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虹雲”正天地聯調 天基互聯網將應用示範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以打造天基互聯網為目標的中國虹雲工程進展情況備受關注,來自承擔虹雲工程建設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的最新消息說,虹雲首星在軌運行狀態良好,天地聯調試驗正在緊張進行,今年下半年將進行通信應用示範,直接為用戶提供通信服務,這也將是中國首個低軌寬帶天基互聯網的應用示範。

中国“虹云”正天地联调 天基互联网将应用示范

資料圖: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中國打造天基互聯網也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力推的五大商業航天工程之一,虹雲工程計劃發射156顆衛星,為全球用戶提供被譽為永不失聯的網絡服務——隨時隨地的“星鏈”WiFi互聯網接入。虹雲工程也是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提出的以商業模式構建中國第一個全球覆蓋的低軌Ka頻段寬帶互聯網星座系統,並以該院旗下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工程牽頭和抓總單位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黨委書記馬傑介紹說,虹雲工程是基於低軌衛星星座而構建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旨在實現“讓全球無縫覆蓋WiFi”目標,併為實現高速率、高質量的互聯網應用體驗開闢新的技術路徑。虹雲工程分為技術驗證、業務試驗和業務系統建設三階段實施,最終將於“十四五”時期完成整個工程部署,開展正式運營服務。

2018年12月下旬,用於技術驗證的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入軌,發射翌日開展首次Ka天地通信試驗,信關站、用戶站經過衛星成功建立雙向通信鏈路,信號一次連通成功。2019年1月上旬,虹雲工程項目團隊收到虹雲工程首次天地連通通信試驗中通過衛星發來的信息——“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隨後,項目團隊又完成虹雲工程多次全系統、全流程互聯網業務通信功能試驗和多用戶站入網通信試驗,均取得圓滿成功。截至目前,衛星在軌運行狀態良好。

馬傑指出,試驗數據顯示,在衛星過境時段內,通過虹雲工程驗證系統構建的低軌衛星互聯網系統,已經可以實現網頁瀏覽、微信發送、視頻點播等功能。至此,虹雲工程首星為低軌衛星互聯網技術和產品研製搭建起一個空間試驗平臺,這也標誌著中國低軌衛星互聯網系統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通過虹雲工程的天基互聯網接入,上網效果如何?據瞭解,為了讓用戶享受到與家裡一樣的上網速度和服務體驗,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作為虹雲工程地面用戶終端研製單位,專門設計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型用戶站。

25所副所長董勝波指出,用戶站直接為用戶提供通信服務,設計指標的優劣直接影響用戶體驗。與現有傳統衛星相比,該所研製的兩型用戶站可大幅提升通信速率,為用戶帶來更快速的上網服務,同時信號傳輸更穩定,覆蓋面更廣。

他說,在兩型用戶站中,移動式二維相控陣用戶站的收發子陣是最核心也是難度最大的一部分,虹雲工程組網衛星在低軌運行後,地面用戶站能否快速準確地在衛星間和衛星內進行極為頻繁的切換,保證高質量通信,就是靠這個子陣來實現。25所自主研製生產的子陣突破了多功能多通道相控陣收發芯片和超薄一體化相控陣系統集成設計技術,僅火柴盒大小,易於與飛機、輪船、高鐵等共性佈局,也具有低成本價格優勢。該子陣成功研製,可快速推進二維相控陣天線在衛星通信領域的應用,並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在5G基站中使用。

馬傑表示,按照整體規劃,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19年將進一步開展基於虹雲工程技術驗證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並推進業務試驗衛星研製,力爭2020年完成虹雲工程業務試驗衛星發射。與此同時,位於武漢的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也即將開工建設,擬通過全業務系統的新型研製模式,形成產業鏈資源匯聚優勢,滿足年產衛星100顆以上的能力,為虹雲工程在“十四五”時期完成整個星座部署提供保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