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艾通吳周強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具有專業性。以前很多網友,都會說艾灸經常交可以嗎?那這個問題就是更具體,我們每天灸多長時間,每個穴位就多長時間。那麼今天我就來講一下這個比較專業性的問題。
每天教多長時間,或者每個穴位灸多長時間這個專業術語。叫灸量。
那這個灸量是什麼意思呢?我先給大家解釋下什麼叫做灸量。
先給大家解釋下什麼叫藥量。我們吃西藥都會有一個藥量,比如說一天三頓一頓,2~4顆。
這個就是藥量,那麼這個灸量也是個藥量的意思。作用!
那麼我們。灸量是多少呢!嗯,我們正常的成年人一次可以灸60~90分鐘。
那麼每一個穴位它的時間是10~15分鐘左右。
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灸量啊,一定要注意正常成年人。
比如說這個人患了嚴重的感冒,怕冷鼻子塞。頭痛。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灸量提高到兩小時,甚至是三小時。
這個人感冒好了之後又恢復到一個正常人的灸量!
那麼老人和兒童的灸量是每次半小時。
每個穴位5分鐘左右。
這個時候老人我們還要區別是一個什麼樣的老人。比如說是一個60歲的老人身強力壯的,他的體質可能比那個壯小夥還要健康。天天去打太極,對吧?登山跑步。那麼他的酒量又可以提高到一個正常成年人的灸量,假如說這個小孩對吧,他體質比較弱。那麼我每次給他交20分鐘。再根據艾灸後的反應靈活調整。
總之我們要掌握一個原則的就是,艾灸後一定要根治身體的反應及時做出靈活的調整。原先制定的計劃可以根據艾灸後身體的反應。調整出一個合適的對策。千萬不能死板硬套,按照原定的計劃。我們身體反映才是指導我們這個艾灸,灸量是否合適的唯一標準。
今天主要是說的是每一次艾灸的灸量,那麼設計的療程設定的問題,我在其他的帖子裡我也回答過。今天關於灸量的問題就回答到這裡。
我是老吳和蘄艾,專注蘄艾種植加工。致力於艾灸文化的公益傳播。
老吳和蘄艾
中醫講究“陰平陽秘,精神乃至”,意思就是說不管什麼疾病,都是因為陰陽失衡導致的,我們治療目就是想辦法建立新的平衡。艾灸作為中醫治病的一種手段,其發揮作用主要是依賴穴位刺激和溫熱刺激,這個刺激我們就可以認為是灸量,灸量大小決定了艾灸療效,但是這個刺激量是無法用定量去衡量。《醫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訣》有“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之說。
灸量不單單是每次灸多長時間,其主要包括穴位選取,灸火大小,艾灸時間,艾灸距離,艾灸頻率以及艾灸療程等。臨床灸量需因時因地因人因病制宜,也就是說艾灸因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不同疾病,選擇不同穴位針對性的艾灸。
對於題主所說單次艾灸時間長短,其實在臨床中也是沒有具體限制,我們是需要根絕患者疾病的病情程度,患者本身體質以及艾灸時間、地點等因素綜合考慮。比如夏天天氣炎熱陽氣旺盛,我們艾灸時就需要儘量單次時間短,適當延長艾灸療程,以防單次溫熱刺激太過導致患者出現傷陰症狀。相反,我們在冬天艾灸時可以延長每次的艾灸時間,這樣對於縮減疾病的恢復週期也是可以起到輔助作用。
單次艾灸時間的長短,還收到選穴的影響,對於頭面部的穴位,一般艾灸時間不宜過長,而對於胸腹部穴位以及某些嗜熱性穴位(如足三里)則可以適當延長單次艾灸時間。單次艾灸時間長短是需要在長期工作中總結和歸納,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論。對於初學者可以適當縮短單次艾灸時間,這樣可以防止刺激太多而得不償失。
上述所列藥物只作為科普使用,如需用藥,建議醫院就診後對症用藥。
回答不易,如果覺得本回答有用,請分享給給您的朋友和家人。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醫學知識,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中醫豆子
艾灸的灸量涉及到每個穴位灸多久,每次總體灸療灸多久,滿足什麼客觀標準算是一個正確的灸量,除了專業艾灸師長期的經驗積累,各有體會甚至絕招以外,廣大的小白如何居家把握一個適合的灸量應是特別普遍的剛需所在。
教科書和養生網絡熱帖大多說每穴常規灸15-20分鐘,總體每次灸3-5穴,整體時間大概1小時之內,這僅是一個一般性的介紹,並沒有說明就灸到什麼程度算是達到了“灸透”的程度。因為在艾灸臨床,只有真正灸透,才能灸到有感覺,有灸感,有療效。不能達到灸透的標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就是耍流氓。
顯而易見,是否“灸透”才是判斷灸量是否合適的唯一指標。那麼達到什麼程度即為“灸透”了呢?
