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寒门状元之死》刷屏事件:这或许是咪蒙的营销方式?

划重点

1. 1月29日晚,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一篇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高考状元之死》朋友圈刷屏。2. 1月30日早晨,前壹读总编辑等大V在微博质疑文章真实性,《寒门状元之死》遭炮轰。文章背后的咪蒙团队浮出水面。3. 新京报等主流媒体发声,称其为“贩卖焦虑”的毒鸡汤文。4. 咪蒙团队回应:故事属实,细节有修改。此时,刷屏原文已在微信公众号删除。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刷屏(以下称《寒门状元之死》),它描述的是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本科选择了会计专业,毕业后不断打工赚钱补贴家里,最终染病去世的故事。此文出自咪蒙及其团队之手,目前已被封禁。这篇文章包括不少媒体圈大佬都在转载,但不久这篇文章就因被网友发现漏洞百出而遭炮轰,主流媒体称此类文章为“贩卖焦虑”的毒鸡汤文。咪蒙团队却称“故事属实,细节有修改”。故事真假难辨,此事件还在继续发酵。

这个故事你信了吗?虚构故事与非虚构故事的边界在哪里?面对虚构故事我们又该如何识别?

揭秘咪蒙创作团队

对于咪蒙来说,用户就是钱。据2018年年底,新榜公布的数据显示,坐拥千万粉丝的咪蒙,头条刊例价80万,二条40万。有广告投放商表示,咪蒙仍是少数几个值得投的公号之一。详情>>“寒门状元之死”背后的咪蒙生意经,一条广告80万,收益惊人

《寒门状元之死》被封禁,原因系“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此外,微信接相关投诉,该内容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发布账号已被禁言60天。详情>>“寒门状元之死”内容违规被删 账号被禁言60天

此前,咪蒙公众号发布的《你的胸,我的胸》、《我有个春梦,你跟我做吗》以及《嫖娼简史》三篇文章违规无法查看,随后被微信封禁,为期一个月。详情>>微信屏蔽咪蒙系《寒门状元之死》 此前被封禁一个月

创作团队回应

才华有限青年团队针对今天火爆朋友圈的刷屏文作出回应,坚持认为故事的真实性,只是为了保护当事人而模糊了细节,同时透露了与咪蒙团队的关系。详情>>《寒门状元之死》团队回应:文章系非虚构写作 引起争议是值得的

媒体评论:“贩卖焦虑”的毒鸡汤文

专家称,这篇文章既不是新闻信息,也不算文学作品,如果是文学作品,就不应该信誓旦旦地承诺故事是真实的,这样一来就会出现问题。详情>>“寒门状元之死”多处存疑 专家:损害公共利益 需治理

可能还有人觉得就是虚构的故事,这也是一篇“好文”,因为这体现了对“寒门难出贵子”话题的关切,也引起大家对理想和信仰的思考。殊不知,这正是自媒体平台收割流量惯用的手法,他们只是在消费“寒门”、“状元”,为此不惜编造事实,渲染夸大,制造撕裂与焦虑,而在收获10万+以后,又去寻求新的消费题材。详情>>除了通过消费“寒门”、“状元”收获流量,他们什么也不关心

这类毒鸡汤,本质上就是给人“喂毒”。它不止会让人缴纳智商税,更会在人心里定制出无数个“罪恶模型”:那些衣冠楚楚的投资人是罪恶的,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是精神空虚的……最终,大家都需要杀死现在的自己,来一场精神苦旅。详情>>《寒门状元之死》:为了10w+你们要“杀死”多少“高中同学”

《寒门状元之死》与保健品一样,已然突破了“无益”与“恶”之间的界限。如果说,咪蒙及其团队以往的文字产品,因其鸡汤的性质,更接近于“无益”的话,那《寒门状元之死》的仿真式诱导,特别是文末利用“慈善”欺骗读者,正在试图突破“恶”的边界。详情>>《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是“权健式文字保健品”

媒体查证

根据网友对文中配图的对比印证,基本确定“周有择”的高中为绵阳中学实验学校(下称绵中实验),记者联系到该校补习班招生组长,获知该校自2013届第一届高考生以来还未出现过高考状元。详情>>“寒门状元”出自绵中实验?学校:没出过高考状元

如何写好虚构故事?

究竟什么才是非虚构写作,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如何界定呢?一篇好的非虚构写作,不只是故事真实,有足够的真诚,有文学的艺术追求,还应该有社会责任与担当。详情>>如何分辨虚构与非虚构?从杂志的采编流程谈起

这对方兴未艾的“非虚构创作”来说,是一个提醒,也是一个挑战。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发布非虚构作品的平台。“非虚构”的优势在于其精良的叙事能力,但是人们去读这些作品,是抱着读“真实故事”而不是小说的心态,真实仍然是“非虚构”的生命力。详情>>非虚构故事的悖论:真实是生命,但它是否真实却只能凭作者良心

人的记忆只会保持对自己有用的碎片信息,年代久远的事,除非这件事情对当事人影响深远,否则常人很难回忆起当时的画面、当时具体的对话。所以回忆类的文章,如果细节细到变态,心里往往要打个问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