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BAT,中國平安蘊藏的潛力平分秋色

新年伊始,地產行業最大傳聞終於塵埃落定:華夏幸福對外發布公告稱,郭紹增辭去華夏幸福董事及戰略委員會委員等職務,華夏幸福董事會選舉吳向東為董事,同時聘任吳向東擔任華夏幸福首席執行官暨總裁,正式任命宣議將在3月7日的臨時股東大會批准吳向東擔任華夏幸福董事以及其他職務任命事宜。

比起BAT,中國平安蘊藏的潛力平分秋色

有關吳向東擔任華夏幸福副董事長一職的傳言由來已久。在平安資管受讓華夏幸福股份兩個月後,華夏幸福發佈《關於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該議案提出董事會增設副董事長一職,當王文學不能履行董事長職務時,副董事長將代行董事長職權。彼時,"吳向東將加盟平安集團並出任華夏幸福副董事長"的傳言就開始流傳。

但華夏幸福方面表示:吳向東擔任華夏幸福董事是由大股東華夏控股推薦,和平安無關,也不代表平安集團。

伴隨著吳向東加盟的落實,華夏幸福迎來一次重大的業務轉變和團隊蛻變,建立南北總部雙中心運作模式,並加快企業創新業務和發展轉型。

其實,通過吳向東加盟華夏辛福一事,背後卻折射出平安集團不動產業務發展的野心和龐大地產佈局策略,從金融保險和房地產兩個國民生活基礎指標逐漸滲透到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命脈。

中國平安不動產業務的野心和發展步伐

中國平安入局華夏辛福並不是單獨的個案,幾乎全國top20的房地產都離不開中國的身影。

2014年5月,保監會開始實施新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對險資的投資範圍持續放寬,理論上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的比例提高至30%。由此,保險企業在不動產的投資獲得大幅度鬆綁。

中國平安設立為發展不動產投資業務的子公司,簡稱平安不動產,註冊資本100億元,截至2014年8月,資產管理規模近500億元。自2014年7月以來,這家公司便在中國土地市場上掀起一輪旋風。

比起BAT,中國平安蘊藏的潛力平分秋色

從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實際已經投入超過300億元進行擴充土儲,一舉成為2014年杭州土地市場拿地最多的企業。

2015年4月1日,平安不動產母公司中國平安還通過認購碧桂園9.90%股本的方式,成為碧桂園第二大股東。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不完全統計,2015年前十個月,平安不動產陸續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蘇州等城市單獨或聯合房企拿下至少14宗地,涉及土地出讓金額高達477.32億元;2015年10月份以來,綠城九龍倉平安聯合體還數次出現在北京的土地競拍現場。

據相關資料可知,平安不動產的業務拓展迅速,範圍已覆蓋商業地產、旅遊養老地產、工業地產和住宅股權投資等,僅在股權合作的房企就超過20家,包括招商、金地、保利、華潤、綠城、九龍倉、碧桂園、協信、旭輝等龍頭地產企業。

比起BAT,中國平安蘊藏的潛力平分秋色

從巨資入股數十家優質房企,到上百宗聯合拍地,中國平安以一連串大手筆投資案例,成為房地產市場中舉足輕重的資本力量。中國平安正在構建一個宏大的地產金融帝國,以地產金融的運作模式挖掘更大的消費市場。

頻繁巨資併購背後邏輯是保險市場的突破

根據中國保監會統計數據,2004-2015年間,保險行業引來飛速發展,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突破1.61萬億,業務得到飛速增長。受益於保費的高速增長,四作為大保險公司之一中國平安資產規模也得到快速增長。

比起BAT,中國平安蘊藏的潛力平分秋色

儘管過去保險行業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但受到監管的影響,險資的投資渠道基本侷限在銀行存款、證券、信託等金融產品,但伴隨著業務滲透率深入,保險企業的收益率也面臨回落的壓力。

由於資本市場整體收益率的下行,險資更加註重資產配置的多元化的拓展。其中,銀行存款、債券配置比例持續下降,債券投資計劃和長期股權投資成為保險企業的投資選擇。其中,不動產、證券市場等投資收益較高的領域成為發展的突破口最佳路徑。

據內部人士說,中國平安精心籌劃準備了5年的時間,為不動產投資培養了"很好的項目和團隊"。可見中國平安對於入局房地產領域的決心和毅力。

2010年9月,中國保監會正式公佈《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允許險資投資不動產。

果不其然,新規僅頒佈一個月,中國平安便從瑞安建業手中收購成都中匯廣場,成為險資投資地產的首宗個案。2011年,平安壽險獲得PE與不動產雙牌照。

新帝國逐步撬動著中國經濟的命脈

基於中國平安多領域業務板塊的佈局,如壽險、產險等保險業務、銀行業務、信託、證劵、資產管理等投資業務和互聯網金融業務,其業務協同效應愈見明顯。通過佈局與把控金融和地產這兩個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維度撬動中國經濟的命脈。據保險企業的人士表示,金融、地產兩大行業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在未來模式中保險企業確實會嘗試在房地產的場景下打通其它業務入口。

比起BAT,中國平安蘊藏的潛力平分秋色

以長租公寓為例,平安不動產在2017年開啟這項業務,並提出"重資產+中資產+輕資產"的發展模式,但平安扮演的角色並非開發商或運營者,而是發揮金融和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

2018年,平安不動產在上海、廣州、北京、南京等城市投資的長租公寓總房間數近7000餘間。未來十年,平安不動產計劃發展200萬間、總面積約8000萬平米的長租公寓,總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000億元。

同時,中國平安投資華夏幸福南方總部業務也將聚焦在長租公寓、康養服務、汽車服務產業集群以及智慧城市幾大板塊上。前期啟動業務可能與平安集團已有業務基礎上開展廣泛的拓展協同發展。

同時,平安集團基於自身不動產資源和金融實力,依託集團綜合金融優勢,攜手平安證劵、信託、不動產、基金等各子公司,推進房生態戰略實施,為各大房企提供從項目獲取、開發建設、銷售自營到業主服務等全週期投融資以及對應配套服務。

對於一家完整的金融控股體系而言,中國平安投資房地產不僅僅是為險資尋找投資出口,以及充當財務投資者。或許平安還會打通旗下多項金融業務,尤其是資金信貸服務、住宅社區金融服務等進行協同發展。

更重要的是,中國平安希望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其核心金融業務產生協同效應。截至2015年6月底,中國平安的互聯網金融總用戶規模達1.67億。該公司表示,這為核心金融業務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以中國平安入股碧桂園為例,看中的或許正是碧桂園在二三線城市有大量的項目,且這些項目輻射人群達幾百萬。"中國完全可以依靠自身金融資源在社區內進行社區金融服務、企業和個人信貸等。

總體而言,平安好房基本和房地產50強中30多家企業都有合作,包括萬科、綠地、招商、金地、雅居樂、越秀、協信等等,其中確實有部分和平安好房有相應的合作。"

從中國平安官網介紹,公司致力成為"國際領先的個人金融生活服務提供商",在互聯網金融方面已佈局陸金所、萬里通、平安好房、平安好車、平安壹錢包等平臺,計劃將金融服務融入"衣食住行玩"各項生活場景,實現無縫鏈接。

圍繞廣大用戶"醫、食、住、行、玩"生活場景,形成"一扇門、兩個聚焦、四個市場"的戰略體系;通過"任意門"銜接起豐富的應用場景,聚焦於資產管理和健康管理,推動大數據的挖掘、分析及應用,搭建起資產交易市場、積分交易市場、汽車交易市場以及房產金融市場,為廣大用戶提供一站式金融生活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