每個穴位都是經絡的驛站或者經絡氣血流動的匯聚點,也是艾灸輸注能量信息、粒子量子交換、光熱輻射同頻共振的樞紐關節點。因此,艾灸的時候,穴位一定要被“打開”,以方便艾灸的光熱輻射、信息和能量能夠通過穴位和經絡滲進身體裡面去,進而通過溫熱應激,激發穴位的感受器,並進一步通過經絡和間質網絡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等,發揮整體調節作用。而不是虛浮在皮膚表面,僅僅產生刺熱灼熱的皮膚感覺,其實質上就是在烤肉,而不是在艾灸,不分穴位經絡的單純炙烤,其臨床治療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灸透”之後的結果是穴位必會出現“灸感”,除了常見的穴位局部溫熱甚至刺痛以外,還應該會出現穴位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微)熱遠部熱、表面不(微)熱深部熱、非熱感覺,例如酸、脹、壓、重、痛、麻、冷等。“灸透”的最高標準最好是能夠“氣至病所”,即灸感能傳導直達病痛或者是目標調理部位。
在臨床實踐中,沒灸之前,觸摸穴位周圍的肉、筋、骨頭,通常比較僵硬,隨著艾灸的進行,穴位周邊的肉筋骨的組織會逐步發生改變,並能夠通過觸摸感受到,例如有彈性了,有韌性了,柔軟順和了,按壓穴位,周邊的軟組織甚至骨頭都會跟著動。不像沒有施灸之前,比較僵硬,比較隔手和有違和感,上手一摸,大多隻有皮動,其餘的全部都不會跟著動。
除了消費者的主觀“灸感”以外,有經驗的艾灸師也能從自己的手法中,感知到是否“灸透”了,主要包括大約三個層面的變化:第一層是形順質柔,主要是指穴位周邊的筋肉有彈性,關節靈活,性體恢復了正常的姿態;第二層是氣至病所:灸友感受到穴位局部和相關部位熱了、麻了、癢了,“灸感”舒適;第三層是神清氣爽:灸友覺得整個身心都舒爽服了。
綜上所述,正確的灸量應該是因人而異,因灸而異,辨人施灸,因勢利導,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才對。
我有連續48年的生物醫藥全崗位工作經歷(中醫藥研究員,高級健康管理師),為大家積累薈聚儘可能多的健康知識和經驗乾貨,歡迎大家獲取分享,敬請大家多關注,多點贊多評論!
易艾通吳周強
首先,這個沒有準確的時間,和量。
古時人們艾灸都是用艾絨做成小艾塔直接放在人體穴位上,或隔鹽灸、隔姜灸、隔蒜灸、還有隔附子餅灸。每個小艾塔為一壯,都是灸單數壯,1、3、5、7、9壯數,認為單數為陽。艾灸其實就是補陽。至於壯數多少是要看症狀的,書上寫有的病重的灸膏肓穴灸百壯。
現在人們都是保健灸,都是懸灸:艾灸盒、手持、隨身灸罐。都是離開皮膚的,直接灸容易起泡,現在人愛美起個泡客人可不幹了。還讓賠償說是燙傷。所以都是懸灸,當然也有直接灸的像督脈灸,不過很少。
懸灸的藥效就要小了,不如直接灸。所以時間也沒有太確定,普通的小灸條、小艾柱,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沒事,如果4.0或6.0的粗灸條時間就要少點了。當然要結合穴位的性,和客人的病症,時間上也有區別的。
一般大的艾灸養生館都有中醫技術主管辯證開穴位時間的。如果想調理身體還是去正規的艾灸管。
古城帥哥李
這個看個人體質及個人病的情況。對於大艾條來說,只有熱力燻,燻時間長了,皮膚乾燥,也累,還必須一個一個穴位灸,能堅持多長時間?即使能灸的時間長,估計人也堅持不下去。現在有一種新產品,是傳統艾條的傳承與創新,它與傳統艾條的區別在於利用艾熱、艾煙、艾精油,三管齊下,效率是傳統艾條的幾倍,而且方便,快捷,同時可以灸多個穴位,它燃燒15分鐘相當於大艾條燃燒45分鐘,每次可以灸幾柱,重灸、連灸,灸透,效果好。人也不累。
圖片供參考
濟州島的壽司火鍋
靜靜的看你們這些人裝13,這麼多人就一個說對了半句。
又是這本書上說的這個,那本書上說的那個,我就想問一句:你們懂陰陽嗎?
灸到什麼程度算是傷陽,灸到什麼程度會傷陰?
來個專業的,出來走兩步😱
話不少先生
溫陽通絡,因人而異。主驅溼寒,只灸不針,事倍。只針不灸,功半。
呆萌萌725
半小時為宜,久灸還是會傷陰。和冬天曬太陽一樣,當然病重的人不一樣
芋嘉艾草堂longmamade
時間的長短看客人的身體問題的大小多少,跟著身體的感覺走!
扶陽堂艾灸養生
說到艾灸的量化,主要取決於艾灸的手法,以及患者對艾灸的敏感程度,當灸感傳遞到某個部位,不在增強或傳導,甚至減弱過消失,這個時候艾灸的量達到了飽和,即是給足了量!這些在(熱敏灸)一書講的很清楚!