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造船行業蕭條,導致成千上萬的人失業,並提出了有關韓國造船業未來的問題,韓國現代重工已經拆分成四家公司。
世界第二大造船商代重工週三開始拆分為四個實體,分別專注於造船、建築設備、電機和工業機器人。
四家公司市值合起來現在已經超過140億美元,而在計劃公佈後,3月份現代重工停止交易時則為100億美元。
現代重工首席執行官Kang Hwan-goo表示:“我們決定分拆這些單位,以更有效地應對行業的長期蕭條,增強核心競爭力。”
週三,現代重工股價自調整後收盤水平上漲8%。截至3月底,此次拆分將造船商的負債淨額減半,其債權比率從2016年底的106.1%降至95.6%。

韓國是世界三大船舶製造商的所在地,長期以來,造船被認為是全國最重要的行業之一。
但是,過去兩年全球業務大幅放緩,重創行業中間分子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兩家公司都陷入產能過剩的困境,揹負數十億債務。
該行業今年上半年出現了暫時復甦跡象。 4月份,韓國造船廠出售價值71億美元的船舶和鑽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0%以上。
“去年是最低點。” 里昂證券造船業分析師Jihyang Hyun表示,“有跡象表明正在好轉。 價格仍有些壓力,所以船東現在可以按照好的價格下訂單了。”
她補充道:“對於現代重型造船,它處於早期階段,但就訂單和收入方面而言,它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業務上揚處於關鍵時刻。上個月大宇最大的債券持有人韓國國民年金集團同意債務重組計劃後,為26億美元的緊急救助鋪平了道路,堪堪避免了破產。
近年來,由於原油價格跌破每桶50美元以下,石油鑽井平臺和生產設備的開採成本不斷攀升,進軍昂貴的海上能源項目失敗,大宇公司財政狀況不斷惡化。
韓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估計,大宇在未來兩年可能面臨40多億美元的現金短缺。
分析師普遍看好現代重工的分拆,認為現在更容易確定業務的價值並吸引投資。
不過,卻遭到現代重工大量工會成員強烈反對,聲稱重組將導致進一步的裁員。
在2月份公佈決定前,工會發起了為期三天的罷工,這是23年來首次全面罷工。
閱讀更多 前瞻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