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與袁崇煥,到底誰是枉殺?為何崇禎臨死前只想到魏忠賢?

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一直兢兢業業,勤於朝政,只望中興大明,可惜少年白頭換來的卻是煤山上吊的悲慘命運。很多人都為這位天子守國門的氣節感慨萬千,可惜可惜!崇禎一生雖勵精圖治,但無治國之才,不懂帝王之術,又沒有任人之術,加上自己多疑,殺了數十名宦官,又頻繁更換官吏,導致國家無才可用。其中有兩位重臣被殺,頗有爭議,他們就是魏忠賢與袁崇煥,到底誰是枉殺?為何崇禎臨死前只想到魏忠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望各位自行比較。

魏忠賢

前面筆者就不說了,就直入主題。魏忠賢在朱由校手下得寵,矇蔽聖上,獨攬大權,被譽為九千歲。但是正是這樣的一個人極其聰明,深知朱由校在位越久,他就能掌權越久。所以他並沒有亂來,做事還是很有原則,堅持稅收,尤其是工商稅極大了補充了大明的國庫,雖然魏忠賢一直在與東林黨相爭,但是實打實的給朱由校變出了錢,對抗後金的戰事也是頗有成效。

魏忠賢與袁崇煥,到底誰是枉殺?為何崇禎臨死前只想到魏忠賢?

朱由校的喜歡在於魏忠賢的聽話,讓東林黨一家獨大?那不是廢了,東林黨可是會逼皇上服從他們,真的忠誠沒幾個,朱由校為人糊塗,但道理還是懂些的。只是崇禎就走了這條路,可憐天啟皇帝對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崇禎不聽,反而逼死魏忠賢。魏忠賢一死,東林黨就開始得勢,看似中興有望,實乃亡國之勢。東林黨大部分除了尊經重道,就是平日裡夫子乎,與人嘴鬥,而一旦遇到邊疆危機,個個則避之躲之。

崇禎時期國庫無錢,最主要是廢了魏忠賢的工商稅,東林黨口口聲聲不可與民奪利,那為什麼取消工商稅,反而加重農民的稅,不得不說李自成的起義就是他們這樣逼出來的。

這也難怪崇禎上吊前會讓曹化淳收葬魏忠賢遺骸,曹化淳也說出“忠賢若在,時事必不如此”這句話。畢竟魏忠賢是一條看家惡狗,雖貪婪,但畢竟忠心。

魏忠賢與袁崇煥,到底誰是枉殺?為何崇禎臨死前只想到魏忠賢?

袁崇煥​

很多人認為崇禎是受到皇太極的反間計從而把袁崇煥殺了,其實並不全是,皇太極只是送了崇禎一個殺袁崇煥的理由,崇禎早有殺袁之心。

不得不說袁崇煥此人確實有才幹,膽識過人,文韜武略。在抗擊清軍時更是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立下赫赫戰功。可惜崇禎心急中興,信了袁崇煥糊弄皇帝的五年平遼計劃,以傾國之力打造了寧錦防線,還將尚方寶劍賜予袁崇煥。

袁崇煥得權就開始耀武揚威,想要沾手皮島毛文龍的軍餉糧草,這毛文龍也是不世出的名將,憑藉皮島開創東江軍事重鎮,後金不能為所欲為進攻大明,就是因為毛文龍的牽制,要知道後金沒多少人,一旦出征就是全部壯丁。這皮島就是釘子,可直入後金老窩,可見皮島的戰略意義。而且毛文龍為人仗義,結識很多好漢,都在後金打游擊呢,這讓後金無法穩定遼東局勢。可惜因為不想軍餉受制於人,拒絕袁崇煥這一要求,導致自己被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一死,皮島的軍隊就散了,大部分帶著大炮與火器技術投奔後金,讓後金實力大漲。

為了支持袁崇煥的計劃,崇禎不惜一切滿足袁崇煥的要求,結果還是被後金打到家門口,這讓崇禎大為不滿,在勤王之時還要求兵馬入京更是觸及崇禎底線。要知道在之前就傳言袁崇煥私下暗通後金議和,所以此時崇禎就開始多疑,而且袁崇煥有過將糧草賣給蒙古人,而蒙古人又將糧草賣給後金,這樣一來就是間接資敵。崇禎氣啊,傾盡全國之力換來這個結果,所以將袁崇煥千刀萬剮了。

魏忠賢與袁崇煥,到底誰是枉殺?為何崇禎臨死前只想到魏忠賢?

魏忠賢之死導致明朝無錢財可用,袁崇煥一死導致明朝無將領抗清。個人覺得魏忠賢真乃枉死,史料記載魏忠賢要害崇禎,才被崇禎逼死。但是筆者認為魏忠賢權力來源於皇帝,身為最忠心皇帝的人怎麼會害皇帝呢!多半是東林黨的故意改寫歷史讓我們覺得魏忠賢就是該死。袁崇煥可是自己作死,不擅作主張殺毛文龍,不誇下海口五年平遼,如果他能夠腳踏實地,一步步來,還真能平定遼東,不過明朝著實千瘡百孔,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