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康德,你知道多少?

康德是德國的哲學家,如果你僅僅知道這些,那就真的是太淺顯了。關於康德的這些故事和思想,你一定要知道,不然去了德國或歐洲,人家肯定會笑話你的。

康德的偉大之處和相關故事,哲學詩畫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下,一起來了解。

關於康德,你知道多少?

康德,一個影響了整個西方社會的偉大哲人,他個子不高,只有一米五七,而且天生心胸狹窄,肺活量小,但是他的心氣卻很大,大到可以裝下整個星空,不然怎麼會有那句著名的“頭頂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他還有疑難病症傾向,幼時甚至十分厭世。有人曾這樣描述他:雖金髮碧眼,但身高太低,在個個都是一米八以上的德國,這簡直就是個另類。他雙肩高低不一,精神脆弱敏感,就連剛印好的報紙都能讓他狂打噴嚏。除了這些,他還高度近視。腦袋弱弱的掛在脖子上,與瘦小身材完全不成比例。

但那又怎樣,就是這麼一個外表不起眼的人,卻影響和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以下是康德的簡單介紹:

康德,全名伊曼紐爾·康德(1724-1804),1724年出生於東普魯士柯尼斯堡城,這一年巴黎股票交易所開張,資本怪物誕生;在東方,雍正皇帝正頒佈聖旨禁止基督教在華傳播,史稱“雍正禁教”;歷史正處於西方向左,而東方向右的悖逆之中。

關於康德,你知道多少?

16歲時,康德進入柯尼斯堡大學唸書,隨後幹過家教、講師、教授、系主任、校長等職務,直至73歲退休,1804年溘然離世。

康德有一個工匠老爸,和尼采的老爸一樣,都是虔誠的新教徒。因此,他從小得以浸淫於自控、勤奮、虔誠且道德至上的家庭氛圍之中。他有11個兄弟姐妹,但只有5個存活並長大成人,在兄弟姐妹中,康德排行第四。在康德母親的堅持下,他進入了柯尼斯堡城最好的弗里德里希書院讀書,母親希望兒子修習神學,以便將來能做個光宗耀祖的神甫。

與家道殷實卻學習不行的黑塞不同,在學校康德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學霸的風範,每次考試都不出前三,16歲就考上了柯大。天有不測風雲,不到兩年父親猝然離世,把三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留給了即將畢業的康德。長兄如父,康德輟學了,通過當家教養活自己和家裡人。

在此期間,康德寫了一篇論文《自然通史和天體論》,想獻給弗里德里希王子,結果卻遭到了冷遇。這篇論文尖銳地批判了上帝創世說和自然永恆不變說。後來的革命思想家恩格斯對其評論說:“康德在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觀念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而且用的是很科學的方法。”

再後來,康德一鳴驚人,先以《論火》獲得碩士學位,又以《對形而上學基本原理的新解釋》成為柯大講師,開始了他那長達41年的教學生涯。在評論自己時,康德說,一輩子沒幹別的,就是讀書、教書和寫書。

康德不僅教哲學,還教邏輯、形而上學、人類學、道德哲學、倫理學、數學、物理、美學、地理、自然法等,甚至像墨子一樣教過築城術和煙火製造術,基本上當時大學能有的課程他給教遍了,令你不佩服都不行。德國啟蒙大師赫爾德爾聽過康德兩年課,他這樣回憶:“每次想起少時結識過一位哲學家並聆聽他的講座,我的內心就充滿著感恩的欣喜。他教會我真正的人道主義……他的哲學喚醒了獨立思考。再也沒有誰比他的講座更加卓越和打動人心了。”

康德上課從不遲到,就和他每天都在下午準時出去散步一樣。他講課從不照本宣科,而是旁徵博引,趣事不斷,還間雜異國的風土人情(儘管他從未出過國,最遠的一次旅行就是175公里以外的俄羅斯克羅夫莊園),經常把學生們講的當堂落淚。他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資質中平的學生能聽懂為自己的授課標準。他常說,我不是交給你們哲學,而是教你們如何進行哲學思考。當時的歐洲教授工資主要靠聽課費,康德光靠聽課費就足以買棟大樓,可見他的課的受歡迎程度。

1764年,柯大給了康德一個詩藝學教授的職位,這個職位可以經常在國宴和上流社會之中露面,寫些應景詩出風頭,快速成名,而且還能升官發財,按現在的官場話講,這是個肥缺。但康德就如同後來的愛因斯坦辭去專利局的鐵飯碗一樣,一口給回絕了。為何呢?康德就一句:不喜歡。

後來,42歲的康德還以同樣的方式回絕了埃爾朗根和耶拿大學的遠超柯大三倍工資的教授職位。對此,有些人感到不解,更有些人嘲笑康德是個傻帽,放著高工資高待遇不要。但是康德不這麼想。他說:鷹有時飛得比雞低,但這並不意味著雞就有資格嘲笑鷹。(呵呵,康德的內心還是極其傲嬌的)

關於康德,你知道多少?

前批判時期與批判時期——

在教授職位上沉寂了11年,康德學術終於迎來了大爆發,他先後出版《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這兩本書一出,震驚歐洲,整個哲學界為之譁然!人們都沒想到,在柯尼斯堡這個小城裡,竟然藏著這麼一個偉大且足以改變整個世界進程的大腦。康德由此名聲大振,教授同行們由於嫉妒嘲笑、調侃他,外人覺得他是一個如此優雅之人,體內有著一顆深沉、富於探索的心,都以能進入到康德的家裡聚餐為榮。他的家裡儼然成了一個上流社會的聚集地。

但康德本人對人們的態度和所有的評價均無動於衷,他依然習慣性地坐在書房裡,望著窗外的教堂尖頂沉思默想。成名之後的他說:哲學無法教授,哲學永遠是思想著的事業。

《純粹理性批判》是康德的人生轉折點,也是哲學史上的里程碑。藉助這本書,康德毫無費力的就進入到了世界哲學史的大名單,甚至與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名字並列排在一起。在序言中,康德自信又自豪的宣稱:“這本書解決了所有的形而上學問題,提供了打開所有問題之門的鑰匙。”

《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後來的《判斷力批判》被後人們合稱為“三大批判”,或者用康德本人的話叫“三大分析”。(現代看來,分析似乎比批判更準確到位)

關於康德,你知道多少?

以前的哲學著作大都用拉丁文寫就,但三大批判用的卻是德語,在遠離德國本土的東普魯士,康德用自己的母語展示了自己對祖國的忠誠。

康德,註定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先行者。這個只有一米五七的小個子,這個其貌不揚的敏感者,實現了多少人都未能實現的亞里士多德的夢想——讓形而上學成為科學中的科學。至此,三大批判也成了現代哲學系學生們的必讀課目。

備註:隨後的更新中,將繼續講解康德的思想影響和為人趣事,敬請期待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