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偵探一樣去買菜的老人們

像偵探一樣去買菜的老人們

2019年1月3日,北京,多雲,霾,-7—2℃,東北風1級空氣質量指數:187。

今天早上我去了一趟醫院,和往常走的路線不一樣。從醫院回公司這段路,交通特別不方便,我兜兜轉轉了四趟,騎車、乘地鐵、坐公交,三種常用的交通工具都用上了。

從醫院到地鐵站這段路我是騎共享單車過去的,這時候還比較早,9點鐘左右,自行車道左側以飯店為主的商鋪還沒開門,很清淨。騎著騎著,我看到幾個大爺大媽提著菜,心想,難道附近有個菜場?我朝那一排房子看過去,果然發現一個門口的人比較多,人們進進出出,提著菜。

這是一個很不起眼的菜場,但再不起眼,生活在它周圍的人還是知道它的所在,早上,這一片成了最熱鬧的地方。畢竟,現在的菜場越來越少了。

像偵探一樣去買菜的老人們

因為去年開始關注菜市,我注意到一個現象:早晨、上午到去菜場買菜的人基本都是老人。想想也是,年輕人一大早都趕著去上班,哪有時間去買菜做飯?更何況,現在許多年輕人根本不做飯,這幾年外賣那麼方便,很多人一日三餐都是叫外賣,我甚至聽別人說過,有的人連碗筷都沒有,更別提鍋了。

所以,要說起哪一類人群對城市裡的菜市瞭如指掌,肯定是老人。他們一個個像偵探一樣,把家遠近的菜市都摸了個門清,我經常看到許多老人拉著買菜的拉桿包,乘公交去菜市買菜,和上班族一樣趕著早高峰,一買就是一大堆。

今天早上,我從地鐵下來坐公交,這個班次比較擠,到某站地的時候,我看到許多老人拉著裝滿菜的拉桿包上公交,最後幾個實在擠不上來就沒上來,我朝對面望望,果然看到一個賣菜的超市。

從公交車下來後,我騎車去公司附近的一個菜場去買水果,路過一個公交站,恰巧一輛公交停下來,又下來一些拉著拉桿包的老人們,也上去了一些。他們熟門熟路地走去菜場。而我在這個菜場裡也幾乎沒看到年輕人。

自從明白買菜的不容易之後,我十分理解老人們為何趕在早高峰去買菜。早上的菜最新鮮,他們當然願意這時候去買,可家門口不是沒有菜市就是菜品很少,他們只好乘坐公交“不遠萬里”地去買菜了。我想起今早沒有擠上公交的老人,想想也是不容易。何況,“民以食為天”,吃,是怎麼也省不了的。而且,想吃新鮮一點,豐富一點,更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只希望,賣菜的菜場、超市越來越多吧。

像偵探一樣去買菜的老人們

今天的天氣特別糟糕。霾從昨天白天開始起來,到晚上近十點的時候,爆表了。當時我正拿起手機看時間,眼看著頻幕上的天氣圖標從藍色變成土黃色,我打開天氣查看空氣質量指數,竟然將近300!不過,一夜過來好了些,降到了一百多一點,但下午又升了上去,達187,中度汙染。整個北京城灰濛濛一片,能見度很低。

好消息是,今天下午的時候發佈了大風藍色預警,半夜到明天白天有大風,明天應該是個好天氣。不過,今晚下班回家的時候,還是要戴上口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