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投資增量瞄準新基建 5G基礎設施建設潛力幾何?

近段時間,新基建成為了資本市場熱詞,一方面是國家頻頻在新基建領域施以“大手筆”;另一方面,則是以5G、特高壓和軌道交通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板塊在A股市場上持續活躍。分析認為,在穩增長的大背景下,新基建必然是投資重點之一。而作為其中潛力巨大的5G基礎設施投資也有望進入快車道。

穩增長已成當務之急

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19年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依然面臨下行壓力”。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強化逆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從市場需求看,國家統計局去年12月31日公佈的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4%,降到了榮枯線以下,創造了2016年3月以來的低點。而最新公佈的去年12月CPI和PPI環比也出現雙降。這也印證了我國經濟當前所面臨的壓力。

在此背景之下,1月4日,央行官網發佈公告稱,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1個百分點。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分析指出,此次降準意在對抗經濟下行壓力,實現穩增長,也被視為打響了穩增長的第一槍。

“目前整個實體經濟較為脆弱,風險性有所加劇。作為國內宏觀經濟調控的兩大核心部門,央行和財政部勢必有所動作。”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丁建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擴張實屬必然。”

新基建將挑起大梁

對於穩增長,貨幣政策有了應對之策,財政政策自然也不能落後。

自2018年12月6日至今的一個多月裡,發改委批覆了全國各地多個基建項目的投資總額已超萬億。有市場人士表示,這是一個不同於以往以“鐵公機”為主導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模式,“新型基建”投資領域多為軌道交通、城際高速鐵路、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和科技方向。

發改委近一個月來批覆的,大多數是軌道交通項目,包括了上海、杭州等六個城市軌道交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新建西安至延安、江蘇省沿江城市群三個區域的鐵路建設,以上這些就是最好的例子。

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副司長馬強表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發展空間較大,是促進有效投資的關鍵領域。

“基建投資加快步伐將對投資增速起到託底作用。”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今年宏觀政策明顯轉向,著力點在於加大基建投資力度,基建項目執行進度會明顯加快,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增長10%,成為拉動投資的關鍵力量。

資本市場對此的反應也是相當直接,近期A股市場中的新基建概念持續走強,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主線依舊活躍,特高壓概念股風範股份連板,漢纜股份、廣電電氣均有漲停;交運設備板塊永貴電器、祥和實業亦然。

5G基建投資“才剛上路”

A股市場中的5G板塊,近來行業利好不斷,再受到新基建概念的“加持”,走勢搶眼。

從消息面看,1月10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今年,我國將進行5G商業推廣,一些地區將會發放5G臨時牌照,下半年還將用上諸如5G手機、5G iPad等商業產品。此前,市場預期5G牌照將於今年下半年正式發放。此次苗圩部長表示將發放5G臨時牌照,意味著5G商用時刻表將大幅度提前。

從商機看,僅5G手機。德勤認為2019年,5G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00萬臺,且大概率會在Q2面向消費者。到2020年底,5G手機銷量(1500萬-2000萬臺)將大約佔智能手機銷售總量的1%。再往大說, 5G產業鏈將有效刺激智能家居、VR/AR、車聯網等新型消費需求。工部預計,2020年5G將創造920億元的GDP,2025年5G將拉動1.1萬億的經濟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2%。

從投入來看,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就單個運營商而言,會在國內20-25個城市部署5G,每個城市部署的基站約為500-1000站,5G網在部署初期的單城市造價約為1000萬-3000萬元。單個運營商2019年採購的5G基站數量大致為1萬個-2.5萬個,涉及的5G投資支出範圍約在55億元-175億元之間。當然這只是初期的投入,後續投入將更大。

就當前的5G基礎設施建設而言,不管是現實中的商機,還是資本市場中的相關概念股的炒作,套用一句廣告語形容:“我才剛上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