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世紀和羅馬的愛好者以及《權力的遊戲》影迷,觀影時真的很享受。影迷/讀者都知道,喬治馬丁在寫《冰與火之歌》時,參考了大量歐洲中世紀史,主要是英格蘭歷史。看到自己熟悉的不同時期歷史人物,在劇中相見,看到自己熟悉的歷史事件在劇中重演。有點我在讀但丁《神曲》時的感覺。
講兩個“梗”。既然題主寫的是“劇”,我就只講美劇裡,不考慮小說裡的了。
第一,瑟曦扶植七神教主教大麻雀來對付提利爾家族又被其反噬,以及大麻雀的死法。
第二,第七季第四集,在詹姆叫錯狄肯名字時,巴隆對詹姆的嘲笑。
大麻雀
在喬佛裡死後,託曼登基迎娶提利爾家族的小玫瑰瑪格麗。瑪格麗很會討好君臨城民眾,又深受國王託曼的喜愛。
瑟曦漸漸失去對自己兒子的控制,受到提利爾家族的威脅,想扶植大麻雀給予他們的武裝力量來對抗提利爾家族,自己手不沾血。
最後大麻雀的力量過於強大,瑟曦被反噬。
最終忍無可忍把大麻雀,小玫瑰連同貝勒大聖堂一起全炸了。
自己最後的兒子國王託曼在看到這一幕時自殺了。可以想象,瑟曦因為這個行為會受到多大的輿論譴責。
坎特伯雷大主教聖托馬斯·貝克特
上面這張圖,《權力的遊戲》影迷應該都看過。雖然大麻雀長得跟阿根廷人(真的哦)教皇方濟各很像,但是它的現實原型是聖托馬斯·貝克特(Saint Thomas à Becket)。
聖托馬斯·貝克特(Saint Thomas à Becket)馬賽克玻璃像,位於坎特伯雷大主教座堂
跟大麻雀一樣,貝克特在個人生活中虔誠且節約,他會定期地鞭笞自己,穿粗毛衣服,並且在私生活普遍放縱的英格蘭貴族圈,他始終沒有過什麼緋聞。
雖然和大麻雀的方式不一樣,他也懂得如此討好民眾,知道在盛大慶典時如何奢華地擺排場,他也善於貴族之間的社交。
大麻雀皈依七神教之前是一個很成功的鞋匠,有著不菲的收入,但遠算不上維斯特洛大陸的富人。貝克特曾經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是未能完成在巴黎的教會法與民事法學業,他父親是商人,商鋪失火從而家道中落。在英格蘭他的身世只能說不上不下,跟大麻雀定位差不多。
貝克特最初是坎特伯雷大主教特奧巴爾德手下的一名被賞識文書,於1154年成為坎特伯雷總執事,並在這個位置上與英王亨利二世相識而交好,後被任命為大法官。
亨利二世的統治被教會束縛無法大展拳腳,想要改變這一局面,但他又知道自己對英格蘭的改革計劃會惹惱教會和教廷。所以想要削弱教會力量,收回王權。1161年特奧巴爾德大主角去世,亨利二世想要把貝克特這位知心好友放到主教位置上,幫助實現自己的計劃。甚至一年後讓貝克特來做王子小亨利的導師。
貝克特本身並不是僧侶,而且長期混跡官場結交貴族。可他又很虔誠,坐到了主教位置以後,極力地想要配得上這個位置。他馬上就把大法官的職務辭掉。為了教會的土地,與眾英格蘭貴族交惡,並在方方面面極力捍衛教會的利益,向教皇亞歷山大三世上書尋求擴大教會權力。曾為大法官的他,現在為庇護犯罪的僧侶而踐踏世俗法律。做出了一系列威脅王權的行為後,甚至還威脅亨利二世要對整個英格蘭發出停止聖事的禁令。
1170年聖誕節,亨利二世在諾曼底主持慶典時聽說貝克特在英格蘭進行破壞活動,評論道:“我的宮廷裡養的都是多麼可悲、可鄙的懶漢和叛賊,居然聽任他們的主公被這樣一個出身卑賤的教士如此可恥地蔑視!”幾天後,四名全副武裝的男爵騎士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內砍掉了手無寸鐵的貝克特的半個腦袋並侮辱屍體。
這嚴重違反了歐洲的騎士精神,貝克特被認為殉教而被封聖。教皇亞歷山大三世聽說這件事以後震怒,一週以內不與任何英格蘭人講話。而亨利二世一生努力才得到現在的位置,突然間就成了全民公敵,甚至不敢在英格蘭久留,跑到了愛爾蘭並在那過了6個月。直到1172年,亨利二世和教會締結《阿弗朗什和解協議》才恢復正常。
巴隆對詹姆的嘲笑
蘭尼斯特軍隊在對高庭戰爭勝利以後回君臨城路上,詹姆找到狄肯·塔利套個瓷。
然後草根巴隆對貴族詹姆發出由衷的嘲笑。
詹姆很尷尬的看了巴隆一眼。
在歐洲從古典時期到中世紀,貴族社交中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很基本的尊重。即使在今天,普通人的日常交往也一樣。不會互稱對方官職,菲舍爾局長,施密特處長。不熟的人叫對方姓,菲舍爾先生或者施密特先生(或者博士、教授頭銜再或者爵位),私下裡叫對方的名。
這是貴族的一項很基本的禮儀,從小就要鍛鍊。受到的教育還包括各家族之間的關係,友好或敵對。叫錯名字就像在亞洲叫錯了對方的官職,人家本來王局長,結果叫王處長,就要悲劇了。
詹姆這個人物一直是劇中可以說最具貴族氣質的,出身自富有強大的蘭尼斯特家族,深受獅王泰溫喜愛,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面對多斯拉克部落加巨龍的無敵組合,絲毫沒有退卻,最後隻身冒死捅巨龍也體現了他的騎士精神。
但是一張嘴就叫錯了自己重要盟友的名字,出身草根的巴隆看他“人設”崩塌,發出鄙視的嘲笑,詹姆自己也非常尷尬。
在古羅馬,人們相信美德、運氣、能力都是會遺傳的。一個人的出身就基本上決定了他能夠達到的人生高度,他最大的政治資本就是自己的家族“榮譽”,一個人征戰得勝歸來可以舉行凱旋式,然後在家門口擺上永久性的裝飾物來增添家族榮耀。
所以在古羅馬的政治生活中,例如選舉。一個候選人需要跟不同的人套瓷,還要明白這些人之間的關係,當場叫錯名字會有災難性後果。所以催生出了這麼一種特殊的奴隸:指名者(nomenclator)。這種奴隸是古羅馬政治人物的核心幕僚成員。
這些奴隸經過訓練可以熟練地叫出來者名字,並附上來者的簡短介紹。而不需要指名者奴隸,自己就能認出對方並以合適方式打招呼,交談被視為更高美德。其中小加圖就不需要指名者,並且公開表示自己不需要,也企圖讓別的貴族也放棄使用,後來沒有得逞。
羅馬帝國的開創者奧古斯都皇帝(我的知乎頭像)有著極強的記憶力,並且十分勤奮。在每次出席會議前都要複習一遍與會者身份。(關於奧古斯都皇帝能講的太多,一旦開始就寫不完了)
雖說羅馬已經逝去太久,但是對今天的西方乃至世界文化都有深遠的影響。西方人互稱姓名而非官職習慣也是羅馬文化在現世的表現,當然這只是眾多影響中的一個小細節。
還有不到40天第八季就開播了,要振作起來啊!
閱讀更多 盧西Luft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