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逼近14億,人口性別比為104.64,中國人口為何如此多?

【中國大陸人口逼近14億大關 男性比女性多3164萬人】國家統計局21日發佈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1351萬人,女性人口68187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4(以女性為100)。 ​​​​

中國人口逼近14億,人口性別比為104.64,中國人口為何如此多?

看到這組數據不知道你有何感想?中國人口出現了罕見的激增,中國的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增加了整整3000多萬。還沒有脫單你,該怎麼辦?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中國人口的大量激增?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中國人口性別比例失調呢?

中國人口逼近14億,人口性別比為104.64,中國人口為何如此多?

在中國並不是每一個歷史時期的人口都是呈現正增長的,我國是一個典型的人口農業大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可以說廣闊的土地面積和適合種植水稻的氣候,造就了中國古代人口的增長。

再加上中國人本身就擅長農耕和掌握農業生產技術,所以說中國從原始社會就能夠養活將近1000萬的人口。商朝時期,我國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了1000多萬。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之間發生戰爭,一次戰爭就能夠死傷將近10萬人,主要還是由於當時處於冷兵器時代,醫療水平有限,表面上,參戰的人有數十萬,但是真正死在戰爭中的還不到1 2萬,其他的人大多數都是死於瘟疫 鼠疫等傳染病。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中國結束了戰國時代,迎來了短暫的和平。秦朝的人口總數達到了3000多萬。秦朝末年,楚漢相爭,中國的人口出現大幅度的銳減,中國的人口將近1500萬,經過西漢初年的休養生息,中國的人口出現了緩慢的增長,加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中國的人口達到了中國歷史的第一個高峰,人口高達6000多萬。

中國人口逼近14億,人口性別比為104.64,中國人口為何如此多?

東漢末年,天災人禍不斷,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人口由於戰亂銳減到了將近1000多萬,出現了罕見的低值。西晉統一全中國之後,人口又反彈到了3500多萬。在這裡要說清楚一下,中國在西晉以前,人口主要是聚集在北方的黃河流域。連年的戰亂使得中國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史稱“衣冠南渡。直到隋朝末年唐朝初年,中國的人口達到了4600多萬。中國人口真正突破億萬大關的是宋朝,宋朝結束了了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局面,加上和遼 西夏 金簽訂和平協議。宋朝南方的經濟水平領先於全國,雖然軍事實力薄弱,但是當年宋朝的GDP佔據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二。

中國人口逼近14億,人口性別比為104.64,中國人口為何如此多?

宋朝末年和蒙古的戰爭使得中國人口下降到6000多萬,蒙古人的南下,不僅增加了北方人口南遷的力度,還促進了多民族的融合,至今幾乎每一箇中國的血液中都有少數民族的成分。朱元璋通過農民起義,建立了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記錄人口數為6055萬。永樂元年(1403年)增至6660萬。隨著經濟的發展,明朝中後期人口數突破2億。清朝是中國人口飛速發展的高峰期,主要是因為清朝年間中國的版圖除了元朝外達到了最大,加上當時統治者的政策有關,比如說當時的統治者主張開拓空間,大量的人口“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湖廣填四川”,人口開始向全國各地四處擴張。清朝統治者還圍海造田 擴大了沿海各地的耕地面積,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閉關鎖國,禁止當地的農民和外來商戶通商。清朝的統治者實行土地限制政策,禁止農民隨意流動,人口由於被土地所限制,所以出現了罕見的持續增長。還有一種東西簡直是人口的催化劑,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紅薯。水稻雖然能夠養活眾多的人口,但是水稻在當時普遍是一年一熟制,一年只能夠收成一次。紅薯卻例外。紅薯能夠在非常極寒和乾旱的地方進行生存,直到改革開放前,紅薯依舊是農民的重要糧食,紅薯避免了中國陷入幾次大的饑荒。

黃河的河患得到了治理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黃河多次在歷史上出現了決堤,大量的河水衝擊黃土高原,造成水土流失。直到雍正年間,黃河的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黃河流域的土地出現了激增。太平天國前期,中國的人口已經達到了3億人。中國人之所以數量龐大,和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也有很大的影響,封建時代的中國人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多兒多女。國家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加上重男輕女,男性是主要的勞動力,尤其是處於農耕文明的中國。中國龐大的耕地面積和作物的引進,以及水稻技術的改良,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追求自我享受,一般只要有吃 有老婆孩子就夠了,比較能夠吃苦耐勞,生產能力頑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