超席捲隴西時,曹操偏偏遠在濡須口跟孫權死磕呢,而夏侯淵又沒有假節,他的請示送到曹操手裡需要很多天,再等收到曹操批准的時間要以月為單位計算。在史書中沒有記載為何夏侯淵遲遲不出兵,但《三國演義》對此有詳細描述,小說給出的耽擱理由就是夏侯淵遲遲等不到曹操命令,所以不出兵。儘管這是小說家言,但此處的細節是很合理的,筆者認為歷史上的原因應該相差不遠。

當夏侯淵終於等來曹操准許出兵的命令,七月又發生梁興的叛亂。這個時間梁興舉事,擺明就是與馬超遙相呼應。也許此時夏侯淵本已準備遠征涼州,但又被侵擾三輔地區的梁興耽擱下來。

八月,夏侯淵終於啟程趕赴涼州。此時冀城已破,馬超親自領兵殺來,不知冀城已失的夏侯淵措手不及,吃了敗仗。冀城已屬馬超,右扶風汧縣又發生氐族叛亂,夏侯淵只得回後方滅火。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夏侯淵篇(中)

本期為您講述了夏侯淵鎮守長安初期的幾個重要事件,並順帶講述相關歷史人物,有叛軍劉雄鳴、梁興,有能吏鄭渾,有忠臣韋康、閻溫,這些人雖不是知名人物,但在歷史上也都有屬於自己的濃重一筆,值得說上幾句。但單獨開篇難免小題大做,姑且以夏侯淵為主人公串聯起來,供各位粗淺瞭解一下這些稍顯冷門的三國曆史人物。

看得出夏侯淵鎮守關右的初期並不順利,不斷地平叛,總是按下葫蘆起了瓢,還有敗給馬超的經歷。但夏侯淵與馬超的較量還未結束,筆者上期說過,夏侯淵是大器晚成的名將,下期將繼續講述夏侯淵的歷史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