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都說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但其實父母也大大低估了孩子的愛。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在最新一期的綜藝《少年說》中,一位名叫劉潔的女生讓我印象深刻。

雖然來自單親家庭,但從劉潔身上散發出的幸福與溫暖,讓所有人為之動容。不過更暖心的故事還在後面,在感恩母親多年付出後,劉潔催促母親趕緊結婚。

"媽媽,我希望你可以一直做一個這樣的小女生,一直這樣幸福下去。”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臺下劉潔的母親已經哭成淚人,這麼多年來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生活,這位柔弱的女人一力承擔起了家庭所有的重擔。

而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女兒居然為自己考慮得如此周全,在離家之前當眾“逼婚”,希望自己可以找到依靠。

有網友在下面評論說:這是最感人的一次《少年說》,深沉的母愛裡潛藏著成倍的孤獨和委屈,讀懂了,體恤了,就是幸福的基石。

其實,和深沉母愛融為一體的,還有孩子對父母最真摯的愛。對於絕大多數父母而言,孩子遠比他們想象中更愛自己。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近日,有太多這樣暖心的故事。

2月11日,湖北一個10歲的小男孩要拿壓歲錢給母親買鑽戒,他的母親因為不捨得花錢,想要帶著孩子離開,這位10歲的男孩兒急得嚎啕大哭……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2月18日,年僅12歲的山東男孩劉奉智上了熱搜,在無人知曉的日子裡,他已經做了失明母親10餘年的眼睛……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2月23日,一則“初二男生擺地攤8天賺了1萬7”的新聞在網上爆火,這位名為楊博超的小男生,賺錢的初衷只是為了給母親買一部新手機。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類似於這樣的感動實在是太多太多,很多父母在看到這樣的新聞後,都感慨這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永遠不及格。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之前看過一個短片, 短片中所有接受採訪的媽媽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完美,在給孩子的打分上,媽媽們都非常苛刻得只打了7分、8分,更有甚者給了不及格。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而反觀短片中的孩子們,一提起自己的媽媽,他們都眉飛色舞,笑起來比吃了糖果還甜蜜。在孩子們的心裡,媽媽即便是不能時時陪在自己的身邊,她也是最棒的媽媽。

更有孩子對著鏡頭害羞地說:“想保護她。”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鏡頭那一側的媽媽們也淚如雨下,這些在自己眼裡全是缺點的孩子,已經想要用稚嫩的肩膀,做她們的依靠了。

和媽媽們用缺點來給孩子減分不同的是,孩子永遠不假思索地給媽媽滿分,因為媽媽在自己的心裡永遠都是最完美的。

都說父母之愛是世上最無私的愛,但孩子對父母的愛又何嘗不是呢?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曾在網上聽過這樣一句話:不要讓父母之愛,充滿掠奪。太多的父母習慣於以指導者的形象,出現在孩子的日常生活裡。他們不願意傾聽孩子,而希望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一旦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期許,在父母眼中孩子就是不及格的。

但這樣的父母之愛,無異於等於掠奪,不僅在掠奪孩子的親切感,還在掠奪孩子原本燦爛的未來。

而當孩子不得不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的時候,他們往往都很沉默,甚至想要用盡全力去達到父母的期許,成為父母心中想象的模樣,即便那並非是他們的夢想。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想起之前的一位朋友,當他成年後再回想為什麼要選擇理科,而非他所喜歡的文科時,他只是笑了笑:

“我爸媽希望我讀理科,讀文科他們會不高興的。”

就是在日常中那麼多不經意的小細節裡,孩子都在默默用自己的方式去愛父母,而父母卻沒有察覺。

都說父愛如山厚重,母愛如水溫柔,而子女之愛往往也如春雨,潤物無聲。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著名的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因方式不同,又缺少溝通,父母和孩子之間,愛的互動大多數都是無效的。

而要想打開這一困局,父母所起到的作用遠遠比孩子要大,成熟的三觀,讓父母在處理問題上更加遊刃有餘。親子教育對父母來說,是最難答的一道題。雖然我們永遠給不了標準答案,但為人父母一定要有以下這三種意識。

● 孩子是父母最完美的作品,但孩子的未來只掌握在自己手中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有一首著名的詩——《孩子》,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你的孩子並非是你的孩子,你能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他們思想。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不是父母完成人生遺憾的途徑。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永遠不要按照自己設想的那樣去規劃孩子的未來。

為人父母,只守護孩子的底線,把握孩子的方向,而不參與孩子的未來。

《少年說》現場“逼婚”單親媽媽:我們的孩子,比想象中更愛我們

● 父母之愛固然無私,但不代表父母“絕對正義”

幾乎所有人都曾被這樣一句話傷害過——“都是為你好”,其實父母所理解的好,往往不是孩子所認為的好,但很多父母都曾以愛之名,“綁架”孩子的理想和人生。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但父母以愛為之的事情,卻並非全是正確的。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而不是成為孩子的思想主導者。

● 消除身份帶來的優越感,以平等的姿態來面對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威德·霍恩說:“做孩子朋友的真正含義是以平等的、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貫徹自己的教育思想。孩子聽不進去,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頭疼的事情。其實很多時候父母之所以會面臨這樣的尷尬局面,往往是因為父母喜歡端著身份說話,沒有辦法讓孩子感同身受。

擺脫掉因身份帶來的優越感,迴歸到孩子的身邊,讓他徹底放鬆戒心,打開心扉。而當父母真的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時,父母想要傳達的教育觀念也能很簡單深入孩子的內心了。

最後,用爆火的一首小詩《挑媽媽》來做結: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兒子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